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10分钟
作者: 宋宁,潘月俊主编;李宗玉[等]编写;胡妮插图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简介:孩子在灯光下追着自己的影子,转来转去,跑来跑去;孩子在用手把一张张纸条捏起来,揉成团,然后'砰'的一声,把'爆米花'炸向了天空;孩子在用小树枝把蚂蚁拨来拨去,一会儿叫它向前走,一会儿叫它爬上树。
孩子在做什么?孩子在做游戏,在自己做游戏,在与伙伴做游戏,在与小动物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课堂,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儿童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则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影子游戏'中,他们领悟了影子的知识,形成了探究的欲望;在与蚂蚁的游戏中,他们体验到了动物世界,他们锻炼了观察能力。
上班、交往、做饭,生活、工作,构成了成人人生的主要时空。儿童也'上班'、也交往、也'做饭',只不过他们是以游戏的方式在'上班'、在交往、在'做饭',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方式。
游戏也是儿童的生命。没有了游戏,儿童的生命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灵性。好像一池水,游戏使之活跃,使之奔涌,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
亲子游戏,在儿童的成长中就更为重要了。你用几分钟的时间试一试,和孩子一起进行拍气球比赛,和孩子一起相互追逐踩踩'尾巴',和孩子一起用筷子拣拣绿豆。此时,你注意一下孩子的表情,你观察一下孩子的眼睛,你会有很多的感悟……
儿童在亲子游戏中发展的不仅是智慧、能力,而且是亲情,生命的热情。这些都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因此,有人戏言:给孩子一百万钞票,远不如与孩子进行一百个游戏。
其实,在亲子游戏中收获的岂止是孩子,家长同样得到非常丰厚的'报酬'。通过游戏,了解孩子;通过游戏,活跃了家庭气氛;通过游戏,增进了亲子感情;通过游戏,自己也会感到年轻了许多,甚至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一切,哪里是用金钱可以换来的?
谁不想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呢?很多家长也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时间呢……'是呀,孩子成长重要,家长工作也很重要,没有家长的工作,怎么可能有孩子成长的良好条件呢?正是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亲子游戏10分钟》供三至六岁幼儿的家长阅读,让家长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展健康身心、丰富智慧的游戏活动。每天10分钟,每年3650分钟,600多个小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同类书籍不同的是,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入手,设计开发潜能的游戏,设计培养品德的游戏,设计增长智慧的游戏,设计健全人格的游戏。为什么要设计'感觉统合'的专题呢?就是因为三至六岁的儿童容易出现感觉不协调的问题,就是因为三至六岁时是发展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就是因为感觉统合在儿童今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习与生活问题都与感觉统合发展不好密切相关。可以说,本书设计的十一个主题,都是具有针对性、关键性、发展性、超前性的。
“十五”期间,我领衔主持一项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婴幼儿时期已经奠定的。婴幼儿时期,儿童游戏比较丰富,亲子关系比较亲切,中小学阶段心理发展就可能比较好,学习、交往、生活中的问题就比较少。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生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从他们的婴幼儿时期追溯到一些重要的渊源。因而,我们意识到中小学生的心理监护一方面需要就事论事,就他们现实的情况进行辅导,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则需要超前监控、超前辅导、超前干预。超前到幼儿时期,超前到婴儿时期,甚至超前到零岁。而超前监控、超前辅导、超前干预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游戏。超前监控、超前辅导、超前干预的最主要角色就是家长。
亲子游戏使儿童发展的监控、辅导、干预的功能得以整合,得以优化。以主题二'手眼协调'为例,你和孩子做一做'快乐的保龄球'游戏,你就会发现孩子手眼是不是协调,你就会发现连续几次的游戏之后孩子的手眼协调性有所增强,你就会发现孩子手眼不协调的问题得到一定的好转。当然,你得注意观察,你得有信心,你得有耐心。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快乐每一天',生活着,快乐着,幸福着。《亲子游戏10分钟》以'快乐游戏,快乐生活,快乐成长'为基本理念,设计游戏,开展游戏,引领游戏。愿我们每位家长都加入到亲子游戏的行列中,愿每个家庭都充满亲子游戏的笑声,愿家长、孩子在亲子游戏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