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王伯达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王伯达著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14
简介:《大泡沫?央行没有告诉你的真相》的作者在台湾各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的经济环境下,犀利地对真实的金融环境是否一如表面表现出来的状况提出了质疑。作者以外汇储备过高这一标志为切入点,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陷阱,揭露了在浮夸的经济景象背后,实则酝酿着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泡沫被戳破,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堪比史上最严重的几次金融危机。今天的中国大陆,泡沫化程度已全面超越台湾地区,作者深入剖析大陆泡沫景象,全面揭穿表面浮华后所面临的灾难。 海报:
作者: 王伯达著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简介:《预见未来——思考力时代与全球五大浪潮》一书中贸易壁垒兴起、1%与99%的对立、人才争夺战、科技交替下的大崩坏,以及小个体时代的来临,将会是未来全世界最重要的五大浪潮。我们的政府与企业是否已经作好准备?身处这浪潮中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这样的改变?最后是乘风破浪或者被大浪淹没?我们留给下一代的是什么?是一个光明的未来,还是沉重的负债?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思考力!唯有当我们每一個人都能够自主的思考,去判断这一切的是与非,我们才有办法知道我们该追求的是什么,也才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大数据时代最年轻的预言家教你运用9块思考架构拼图,认清当下情势。改变未来,从现在开始。
作者: 王伯达著
出版社:先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简介: 繼《民國100年大泡沫》之後,穿透迷思、看見契機的財經大作! 拒絕成為貨幣戰爭的輸家,從「供養美國的台灣人」, 成為「掌握趨勢的獲利者」! 弱勢美元即將展開反攻!亞洲金融風暴恐將再現! 這一次,台灣將面對怎樣的衝擊? 你的財富,會跟著沉淪,還是要逆勢加增? 正視美元圈套的威力,掌握資產增長的機會! 拜託!這次的答案真的不是「全民拚經濟」! 別再埋頭苦幹,卻搞錯了方向! 了解現況,掌握趨勢,你才能和台灣一起贏! 當今的經濟,正在重演九○年代的戲碼: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墜入失落深淵,同時間美國卻迎向十多年的榮景。而現在,即將破滅的亞洲泡沫會否拖垮中國和台灣,並開啟美國另一波的榮景? 沒錯!這正是美元圈套的必然循環! 種種指標顯示,全球的經濟、股市、房市與大宗物資即將來到「九局下半」情勢逆轉的關鍵點,現在的你必須: 正視危機 ◎美元由弱轉強,亞洲國家資金緊縮,股市和房地產將大幅修正! ◎資產泡沫、產業危機與政府負債籠罩台灣,這次百年泡沫過後,台灣會否成為下一個日本? ◎低生育率的人口危機與工業化的糧食危機步步逼近,台灣還剩下多少時間? 掌握契機 ◎買進美國:美國在財政、產業與經濟的轉變,將推升美元與美股上漲。 ◎看好非洲:廉價勞動力搭配人民幣國際化的資金,黑暗大陸蛻變為黑色鑽石。 ◎賣出黃金:美元上漲趨勢確立,黃金等貴金屬與大宗物資的價格將開始修正。 ◎調節亞洲:亞洲泡沫即將破滅,請繫好你的安全帶! ※「美元圈套」如何形成? 台灣過度仰賴出口來驅動經濟成長,同時長期壓抑台幣匯率來維持出口產品競爭力,外匯存底中更購置了大量的美國國債。這意味著我們輸出了大量的商品到美國,最終還把賺來的錢投資美國國債,維持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我們根本是用自己的錢買下自己的商品,並且創造自己的出超! 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美元圈套巧妙的把這些亞洲國家變成了美國的經濟殖民,而這就是台灣超高工時、實質薪資衰退、世界最低生育率與房地產泡沫的根源! 看清這個圈套,台灣才能停止供養美國人!
