共找到 22 项 “潘奇” 相关结果
Seeing the elephant: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from trunk to tail
作者: (美)彼得·马尔伯(Peter Marber)著;潘奇凡,王媛媛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简介:在21世纪,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成功同样取决于其邻国的成功。新兴经济体(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其他国家)带来了新的利益格局,全球化造就了大量的非国家参与者,如公司、银行、对冲基金、激进主义者甚至恐怖主义者——它们都拥有各自的利益。彼得·马尔伯所著的《看大象(全面理解全球化)》作者强调了与重要发展中国家建立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大国在全球协议、规则和制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认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现在的发达国家)应该通过聚焦于一些重要的、相互关联的国际问题——贸易和金融、能源、安全、移民、健康、环境和贫困问题,在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以强化目前的国际机构(包括北约、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的作用,并使其现代化。《看大象(全面理解全球化)》作者全面解析了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大趋势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大胆的建议,旨在确保新的全球体系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以使世界免受战争的威胁。
北京先农坛
作者: 董绍鹏,潘奇燕,李莹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2013
简介:北京先农坛是古代中国专门祭祀农业之神的最高级别祭坛。本书以北京先农坛为主轴线,全方位地详述了先农坛的来龙去脉、建筑文化、先农崇拜文化以及相关神祇的信仰、崇拜文化等内容。
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研究
作者: 潘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06月
简介:
知识世界的漫游者--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本书主要借助网络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重点聚焦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发生的具体过程,将国际流动的发生过程分解为人、工作和流动机会三个环节,综合考虑自1100年至1970年间西方学者国际流动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发生的环境、流动的条件、产生的影响等因素作用,对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进行“立体式”的全方位剖析,进而总结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规律。本书除群体传记研究法外,创新性地结合量化研究法,通过建立西方大学科学家国际流动数据库,对大学教师的国别、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国际学习、国际流动等变量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从而通过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路径相互补充的方式来实现研究目的。【媒体评论】评论【前言】序言
先农神坛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2010
简介:《先农神坛》主要内容: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先农坛和先农文化无疑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亲耕享先农,是封建社会国家的重典之一,它处处体现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体恤民生的朴素思想。先农坛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皇帝亲耕礼仪在人文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并阐释它的文化面貌,对展示先农坛及先农文化,对促成明清北京先农坛将来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最高的物质载体力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具有现实意义。
How to argue
作者: (英)乔纳森·赫林著;潘奇凡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简介:《争论的十大金律》中,作者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方式告诉读者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应对无法避免的争论,提出了进行争论的十条法则,并以大量的实例讲述了如何应用这些法则。 说服别人、影响别人、让别人信服你,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技能。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合理的争论。实际上,许多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争论,而这通常不会获得好的结果。争论的技能可能是你需要具备的最有力、最不容忽视的一种能力。
World War II for kids:a history with 21 activities
作者: 理查德·潘奇克(Richard Panchyk)著;轩传树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
宁波市社会转型时期的战略抉择
作者: 潘奇峰主编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7
Сын таращанского полка
作者: (苏)潘奇,П.著;蒋露园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
简介:本书因循文献阅读和梳理、理论推演与定量研究、结果讨论与总结的研究路线,采取规范探讨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较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试图整体性、多角度地把握并揭示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第1,以利益相关者压力为切入点,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做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特别是通过利益相关者压力深入挖掘了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及其价值之间内在关联性。在慈善捐赠的形成及其价值的研究仍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下,本书提出的分析框架在探寻两者的弥合点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2,从企业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环境出发,结合企业社会响应理论,并考虑情境特征的差异性,本书较翔实地分析并检验了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地达到了打开“企业慈善捐赠如何形成的黑箱”的目的。第3,以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性价值为突破,并以其与利益相关者压力匹配性为落脚点,同时考虑多情境特征的差异性,本书阐明并检验了慈善捐赠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丰富并完善了对企业慈善捐赠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第4,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慈善捐赠形成及其价值的影响,本书较系统地提出了系列假设,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托,识别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慈善捐赠及其价值的差异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类型。对慈善捐赠的管理而言,这为企业开启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管理提供了理论与经验依据。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学苑出版社,201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0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04月
学苑出版社,2010
Spielbuch fur Klarinette und Klavier.I:dvfm 32078
作者: ( )F.克卢格,( )R.雷斯基编辑;路旦俊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
研究出版社,2007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