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的人文生态
作者: 色音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古往今来,在居延故地上发生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夏季,汉军乘胜对河西匈奴发起第二次进攻。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从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与环县之同)出发,跋涉千里,直抵居延与匈奴居延部落进行了规模不详的接触,便辗转到达小月氏,攻打祁连山一带的匈奴部队,生获酋涂王、单桓王、相国、将军和都尉,降服匈奴万余人,获得全胜。
西汉天汉二年(前99)九月,汉军骑都尉李陵率领5000步兵从居延出塞,沿匈奴龙城故道,北行3O日到达浚稽山,被匈奴单于三万骑兵围困。李陵率众且战且退,杀伤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由于寡不敌众,加之居延都尉路博德违背诏令,没有在半道接应,李陵军士于汗山狭谷(即今中蒙边界处)兵败,李陵被迫投降。
东汉永元三年(91),大将军左校尉耿爱复出河西,率800精锐骑兵,进至居延。出塞后直奔北单于庭,在金微山斩杀匈奴阔氏、名王以下五千余人。单于仅与数骑脱逃。耿爱出塞五千余里凯旋。这是两汉出师北伐匈奴以来所获得的以少胜多的空前大捷。
后凉太元十年(386),安西王吕光遣将派兵攻打西海郡。西海郡太守王祯率领“天下所闻”的居延军队与之抗争,终于失败。吕光为防止王祯起兵事件再度发生,将西海郡人迁徙到其他各郡。
泰常三年(418)春,北魏帝拓跋嗣命令护漠北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北进,至弱水(今额济纳河)后击败柔然,俘虏二千余人。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遣将分道北伐东突厥。回纥与突厥为世仇,故出兵帮助唐军。贞观元年(627),回纥酋长菩萨沿居延道路至马鬃山,大破突厥酋长欲谷设,迫至天山。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突厥被迫称臣内附,居延境内得以安宁。
唐垂拱二年(686),武则天遣将军刘敬同征发河西骑兵,出居延塞征讨铁勒族同罗、仆固等部落,取得全胜。
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当年三月,从居延西夏黑水城北沿弱水攻入河西。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6)二月,蒙古军队再次由北路南下攻入居延,攻破据守居延的黑山威福军城。西夏部署在居延的强大兵力被歼灭,预示着西夏行将灭亡。次年六月,西夏向成吉思汗投降。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派遣征虏将军冯胜,副将陈德、傅友德三路出塞西进兰州,攻克河西,并沿弱水北上元上都,征讨反明将领王保工,途经亦集乃。亦集乃路总管府歧王朵儿只班逃走,另一守将!、颜帖木儿投降,河西至亦集乃地区平定。明攻取亦集乃后旋即放弃,自汉代开创,夏元经营的屯田和其他事业均被废弃。划为张掖、酒泉边外地,居民内徙。不久漠北鞑靼领主占领亦集乃地区。
据地方志记载,额济纳旗境内的古遗迹、古遗址有一百余处。这些古遗迹、古遗址南起与甘肃省金塔县毗邻的“双城子”,北至中蒙边境,沿额济纳河蜿蜒成扇形。其中,重要古遗迹有汉长城、塞关、甲渠塞、卅井塞等塞墙,以及居延城、黑城、亚布赖城等古城遗址。
居延汉长城,也称居延塞墙。额济纳旗境内所存的塞墙遗址,主要有南北两段。北段塞墙全长八十余公里,南起甲渠塞(破城)沿弱水河西岸穿越河网密布的额很河,经巴彦陶来至古居延泽西岸(由此向东,跨蒙古国界,在内蒙占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北与汉光禄塞墙连接)o地面遗迹除破城附近尚存1.5~2米高外,其余仅残高O.40—O.58米。墙体经剖面观察,塞墙构筑系用两面取土分层夯筑方法,墙基处一米远的地方至199O年考察发现还遗有深O.40—O。75的壕沟,推测是当时修筑塞墙取土时所挖。塞墙附近有文献记载的“天田”遗迹。南段塞墙北起居延都尉府卅井侯官治所(今宝日川吉)西南,经查干陶来、呼仁川吉向南延伸。此段塞墙分南北侧两部分,北侧一部分已为流沙所湮没,只能辨析出走向轮廓。南侧塞墙沿烽燧迤逦南行,遗迹明显。墙体双重,间距为6.5米,双墙之间为天田设置。部分地段墙体为石块垒筑,现存最高处尚有2.O一2.3米,全长约二十余公里。至布很陶来与汉代金关塞墙相连,在今甘肃省金塔县的天仓乡附近向西与敦煌汉长城衔接,构成中国北方居延地区森严的防御体系。