作者: 王伯达著
出版社:先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简介: 捍衛你的資產,此時此刻,你一定要看的書! 1990年所發生的股市萬點泡沫,即將在民國一百年重演! 了解如何因應,別讓你的財富隨著泡沫憑空消失! 全世界第四高的外匯存底,已經預告了台灣的資產泡沫危機,失衡的貨幣政策,正在偷竊你我口袋中的鈔票,認清央行沒說的真相,準備好在這波百年泡沫破滅時,捍衛你的資產! 「面對泡沫只有幾個定論:1.泡沫遲早會破;2.越遠破滅其損壞越大;3.破滅的時間總是出乎意料。作者提供了投資人面對後泡沫期的投資與理財心態,值得讀者用心拜讀。」──總幹事黃國華 你準備好面對這前所未有的百年大泡沫了嗎? 每一次的泡沫破滅,都是一次財富重分配的機會,你想看到自己的財產被別人分配,還是期待分配到別人的財產? 本書解釋當前資產泡沫的成因、現況、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以及因應之道,藉此對政府以及民眾提出實質建議,降低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傷害。 精采內容 台灣的泡沫進行式 *失控的外匯存底 *高漲的股價指數 *瘋狂的土地泡沫 *台灣的房價漲幅遠遠超過所得成長 *台灣民眾的消費能力以及財務結構逐漸惡化 政府的因應 *央行別再裁判兼球員! *讓新台幣升值,給台灣產業一點刺激 *找財源,可從土地稅制下手 *調升台灣勞工的基本薪資 個人的因應 *注意股市反轉徵象,謹守「現金為王」 *注意避開特定類股 *泡沫破滅後,該如何投資? *如何降低房地產占資產比重 *無殼蝸牛、有殼階級各該怎樣因應? 【台灣資產泡沫的三個警訊】 ◎「外匯存底的詛咒」史有明證 快速積累的鉅額外匯存底必然伴隨嚴重的資產泡沫。外匯存底的詛咒不僅造成1929年美國大蕭條、日本失落的十年,也讓泰國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重跌一跤,而台灣也在1990年遭遇了股市萬點泡沫。台灣的外匯存底在過去十多年來暴增了2.8倍,金額增加了2.5兆元新台幣。驚人的外匯存底、長期的負利率、弱勢的台幣、高漲的房地產以及持續攀高的股票市值,都是源自失衡的貨幣政策。 ◎看似矛盾的經濟現象,其實是資產泡沫化的警訊 台灣目前正面臨房地產與股票市值雙雙挑戰歷史新高點,然而實質薪資、儲蓄率、家戶負債與出生率卻在負向增長。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實質購買力將無法繼續支撐高房價與高股價,泡沫的破滅近在眼前! ◎最快在民國100年,資產泡沫將開始破裂! 這是建國百年以來的最大資產泡沫,而以目前金融機構的體質、產業競爭力,以及政府的財政赤字來看,這次泡沫破滅將是建國百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 張金鶚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惠林研究員、總幹事黃國華、無殼蝸牛聯盟創辦人 李幸長、《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立法委員 翁金珠、立法委員 盧秀燕 聯手推薦 專家推薦 *「面對泡沫只有幾個定論:1.泡沫遲早會破;2.越遠破滅其損壞越大;3.破滅的時間總是出乎意料。作者提供了投資人面對後泡沫期的投資與理財心態,值得讀者用心拜讀。」──總幹事 黃國華 *看這本書時,如果只把重心放在泡沫何時引爆的危機上,那也未免太過狹隘。我倒認為讀者應該認真學習的,是作者分析金融市場風險的方法,那才是長期得以保護資產、在泡沫破滅前全身而退的重要武功。──《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 *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學生畢業難以找到工作;員工平均薪資下降,中低收入戶增高到10.8萬戶、26萬人,若加上新貧則達百萬人以上,社會貧富差距已達66倍,並陶醉在將達8.24%經濟成長率的美夢中,令人憂心。而馬政府卻持續宣導ECFA的好處,並陶醉在將達8.24%經濟成長率的美夢中。本書作者王伯達先生以其豐富閱歷提出了警告:從歷史經驗來看,資產泡沫化都有跡可尋,而台灣正處於一個前所未見的巨大泡沫中,面臨破滅的臨界點。試問,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寒冬的來臨?作者在本書做了詳細分析及提出因應之道,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立法委員 翁金珠 *作者將「外匯存底」的迷思徹底解構,而且以數據和圖表詳加解說,一般讀者都能看懂,有助於拯救人類。──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惠林研究員 *欣見金融產業巨擘王伯達先生的新書《民國100年大泡沫》的問世,其淺白扼要及鞭闢入裡的精湛見解,提供讀者以最宏觀博視的角度預覽台灣的經貿未來。