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奥运
作者: 王晓华,张庆军著
出版社:
简介:1926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决定于当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举行第4届全国运动会。但是战争,总是与体育过不去。
国民革命军实行北伐的枪炮声和弥漫在中华大地上的硝烟,遮掩了这一体育盛事。人们摇着头说,假如用体育的胜负代替战场的胜负该有多好!那将没有战争。北伐军从广东出发,一路斩将搴旗,在金风扑面的季节里,占领武汉三镇。这场统一南北的大战,直到1928年6月,北伐军打到北京。奉系军阀退出关外才宣告结束,至此北伐结束,中国进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从1929到1949年的20年中,中国又举行过四次全国运动会,其中在抗战前的1930年、1933
年和1935年分别举行过第4、第5、第6届全运会,以及抗战后的1948年的第7届全运会。
1929年,中华体育协进会决定10月份,在国民党的发祥地——广州举行第4届全运会;报告打到蒋介石那里,有人提出1930年国民政府要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将全运会移后,与博览会一并开,声势既大,又对节省开支有益。蒋介石一想也对,于是.难产的第4届全国运动会一直拖到1930年4月1日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因此国民政府还是相当重视的。全国22个省市以及特区共派出了二十多个体育代表团,有广东、香港、安徽、江西、绥远、辽
宁、福建、湖南、山西、河南、江苏、四川、山东、河北、陕西、浙江、天津、上海、南京、北平、青岛等,选手2000多人,是历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体育盛会。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担任了大会主席,会长为戴季陶、副会长是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
张静江是国民党的元老,是一位残疾人,站不起来,总是坐在椅子上。但他对体育事业十分关心。为了筹备这次运动会,由浙江省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经费,辟杭州梅东高桥军营操场为运动赛场。
比赛分男子组和女子组,男子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棒球、网球;女子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网球,另外有男子自行车、国术和女子舞蹈等表演项目。本次运动会共计10天。由于是第一次举办这样大型的运动会,组织者缺乏经验,不尽人意之处不少,裁判出错较多。足球冠军依然为上海队夺得,香港足球队虽未参加,但有主力加入广东队,却不敌上海队,以0:5大比分败北。队员大闹球场,谩骂裁判不公。各队向总裁判提出抗议有17次之多。但不管怎样,这是一次较大规模地检阅中华体育健儿的水平和成绩的运动会,还是应该肯定的。
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的体育运动的各自独立的状况,得到了统一的、集中的部署与安排,有了专职的人员来管理。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这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从此中国运动员就有资格参加奥运会了。
华北运动会与“南开五虎”
除了全国性的运动会之外,体育的普及,使得国内各大区都举办过不少规模不等的运动会,最著名的要数华北运动会。1910年北京的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清华学校、燕京大学等一批学校参加了体育联合会。该会很快扩大,组成“北京体育竞进会”。
1913年,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及北京体育竞进会联合创办首届华北运动会。这是在北京、天津等市级运动会的基础上扩大延伸而来的。截止到1934年,华北运动会共举办过18届。
1935年,华北体联又准备筹办第19届华北运动会。由于日本对华北的步步侵略,策动华北地区自治运动,从而引发华北大规模的社会危机,致使这一著名的地区赛事戛然而止。
天津是华北体育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南开学校的体育活动又是天津地区的标兵。
南开学校对学生们身体健康的重视,同对德育、智育方面的重视是同样的,提倡体育运动是张伯苓一生兴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说南开的体育:硬件方面,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地1个,足球场2个,排球场1个,网球场6个,篮球场12个,冬季滑冰场1个。此外,单杠、双杠、跳马、吊环、天桥等体育设施遍布在校园之中。软件方面,学校设有体育科,负责全校的体育活动,有多名教学经验丰富和专长的体育老师,上课严格认真,一丝不苟;课外因材教练,勤奋练习。因此,南开学校在20年代的体育成绩骄人:
