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
作者: 王爱国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王爱国编著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是一部融理论性
、科学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学术著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
思想,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社
会各
界与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
企业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企业的发展须臾离不开社会系统所提供
的
物质、价值和信息,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因此,企业在追求收
入、
利润,为股东或投资者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丝毫不能忘记,为社会亦即
为
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减少“外部不经济”或
“外部负效应”,处理好企业与人、与社会和与自然的关系,做一个合格
的“企
业公民”乃至“全球企业公民”,是当今企业是否负责任、能否可持续的
最重
要的体现。在当前我国“转方式、调结构、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大背景下
,这
一命题更显重要、迫切和珍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逐步清晰,企业本质得到了“回
归”,基本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增长利润、追求股东利
益最大
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适的社会价值观。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当下
,
雇用童工、血汗工厂、煤炭灾难、有毒奶粉、环境污染、失信欺诈、分配
不公等
违背社会道德的不和谐事件还时有发生,这些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现象,
不
仅时刻拷问着企业的良知,而且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也是一
种警示。为此,《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运用规范研究、社
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对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过程和绩效会计评价
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对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学科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明确了强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为今后的研究汇集了学术素养和理
论基础。
2.提出了蕴含中国元素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
企
业对其自身行为和后果所承担的对人、对社会和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是利
益
相关者对企业责任的价值期望”,应该包括营利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
任、
慈善责任、环境责任和发展责任等6个方面,而不纯粹是卡罗尔所规范的“
经
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等4个问题,尤其是环境责任和
发
展责任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3.规范了利益相关者的具体内容。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对社会
的责任具体化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提高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客体归纳为“股东、债权人、
员
工、管理者、供应商与分销商、顾客、政府、所在社区、产业竞争者和自
然环
境”等10个方面,其中明确当下最为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客体是员工、股
东、
消费者和自然环境。我们讲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应该首先积极承担
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优先关注它们的利益诉求,而不是其他方面,
讲
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顺序性、侧重性和轻重缓急。
4.构建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在企业愿景、使
命
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四维(战略与文化、会计过程、会计控制和会计
评
价)四面(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强化企业社
会责任
的会计管理模式,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纳人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系统。
5.提出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会计报告模式。现实与理想是有差
距的。考虑到效益与成本的问题,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模式可以
是会计系统模式,也可以是非会计系统模式的;可以是针对会计过程的某
一
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从会计确认开始到会计报告结束的所有环节。
但是,理想的报告模式应该是全过程的会计报告模式,也就是将企业社会
责
任作为会计要素融人整个会计核算过程。
6.设计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综合会计评价指标及体系。从企业
社会责任的6个价值维度、结合10个利益相关者方面,设计了38个综合评
价指标,并根据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网络层次分
析
法建立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丰富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会计
计
量的基本内容,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内部化、战略化和会计化。同
时,在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较
为
系统地阐述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外部审计问题,并分析比较了这一
领域的国际审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