──立法委員 黃偉哲 【內文試閱】 第15章 央行成了國庫的搖錢樹 根據台灣中央銀行所公布的民國九十七年央行資產負債表,它擁有約九.七兆元新台幣的國外資產,這與當年度外匯存底二、九一七億美元換算成台幣(匯率一:三一.五一七)的數據九.一九兆元新台幣相去不遠,也約當於當年度央行所背負的八.九八兆元新台幣負債。截至二○一○年七月,台灣央行擁有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資產,也就是說,若全數以美元計價,央行也同時背負著將超過十二兆美元的新台幣負債。 過去十幾年來,央行運用這筆資產所產生的絕對報酬金額相當驚人,近幾年來每年都貢獻國庫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以上的新台幣,二○○九年更是貢獻了二、三八○億元新台幣的歷史新高金額給國庫(圖15-1)。依照中央銀行法規定,央行每年必須提撥總盈餘五○%作為法定盈餘公積,惟當法定盈餘公積超過央行資本額時,得經央行理監事會同意,降低提撥法定盈餘公積比率,惟最低不得少於二○%,也就是說央行實際上的獲利還遠遠高過於貢獻給國庫的金額。這筆錢不僅占了所有國營事業繳庫金額的八○%以上,更是占了台灣政府每年歲入預算的一成以上。以二○一○年政府所編列的央行與政府預算來看,央行二○一○年的預算數一千八百億元新台幣約占政府歲入預算的一一.六%,也就是說,政府每花一百元,就有一一.六元是央行「賺」來的。 央行如何連續十幾年都能創造這麼優異的績效呢?而且剛好都能達成國庫所要求的預算?即便連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波克夏也在二○○八年的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而損失了七十五億美元,但不論是二○○○年的網路泡沫或二○○八年的次貸風暴,似乎都不對央行的預算達成率造成影響。 我過去擔任企業併購的財務顧問業務時,必須經常對各大企業的營運進行實質查核。通常我對於帳面上鉅額虧損的數字不會花太多時間研究,反而是當企業呈現出每年穩定達成預算的財務數據時,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時候,因為這通常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況。而央行每年所繳出的漂亮成績單,就如同台灣鉅額的外匯存底一樣,從來沒有人去思考過這樣的數據究竟合不合理。 會計學對於資產的定義是,能夠創造未來經濟價值及現金流入的事物。而外幣資產所能創造的資金流入來源有兩種,一是外幣投資,如美國公債、國庫券及股票所產生的利息,另一則是兌換回台幣的兌換利益。 我們從央行所公布的損益表來看,利息收入約占收入的九○%,而在支出的部分,最主要的支出則是支付台灣銀行業存款的利息,也就是說,央行目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在於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利差。這樣的獲利模式與一般銀行其實並無重大差異,但不一樣的是,一般的商業銀行如果存款利率過低就會流失存款客戶,但中央銀行卻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管利率多麼低,商業銀行還是得把法定準備金存在央行,而且央行可以隨時調整這個利率。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當全球都已經在討論升息的議題之時,台灣央行卻悄悄調降銀行存放央行準備金乙戶利率,活期存款部分為○.一六五%,定期存款部分為○.七六七%,這還沒有考量不須計息的準備金甲戶,若考量央行截至二○一○年六月底所發行的六.二五兆元可轉讓定期存單(NCD)的利率區間也在○.五七~○.七七%,那麼央行大部分新台幣負債的資金成本是低於○.七%的。而以央行目前十二兆元的資產規模來看,想要達成二○一○年的一千八百億元繳庫預算,報酬率只要一.五%即可,若考量上述的資金成本○.七%,那麼只要找到二.二%的投資標的,想要達成這個預算其實並不是那麼困難,就算達不到,央行也可以隨時再把自己的資金成本再調降一點。 上述這個推論告訴我們兩件事:為什麼當許多國家看空美元而增加黃金儲備時,台灣央行卻不增加黃金儲備?又為什麼央行不願讓台幣升值? 美國政府的負債超過十三兆美元,這已經積累為本世紀全球最大的泡沫。二○○九年十二月,中國政府減持美國國債達四.三%,此為自二○○○年以來最大的減幅,同時中國大幅增加黃金儲備的比重,並透過外匯存底購買許多的金礦資源。中國政府這樣做的理由在於黃金可以保值,作為外匯儲備以維持人民幣的價值,使得當美元泡沫破滅時不至於引起人民幣的崩跌,而且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時,中國所持有的外匯存底也不至於出現大幅的損失,而這也是世界各國目前正在進行的調整。 