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年谱
作者: 程翔章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本年谱是根据樊增祥的各种传记资料与《樊山集》《樊山续集》《樊山集外》《樊山批判》《樊山政书》《樊山诗文集》等著作编著而成,作者叙述年谱脉络清晰、层次明了,引用作品或征引资料翔实。本年谱详细叙述了樊增祥的一生,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独特的视角看到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具有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目录】
目录
正谱....................1
参考文献............405
后记..................409
【免费在线读】
樊增祥,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一字云山;号云门,亦号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居士、身云居士、武威樊嘉等;晚号鲽翁,自署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樊氏源出四川三台县(今绵阳市三台县),再迁至甘肃武威(别称“雍州”“凉州”“侠州”“雍都”)。先祖有勇毅公樊廷,原名王刚,早年从军,因军功累官至哈密总兵、肃州总兵、陕甘固原提督,赠都督同知,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并获赐“铁券一方,子孙世守” 樊增祥:《家大人六十生日征诗文启》,《樊山诗文集·樊山文钞》卷三,玲碧书屋民国元年(1912年)刊本(广益书局代印)。这里所说的“丹书铁券”,并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忠孝带”。樊增祥曾在《辛丑元旦早朝》诗后自注云:“‘忠孝带’为先子旧物,咸丰八年(1858年)入觐即佩此。”见《樊山续集》卷十三,《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944页。。高祖樊尚彬公,三等侍卫,官至广东右翼镇总兵。曾祖东麓公樊继祖,清军副将。嘉庆元年(1796年)奉调至鄂西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事平,调任施南协副将。他见恩施山清水秀,而居民淳朴,决意落籍恩施。嘉庆三年(1798年)擢升浙江镇总兵,后病逝于任上,灵柩葬于恩施,自此,子孙遂入恩施县籍。继祖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遂以二弟之子樊从典承嗣;而招南昌彭邦鼎入赘,先为施南府佟知府幕僚,后官山东巡检;侄樊从銮,恩施秀才。祖父慎五公樊从典,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官至宜昌镇中营游击。娶妻褚氏,系恩施北乡杉木坝拔贡褚上林(春农)之胞姊。父樊燮公(1813—1881),字子重,号鉴亭,年十八,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历任郧阳及宜昌中营游击、荆州营参将、广西宾州营参将、广西新泰协副将,署理左江镇总兵、常德提督,累官至湖南永州镇总兵。原配王夫人,继配徐夫人。子二人:长增祹,字讱斋,号福门;次即增祥。女三人 樊增祥曾写有《家大人六十生日征诗文启》《先考墓碑》两篇文章,对其世系来源有过简略的描述。。樊增祥聪慧刻苦,博学强识,擅长诗、词、古文、骈体;尤工诗,其师张之洞就说过:樊山的文学创作,“诗*,文次之,词又次之” 钱海岳:《樊樊山方伯事状》引张之洞语,见《樊樊山诗集》附录二《序跋传记资料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053页。。其诗早年与李慈铭、陶子珍齐名,时称“李樊”、“陶樊”;中年与袁爽秋齐名,时称“袁樊”。而在清末民初的诗坛上,樊增祥与易顺鼎并角两雄,世称“樊易”,为中晚唐诗派的代表诗人。王森然在《樊增祥先生评传》中说:“其诗清妙宛达,无不尽之怀;骈文足窥四杰,散文才气充沛。文采风流,照耀天下,为近代*负盛名之文人。” 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页。樊山亦擅书法,书学欧(阳洵)、颜(真卿),重拙峻厚,自成一家——学人谓之为“体貌嶙峋的‘古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