篮球队在华北和全国比赛中获冠军各一次;
棒球队获全国冠军一次;
足球队、排球队在华北区赛中获得多次冠亚军;
在田径运动中:
“大金刚”张颖初获全国五项冠军;
“二金刚”逯明获全国十项冠军;
短跑名将周兆元连获100米、200米华北区冠军;
张曙明获400米冠军。
北方地区的人身材高大,篮球是传统强项。在天津,篮球尤为人们喜爱。当时打得出名的队有北洋大学队、官立中学队、新学书院队、青年会竞进队和南开学校队等。而南开体育
最具魅力的要数篮球队。在校内有各种名目的篮球队,校队有一队、二队、少年队,有年级队、班级队、同乡队和自行组织的篮球队,经常展开比赛。
在1920年前后,在天津称雄的是官立中学篮球队。1922年南开学校篮球队崛起,南开校队是在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的篮球尖子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队员组成的,与北洋大学、官立中学等篮球队几经拼杀,终于获得霸主地位。所谓“南开五虎”,分为“前五虎”与“后五虎”。“前五虎”系指南开学校篮球队的五名队员。有三位身材高大队员:中锋李世珍、右锋刘洪恩、右卫徐晶贤和两位身体灵活个头较矮的左锋张增贤、左卫凌国彦。这五人个个身手不凡,各有特点,采用五攻五守的战术,以近投为主,中投为辅,短传快攻,配合默契,技艺娴熟,所向披靡,形成“三高二小”的最佳组合,打遍天津无敌手,被称为前五虎将。
1924年,以南开篮球队为主,选进北洋大学的前锋黄玉桐和清华学校的中锋冯灿洲,组成华北地区篮球代表队,参加在湖北武昌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与华东队、华南队经过激烈的交锋,最后华北队一举夺冠。
第3届全国运动会后,南开中学校队的篮球队员相继毕业,“前五虎将”时代结束。南开篮球队从鼎盛时期急剧滑落,球队一度青黄不接,屡屡失手。1925年,南开中学初一的新生中间,出现一群自由结合的篮球小子,课余之时,他们总是在篮球场上奔跑、投篮,和高年级的同学争场地,不惜大打出手。后来,体育老师齐守愚出面,为他们与高年级队举行一场比赛,讲好谁胜谁可以优先使用场地。于是初一的“牛犊”开始争夺“虎”位,然而技不如人,大败亏输,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获得“篓子队”的称号。队员们有王锡良、李国琛、魏蓬云、刘建常等人,他们并不气馁,经常借着月光与晨曦,苦练投篮、过人、抢截、带球等技术。齐守愚老师经常为他们点拨战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渐渐地,“篓子队”越打越好,到底打出了名堂。到了初三时,以“篓子队”四名主力为主,居然组成了校篮球队。他们勤学苦练、敢打敢拼,终于在天津学校组织的联赛中,力拔头筹。
1928年春,这群南开中学的高中生,以南开大学的名义,参加在太原举行的华北区男篮冠军赛。当时参加比赛的强队有北京师范大学队、燕京大学队、东北冯庸大学队、山西山左大学队和山西山右大学队和南开大学队。
南开队在小组赛中,与冯庸队和山西的山左、山右两个大学队分在一起,南开队猛打猛拼,气势如虹,先后淘汰了冯庸队和山西两个大学队,率先进入决赛,将与另一小组的胜者,北京师范大学篮球队争夺本届的冠军。
北师大篮球队的队员们实力最强,都是来自体育系的学生,技术全面、经验丰富,主力队员都是沙场老将。北师大队来太原之前,在北京举行的热身赛中,输给后起之秀——燕京大学队。在太原的分组赛中,又与燕京队相逢。南开队坐山观虎斗,心情也很紧张,因为将与他们之中的胜者争夺冠军。比赛结果,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北师大队以较大比分力克燕京队。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给南开的篮球小子们思想上很大的压力,感到信心不足。
在关键时刻,担任南开队教练的董守义召集球队开会。他问队员:“咋啦?紧张啦?还没打就怯场啦?”
该队队长说:“北师大的队员人高马大,技术好,经验多,我们怕不是对手。”
“不错,北师大队身高力足,善于猛打。但速度不快,灵活性不强。如果我们采用硬碰硬的打法,肯定拼不过北师大,不易取胜;这就要求我们的队员改变策略,应打主动战,以快
速、机智、灵活、多变的战术来压倒对方,使其被动,才能争取胜利!”
董守义一番话,稳定了军心,增强了队员们的信心。决赛一开始,南开场上五名队员魏蓬云、唐宝堃、刘建常、李国琛、王锡良五名小将,按照董守义部署的意图,先发制人,争得中
锋跳球后,立即打快攻,以短传二过一,突破对方防守,近篮投中,发挥了快、准、巧、狠,攻有面,守有位,攻防结合的打法,争取了主动;使对方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最后以13分
领先,获得这届华北区篮球赛大学组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