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 项 “王晓升” 相关结果
Fight for freedom of individuality: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theory of Frankfurt school
作者: 王晓升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国内外一直得到较多的研究,其代表人物众多,阵容强大,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至今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术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书对法兰克福学派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到霍耐特等12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历史理论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参考价值。
Die zerrissene Welt des Sozialen:Sozialphilosophische Aufsatze
作者: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著;王晓升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简介:《分裂的社会世界》是霍耐特的一部论文集。这本文集中的论文是对现代思想史的许多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叙述。它们之间看似非常松散,但彼此之间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现代社会,我们看到,一些人游离于惯常的生活习俗之外,行为怪异,一些人感到社会无法接纳他们,而暴力地报复社会。于是,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使所有的人平等且有尊严地在共同体中共同生活。这部文集就是要分析社会分裂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总体上来看,这些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透视了现代思想家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思想家们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于分裂社会所进行的整合努力,第三部分则从现代思想家那里探索承认理论的思想资源,并说明承认理论如何解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分裂状况。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
出版社:
简介:如果韦伯可以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的马克思,那么哈贝马斯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韦伯。他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正统的,但是他总是把自己描述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本书中,哈贝马斯认为,社会既是系统,又是生活世界。社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系统的复合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和生活世界不断理性化的过程。在生活世界理性化的过程中社会子系统会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并控制生活世界。系统对于生活世界的控制产生“自由的丧失”和“意义丧失”。要解决“自由的丧失”问题就要建立民主法治国家;要解决“意义丧失”的问题,就要通过交往行动使文化的三个不同领域:道德和法律、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使它们回到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之中。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ideology of western Marxism
作者: 王晓升等著
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20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种类、存在形式、特征、功能等,对不同流派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梳理了各个思想家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脉络,全面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复杂画卷。这对于深化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拓展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视野,从宏观上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持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 本书以市场经济中的效率和德性的关系问题为核心,就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交换的领域会不断地扩大,经济的竞争在某种程序上可能会演变成道德原则最小化的竞争。以自由竞争为手段,以效率最大化为原则的经济行为要求人们把金钱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效率的尺度。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也会在这个社会背景上滋生和蔓延。这种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异常的社会现象,如嫉妒和奢侈。因此,用道德原则引导人的经济行为,塑造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遵循契约和讲究信用是经济行为中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在市场的交换中缺一不可。同时在市场交换中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公平包含着相会均等、公平交换、公平分配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以及伦理意义。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重构》编著者王晓升。 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作者从宏观和微观、社会结构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维度重构了马克思的历史观,这种重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中国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走出后现代社会困境
作者: 王晓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享誉世界的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著《象征交换与死亡》是后现代社会研究*关键的学术论著之一。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融入了作者延伸的理解。本书比较好地处理了“照着说”和“接着说”的关系,对原著既有基础性的解释,又有创新性思考,为正确解读原著、把握鲍德里亚思想精髓提供了有力工具,指明了入门路径,对于科学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以及正确看待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Discoursive moral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on jurgen. Habermas’s thought of ethics and politics
简介: 当道德被排除在社会生活范围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的时候,道 德对人的活动只有劝诱的功能。当道德观念四分五裂、相互冲突的时候, 它连起码的劝诱的功能都没有了。哈贝马斯试图重新理解道德、法律和社 会的关系,重新恢复道德和法律的社会整合功能。 哈贝马斯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并受到了人们的质 疑和批评。在这里,我们要考察,他是如何来解答这些问题的,他的这些 解答还存在着怎样的缺陷。我们要考察,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建立民主 法治国家,对于我们从微观领域考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提供了哪些有 价值的东西。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简介:走出语言的迷宫
现代化:发展与价值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
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哲学研究
作者: 王晓升,郭世平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简介:维特根斯坦对待心理现象的研究上不是像许多心理学家那样,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而更多的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字词是如何使用的,从而批判人们对于这些字词的误用而产生的形而上学错误。这就是说,他的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不是要解决心理学中的问题,而是人使人们重新认识哲学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消解形而上学问题。 心灵—语言问题是后期维特斯坦研究的焦点问题,事实上,心灵与语言的双向透视不仅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心灵哲学和语言意义学说及以形成的基本方法前提,也是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中最有特色和最具魅力的方面。对心灵—语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将维特根斯坦的基本哲学观从逻辑整体论导至实践整体论的关键。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哲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
打造你的黄金人脉
作者: 成杰,王晓升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简介: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只有拥有了这张门票,你的专业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美国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彼得·潘bi de · pan
作者: (英)詹姗斯·巴里著;王晓升,聂文静译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简介:彼得·潘是住在幻想岛上的一个会魔法的小男孩,一天他来到地球上,遇见了小女孩温迪。温迪随他来到幻想岛,发现一切是那么有趣而新奇:有小仙女、美人鱼、“红人”。为了岛上的和平与安全,彼得·潘与海盗展开了一场大战,后来,彼得·潘又把温迪送回地球,他依旧在幻想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12-01
简介: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内部虽然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趋势,但是他们思考着同一个核心问题:分裂社会中那些孤立的人们如何整合起来?对他们来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裂有各种原因:或者是由于人为了征服外在自然而不得不征服内在自然,或者是由于生存斗争永恒化,或者是由于系统入侵了生活世界,或者是由于人的非意愿性经验的丧失,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从文化的根子上重新反思,重构形而上学;或者从审美的角度重构人的自然;或者用对话来重建生活世界;或者是在相互斗争中达致相互承认;等等。这些不同的思路为我们批判资本主义,分析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人民出版社,200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01月
作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