我們無法得知台灣央行目前外匯儲備的幣別或投資項目明細,但根據新聞資料顯示,絕大多數應屬於美元資產,而央行目前持有的黃金部位僅占外匯存底的四.五%。央行現任總裁彭淮南曾不只一次表示央行將不會增加黃金儲備,理由是:「外匯操作比較容易,實體黃金要低買高賣,牽涉到複雜的搬運過程。」我想,搬黃金應該不會勞駕總裁親自來搬才是,重點是,黃金是不會產生利息的,如果台灣央行的外匯儲備中有一半是黃金,那麼剩下一半的資產就必須找到報酬率四.四%以上的投資工具,我認為這才是央行不願意增加黃金儲備的真正原因。 至於央行不願意讓台幣升值的原因,台灣央行曾在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布「中央銀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新聞稿,內容是這麼寫的: 「央行營業收入與支出均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央行的盈餘具有不確定性,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到一九九○年四年間,央行法定預算盈餘分別為新台幣四一八億元、二二八億元、二二○億元及三○二億元,共計一、一六八億元。央行指出,當時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外幣資產折成新台幣大幅減少,以致帳上出現『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一九八九年四月最高曾達新台幣六、三四九億元。央行表示,央行當時為沖銷『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以致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四年間無盈餘繳庫,當時財政部國庫署曾要求本行會計處應考量匯率對本行盈餘的影響,減少預算盈餘編列,避免造成國庫調度困擾。」 一九八七至九○年這四年間,台幣兌美元由三一.七七元升值至二六.八九元,央行因而產生了六、三四九億元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事實上這就是虧損提列的準備,所以當時的央行連續四年的獲利都必須用來弭平這兌換差價準備借差而無法繳出盈餘。巧合的是,我們前面提過一九八七年正好是修改了〈管理外匯條例〉的一年,從那年起,外匯存底在十年內都沒有太大的波動,而台幣則是出現了大幅的漲升。 央行雖然在民國九十五年提出這份新聞稿與歷史數據,但我們不明白的是,既然央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為什麼近十一年來央行每年都賺錢,而且最近八年來每年的盈餘繳庫都超過一千億元新台幣呢?另外,當時的財政部要求央行的會計處應減少預算編列,但為什麼近十年的國庫反而一直是向央行要錢,而央行也都每年能夠達成預算呢?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央行的匯率政策要亦步亦趨的跟著美元下跌呢?還記得新台幣近十年來的走勢嗎?絕大多數的貨幣兌美元升值了一○~二○%,但台幣兌美元只升值了四%。 一九八七年時,台灣的外匯存底僅七六七億美元,居然產生了六、三四九億台幣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一九八九年接任外匯局長的現任總裁彭淮南想必對這段歷史是非常的熟悉。我們若以央行目前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來計算,新台幣只要從三十二元小幅升值到三十一元,央行就必須承受三千七百億元新台幣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而若是新台幣升值了一○%,那麼央行目前帳上一.三七兆元的淨值就將接近歸零,準備關門大吉。 超低利率為什麼? 台灣長期的弱勢雙率(匯率和利率)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之一(圖15-2)。我們認為央行維持弱勢台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達成國庫賦予的預算目標或是避免央行出現鉅額虧損,而其實弱勢利率的理由也是如此。還記得央行的盈餘是從什麼地方賺來的嗎?一是新台幣的貶值,也就是央行所持有的外匯資產相對於台幣呈現升值,另一個就是外幣資產所賺取的利息扣除央行收取新台幣存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之間的差額。維持弱勢利率不僅同時達到讓台幣也呈現弱勢的效果,同時央行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因此而增加,對於央行而言可說是一舉兩得的政策。 只不過,這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可就不見得是件好事了。