综观汉代的居延,是匈奴进出河西的主道。为保卫河西走廊,征伐西域,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人居延收河西之后,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开发营建居延,在此广建亭障烽燧。太初三年(前l02)“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o同年,筑居延城。并擢用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屯守居延。居延地区的塞墙、坞障、烽燧在此阶段得以更大规模的修筑,对遏止匈奴势力南侵,保卫中原王朝起到了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特别是结合出土居延汉简这第一手资料可知,汉代居延都尉所辖塞关分属于四个侯官,它们是殄北塞、居延塞(遮虏障)、甲渠塞和卅井塞侯官。殄北塞在居延防区最北端,甲渠塞位于今额很河西岸,卅井塞驻守今黑城东南的宝日川吉。
殄北塞,蒙古语为“川吉阿玛”。位于额济纳河下游,在苏泊淖尔南古居延泽(京斯图淖尔)西。殄北塞建筑在三米高的风蚀台地上,北可望见居延海(苏泊淖尔),东为巴丹吉林沙漠。障南北向,基本呈方形,边长33米。障门在南墙偏东,门宽二米,东、北墙保留一段较完整的墙基,残高五米,土坯砌,六层土坯夹一层芨芨草。西墙有房屋基础。墙宽3.5米,墙壁上有“羊头石五百”字样。障内现呈锅底形,障外地面分布较多汉代陶片。
殄北塞遗址共有五个烽燧和一个障,形成一个弧形屏障,烽燧之间相距甚远,最西北处与最东北处相距27公里。根据出土汉简表明,属于殄北侯官的烽燧至少有1O个。在部分烽燧之间有塞墙遗迹,但不很清晰。
甲渠塞,蒙古语为“呼钦浩特”,也称“木都日博勒金”。位于今达来呼布镇南24公里。甲渠塞由障和坞两部分组成,为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之长一甲渠侯官衙。此处往西3OO米,南北一线上有烽台和双重塞墙遗迹。
从敦达河与敖包河交汇处至布敦波日格以南(古代的弱水自此东北流向居延泽)大约四十公里,有一条较整齐而密集的烽燧,共有26个烽燧和一个障。除部分烽台外,在此线曾有一半地段建筑了塞墙。现在所见是用两道砾石堆起的塞墙基址,有些地方保存较好。塞墙内外两面都遗有5.O一5.5米宽的浅壕。
卅井塞,蒙古语为“宝日川吉”。位于今吉日嘎郎图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南49公里处,是汉代居延都尉防线最东部卅井塞的防御要塞。卅井塞建筑在一处孤立的小平顶高冈上,冈高20米。要塞系一层夯土一层芦苇构成。冈顶的烽台高四米,基座为5×5米。土坯筑,间以芦苇层。台东有少量房屋残迹,台西南坡比冈顶低六米处有一道方形坞壁(3O×3O米),系土坯筑。
从额很河东岸的布很陶来到古居延泽南端的宝日川吉,有一条从河岸起始往东北斜向沙坨子的塞墙,长约六十公里,共有32个烽燧,烽台之间相距2000米。就其现状来说,可分为两段。东段从宝曰川吉起,西至木吉山止,约有四十公里,形成一条稍为弧形的防线。其间,有一处尚可察见的塞墙残迹。西段自木吉西斜行至布很陶来止,约有二十公里,塞墙保存情况较好。
额济纳旗境内的古城址,目前已发现l3处。这些城址分布在北起苏泊淖尔苏木,南至巴彦宝格都苏木(额很查干牧场)的额济纳河中下游地段。
居延城(遮虏障),蒙古语为“班丁波日格”。位于今巴彦陶来农场浩宁呼布东南六公里。东临额很河干涸的河床,南北两翼均有城障烽隧遗址,城周围红柳从牛,连绵不断的大小沙丘布满城内外,一部分墙基已被流沙掩埋。城南北长13O米,东西宽127米,墙系夯筑,夯层O.12米,墙宽3.3米,最高处5米。地面陶片较多,采集到网坠、残铁器碎片。
据史料记载,遮虏障筑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前l02)。汉王朝在居延地区设立居延都尉府、居延县后,为加强居延地区的防务而在居延城增设遮虏障。《汉书.武帝纪》载:公元前102年匈奴袭杀酒泉都尉后,汉武帝委任路博德为强驽都尉驻守居延,增筑汉长城、“遮虏障”。《汉书·地理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