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 项 “范玉刚 著” 相关结果
Study of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er culture
作者: 范玉刚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美学话语重构》提出消费文化语境下文艺学的多元化发展和审美话语的重构,即伴随研究对象、内容等的变化,具体探讨文学理论范式转换和审美话语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文化意味。这既是对文艺学、美学原理的深化,也是对文艺学美学现实关怀的回归,旨在使基本问题在新的视域中得到重新理解与阐释,通过不同模式的建构、重构、互动与博弈,为文艺学、美学研究提供一种认知框架。在观念多元化的当下中国,理论工作者能够做和应该做的,是制定理论之间对话的游戏规则,建构学术共同体的沟通平台,而不是探寻所谓的“绝对真理”。文艺学美学的“真理”是一种学术对话之间的“共识”,而不是现实中某种权力(政治权威、经济帝国)的产物。
“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范玉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2月
简介: 《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由范玉刚所*。 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洞察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背后都有着明确的国家战略意识。国际经验表明: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在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后,才迎来了文化产业的空前繁荣。文化产业发展要从两个层面来定位。首先,要在经济建设视野中定位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内部的小循环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其次,要在“文化强国”视野中定位文化产业,从文化资源大国到文化产业强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是一个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的文化命题。
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8
简介: 《欲望修辞与文化守夜: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新中产阶层的形成与诉求和欲望想像,以及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文化观念的变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的产业化,甚至与多元文化竞争格局中引发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作了剖析,并结合全球化语境中世界文化格局重组的大背景,对当前重要的世界文化思潮和文化价值论以及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等诸多问题有所论及。 事实上,大众文化的流行已表明它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它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如若无视它的事实存在,就会使主流话语在大众层面陷入孤立、僵化以至空白,甚至处于“失语”进而失效的自说自话状态,最终使大众再也听不懂或不再理会主流话语的声音。 “文化研究”实践表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一词,重心既不在美学策略,也不在简单的人文价值评判,而落在政治经济学分析上,这种倾向已显现在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尽管我们选择以中产阶层为消费主体的大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但不表明我们对其趣味的认同,更不是担当辩护人,而是坚持一种批判立场和清醒的理性意识。既要看到它为形成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积累资料和本土文化经验的理论价值;亦要看到它在面对强势文化侵蚀和挑战,大力发展民族特色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相互激荡竞争、文化贸易逆差严峻的境遇下,提升文化竞争力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更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建构刚健清新勇于担当大国责任的“中国形象”。
一种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审美解读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简介: 海德格尔向希腊源头处存在经验的“回返”有着对希腊早先的外向度“命运”的属意,而缺失对人生内向度“境界”的祈向,这使其存在之思在价值意味上显得彷徨犹疑,而丧失本有的人文关怀,尽管他超越人本主义又寄望绽出之此-在为存在打开一道视域,但终究还是小觑了人的心灵对“至善”价值的祈向。 《睿思与歧误:一种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审美解读》以“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对后期海德格尔关于技术、艺术、美的运思进行解读,高度评价了其运思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特别是技术之思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睿思与歧误:一种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审美解读》在穿越众多“迷雾”和“意见”的泡沫中,对其运思作出了断制,并指出了他的存在之思的偏颇。
Plight of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paradigm shift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文艺学的境遇及其范式转换》内容简介:理论范式的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有着文化权力、社会力量的角逐。文艺学范式的多样性符合文学研究的生态学原则,多元范式的对话、协商、平等竞争应是文’艺学研究的一种常态,它们将共同建构文艺学研究的新格局。
关于文化价值的祈想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简介: 在全球战略格局重组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聚焦点。因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不唯是经济上的,更在于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它的意义不唯是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重是在全球化舞台上建构国家形象和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2月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8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