台灣的平均儲蓄率在過去十幾年來一直維持在二○~三○%的高檔水準。在負利率的環境之下,每位國民手上的新台幣資產若存在銀行的話,連通膨都抵擋不了,錢放在銀行裡只會愈存愈少。而低利率的環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存款報酬率,貨幣供給寬鬆所導致的通貨膨脹也連帶讓物價悄悄變貴,降低了我們的實質購買力,最重要的是,長期的低利率也是資產泡沫背後最主要的推手之一。 第16章 停不下來的泡沫 我在第三至六章分析了國際間幾個著名經濟泡沫的成因、過程與結果,發現這些資產泡沫共同的指標就是「外匯存底的詛咒」,也就是快速且鉅額累積的外匯存底,而這背後所代表的就是大量的本國貨幣在國內市場釋出,進而推升了資產的價格而形成泡沫。 台灣在二○一○年七月的外匯存底高達三、七○一億美元,位居全世界第四名,從前述各項指標來看,都可以發現這個數據是大幅偏離正常水準的。這意味著台灣的金融體系中囤積著過多的新台幣。浮濫的資金加上長期的低利率,必然造成資產的泡沫,而我們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台灣正處於一個極大的資產泡沫之中,許多指標都顯示我們正經歷一場規模遠大於一九九○年萬點泡沫的危機。 我們已經知道,鉅額的外匯存底是因為央行長期以來壓抑新台幣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它同時也創造了資產泡沫這個副產品,而我認為在現行的制度之下,這個泡沫是無法自行停下來的,它的下場就只有破滅一途。 中央銀行:球員兼裁判 我不認為台灣的中央銀行會在沒有外力干涉之下主動去扭轉這個趨勢,這點從二○一○年上半年以來央行屢次介入外匯市場,砸下重金壓抑新台幣的手法便可看出,因為它現在已經把外匯存底的泡沫吹到一個連自己也無法控制的地步。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外匯存底金額成長了三百五十倍,金額增加了三、四七○億美元。上一次外匯存底快速累積的年代是在一九八○至八六年間,後來由於政府認為外匯存底已經相當充裕,再加上美國對台幣升值的要求,因此在一九八七年修改了〈管理外匯條例〉,允許企業與個人持有外匯,從此央行不需要再強制印製新台幣來購買外匯,外匯存底便出現一段平穩的走勢。只不過在當時台灣經濟成長強勁的背景之下,當央行不再印製台幣購買外匯存底,台幣便出現大幅且快速的升值,使得擁有七六八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央行出現了六、三四九億元台幣的帳面虧損,連續四年沒有盈餘繳庫。 〈管理外匯條例〉在一九八七年六月時增訂了第26-1條,該條文明確表示:「本條例於國際貿易發生長期順差、外匯存底鉅額累積或國際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時,行政院得決定停止第七條」,而第七條指的是「左列各款外匯,應結售中央銀行或其指定銀行,或存入指定銀行,並得透過該行在外匯市場出售;其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中央銀行定之」,這表示在這條例訂定之前,所有的外匯必須賣給中央銀行,也因此造成外匯存底大量的累積,而在此條例訂定之後,行政院即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宣布使用〈管理外匯條例〉第26-1條,外匯存底增速因此減緩,台幣得以反映真實的價格。 然而,一九九五年央行訂定〈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規定「中華民國境內辦理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上等值外匯收支或交易結匯之本國人或外國人(以下簡稱申報義務人),應依本辦法之規定申報。」而後,央行對於外匯的管制逐漸趨嚴,二○○一年央行修正〈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第二條規定「中華民國境內有結購管理外匯條例第十三條各款所需支付外匯或結售同條例第七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或其他合法取得外匯之必要,其金額在等值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上者(以下簡稱申報義務人),應依本辦法之規定申報。」至此,一九八七年放寬的結匯限制已形同虛設,掌控權又回到了央行手裡。 除此之外,央行在外匯政策上還持續訂定了許多不合理的規定。 例如自一九九八年起便開始管制國有銀行承作「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簡稱NDF),如此一來,國有銀行不但無法在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靠著自有資金交易獲利,同時當新台幣強勁升值時,企業客戶多半偏好避險成本較低的海外NDF,這讓無法承作NDF業務的國銀毫無與外商銀行競爭的能力。這樣的做法雖然大幅提升了央行對於匯率的掌控權,卻嚴重扭曲了匯率的真實性以及國銀股東的權益。 一九八七年,失去外匯掌控力的央行由於台幣出現升值的趨勢而面臨鉅額的虧損,外匯存底的累積速度也因而趨緩。然而當央行強化匯率管控的權力之後,二○一○年七月,央行所擁有的外匯存底已經累積到三、七○一億美元,這表示新台幣如果兌美元升值一%,那麼央行帳面上就會出現一千多億台幣的虧損,如果升值超過一○%,那麼目前央行帳面上將近一.三七兆元新台幣的淨值將會趨近於零,這樣的天文數字不管換了誰來當央行總裁,應該都是承受不起的,因為當你想要讓新台幣彰顯真正價值的時候,這鉅額的虧損將會拖累央行的經營績效,反映在國庫的盈餘收入,而以現在的外匯存底規模,央行只能讓這個泡沫繼續吹下去,而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在現行的制度之下,央行只得繼續印製「新」台幣來壓抑新台幣的價值,因為它已經無法回頭了。這樣一來雖然成就了央行,卻釀成了全台灣的資產泡沫。 台灣政府:被出口與盈餘綁架 關於外匯存底、貶值的新台幣以及資產泡沫的問題,台灣政府與央行的利害關係其實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就不用期待台灣政府有可能主動去改變這個現象。 首先,若要破除外匯存底的詛咒,必須要讓台幣升值,但這麼一來必然會讓台灣的出口在「短期」內受到衝擊,但各位都知道台灣大大小小選舉不斷,沒有哪個政黨會為了國家的長期發展而賠上自己的位置。至於在盈餘部分,一方面,央行每年貢獻給國庫近二千億元新台幣盈餘,這對於目前負債累累的政府來說不僅僅是維他命而已,根本就是救命仙丹;另一方面,以目前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與負債增加的速度來看,未來根本沒有能力償還目前帳上的負債,也因此,大量發行新台幣,用通貨膨脹的方式來降低債務負擔,就成了解決之道。這麼一來,台灣政府與央行就有如一對鴛鴦大盜,一唱一和的把你我手中的新台幣價值慢慢偷走了。 台幣自一九八五年之後出現快速的升值,尤其是在一九八七至八八年的幅度最為劇烈,這使得一九八八與八九兩年的出口貿易額成長率由原來的三○%下降至一五%左右,這樣的影響其實是短暫的,就如同日本在一九八六年所出現的「升值蕭條」一樣。然而若將時間拉長來看,貨幣升值對於出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並不明顯。當新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二十六元左右的期間,台灣的出口貿易額仍然出現了穩定的成長(圖16-1)。 只不過,現在的企業就像是被寵壞的小孩,是無法容忍台幣出現升值的,畢竟對這些企業來說,成本的降低或價值的提升相對來說是耗費精力且曠日費時,還不如要求政府讓新台幣貶值來得輕鬆愜意。而政府在每年幾乎都有選舉的考量之下,也不太可能去承受一年甚至二年的出口貿易額減緩。而這麼一來,被出口綁架的政府自然無法出面來為新台幣的價值平反了。 根據主計處所公布的台灣政府預算資料,一九九六年台灣央行被賦予盈餘繳庫目標僅僅只有一一七億元新台幣而已,這個數字還不到當時整體國營事業盈餘目標的八%(圖16-2),同時也僅僅是國庫全年度歲入目標的一%左右。當時央行在所有國營事業中只能算是個小單位而已。然而,時至今日,根據二○一○年的台灣政府預算資料顯示,央行被賦予的盈餘目標高達一千八百億元新台幣,這不但超出所有國營事業預算總和一、三三二億元新台幣(部分國營事業的預算是出現虧損),更占了政府所有歲入預算一.五五兆元新台幣的一一.六%。賺錢的人說話最大聲,這也無怪乎全台灣各級官員與民意代表根本沒有人敢質疑央行的政策,其中除了一部分人不懂以外,另一部分人是不敢,因為這是在跟二千億元的歲入過不去。 由於政府與央行雙方的利害關係一致,因此央行也很「給面子」的年年「使命必達」,完成財政部所賦予的盈餘目標。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十幾年來央行始終能達成或甚至超越盈餘目標(圖16-3),無論是經歷升息循環或降息循環,無論是網路泡沫或次貸風暴,似乎都難不倒央行,甚至於二○○九年九月,當台灣政府出現鉅額收支短差而向央行要求增提三三○億元的盈餘,爾後二○一○年初再度要求央行增提盈餘時,央行也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盈餘目標。 就實務上的投資經驗來看,這是在一個正常投資行為之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除非投資者對於這個投資工具有十足的把握度,或者根本就能操控這個投資工具,才得以在短短數月之內創造出國庫所要求的盈餘。 央行手上握有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台幣的匯市在一般交易日的成交量只有十億美元左右,而以新台幣的外匯市場於二○○八年三月所創下的最大日成交量也不過是五五.六一億美元,因此,央行想要控制新台幣的匯率簡直是易如反掌。而央行除了匯率之外,也掌控了國內的利率政策,雖然無法控制他所投資產品的利率(例如美國國債),卻可以十足控制資金成本(例如存放央行利率),這麼一來,要達成盈餘目標並非難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新台幣長期處於弱勢,而我們的利率長期是負利率了。 台灣政府自然不可能跟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作對,尤其是一隻你想要多少她就下多少蛋的金雞。過去這十幾年來,台灣政府已經對這個金蛋上了癮,而且用量愈來愈多,假設現在這隻母雞不再下金蛋了,台灣政府就會像被送進勒戒所戒毒一樣痛不欲生。 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政府的負債總額在過去十年間暴增了七.八倍,金額接近四兆元新台幣,這還不包括屢次使用特別預算通過的負債、地方政府負債,以及潛在的退休金負債等等。實際上根據審計部於〈九十七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一文中指出,政府未來的財政需求高達十九兆七、二二一億元,而主計處也在二○一○年六月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潛藏負債合計達十三兆七、八一九億元,這讓台灣政府成了全世界擁有最多新台幣負債的個體,而第二名則是擁有十二兆元新台幣負債的中央銀行。 根據台灣〈公共債務法〉的規定,台灣中央政府舉借一年以上公共債務之未償餘額,不得超過前三年度名目國民生產總值(GNP)平均數之四○%。台灣二○○七至○九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為一三.二四兆元、一三.○一兆元以及一二.八八兆元新台幣,相對於逐漸累積的債務來看,國民生產總值反而出現逐年遞減。三年的平均數是一三.○四兆元新台幣,也就是說,台灣中央政府的舉債額度不得超過五.二兆元新台幣,以二○一○年政府預計負債總額四.○六兆元新台幣來看,剩下的額度很快就會用完(圖16-4),而根據《經濟學人》的預估,二○一一年,台灣的舉債額度就會超過公共債務法的上限。 央行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累積貢獻給國庫的金額約一.六兆元新台幣,如果少了這筆救命錢,現在政府的債務早就超過法定上限了,而這也是台灣政府不能沒有央行的原因。但是這樣的結構是相當不健全的。我們若把一個國家比擬為一家企業,企業的收入必須仰賴的是他所生產的產品以及所提供的服務,假設有一家企業的收入是來自金融操作的資本利得,而且占該企業的獲利比重愈來愈高,試問各位讀者會將資金投資在這家公司身上嗎? 我認為未來隨著各項福利政策與減稅方案的推出,台灣政府對於央行只會愈要愈多,愈來愈依賴央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國庫為了政府的支出,央行為了貢獻國庫盈餘,台幣貶值為了央行的績效,印新台幣為了讓台幣貶值,環環相扣之下,這個泡沫只會愈吹愈大,除了破滅以外,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對於央行來說,目前十二兆元新台幣的外匯存底規模,已經可以單純靠利差來達成政府對盈餘的要求,畢竟每年二千億元的繳庫金額也不過是十二兆元外匯存底的一.六%報酬率而已。因此對於央行而言,只要維持新台幣不要升值來侵蝕自己的盈餘就可以達到目的。 但是,在連年的貿易出超、歐美貨幣長期走貶,以及人民幣走升的趨勢之下,光是為了維持新台幣的弱勢就必須印製大量的新台幣來抑制台幣的匯價。而對於台灣政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央行所貢獻的盈餘,而央行為了貢獻這些盈餘所放出的新台幣,從通貨膨脹的概念來看也算是減輕了政府的負債壓力,因此兩者之間可說是沆瀣一氣的利益共同體。然而這等於是變相地對台灣人民課徵「通貨膨脹稅」,損失的將是台灣全體人民的福利。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這個泡沫是不可能自己停下來的,因為央行與台灣政府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去改變這個現象,而在什麼也不做的狀況之下,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愈吹愈大,直到超出所有人能掌控的時候,它就會走上唯一的終點:破滅。 下一個單元,我們將要探討這個民國一百年的泡沫什麼時候會破滅?如何破滅?破滅了以後會有什麼影響?你可能看到一半以後就會急著翻到最後一章找因應之道了,因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泡沫。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