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 项 “荣新江 著” 相关结果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作者: 荣新江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给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学术规范与学术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材。作者结合自己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向初入学术研究之门的研究生们展示了如何自我训练及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学术训练是初学者进入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鉴于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于遵守学术规范的呼声愈来愈高,本书的出版五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术训练包括史料的掌握和已有论著的阅读。作者详细深入地介绍了各种史料和论著的基本来源和查找办法。学术规范则包括学术道德规范与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以后的研究而言,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作者期望通过这样的训练,既为国内学术规范的养成做出贡献,又能使得学子们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打好基础。
敦煌学十八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11重印)
简介:敦煌学的内容比较庞杂,因为我主要是给历史系的学生上课,所以还是偏重历史和文献方面。十八讲的内容大体上有六个方面,一是敦煌简史(第一、第二讲),二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文物流散、研究的历史(第三至第八讲),三是敦煌材料的史学研究问题(第九至十一讲),四是各种敦煌文献及其价值的介绍(第十二至十五讲),五是对敦煌石窟各个方面的概说(第十六讲),六是敦煌写本外观和辨伪问题(第十七、第十八讲)。这样大体上囊括了敦煌学的主要内容,而又突出了历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作者: 荣新江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8-1
简介: 本书是一部粟特研究专集,也是作者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续编(2001年在我社出版)。书中主要探讨中古时期粟特人、特别是入华粟特人及其带来的外来文化,列为“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二集”。共收24篇文章,数十幅图版,约40万字。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修订本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10-1
简介: 中古时代来华的商胡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跃的族类,就是被称为“九性胡”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献、文物和文书为依据,从历史深处揭示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书论证的基点和重点。在作者笔下,群体的结构化和分布的网络化,形成一片富有异彩的景观。不仅再现了粟特聚落的历史面貌,而且使胡汉交融的考察更具体化也更理论化了。同时,此项研究不仅仅是考证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实而已,也将为人们今天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敦煌学新论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简介: 在编好《鸣沙集》以后,我就想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但2000年6月22日,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此前后,有关敦煌的专刊、会议、座谈很多,作为多年来在敦煌学领域耕耘的笔者,理所当然地要为敦煌学的百年纪念做出新的贡献。所以,我调整了研究计划,把一个阶段的研究方向转到敦煌学史的范围,写出了若干相关的文字。这些文字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内容,即第二组文章,本书题为“敦煌学新论”,也是由于这个缘故。 其实,我原本想把自己在《归义军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鸣沙集》之外的小文章,主要是近年来撰写的新书书评和学习敦煌学前辈研究成果的一些心得,编成一本小书,名曰“月牙集”,作为《鸣沙集》的补充。后由刘进宝先生建议,我决定把这些小文章收集起来,编成这本《敦煌学新论》,纳入“敦煌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第一组文章,主要是有关历史方面,其中《再论敦煌藏经洞的宝藏》和《法门寺与敦煌》,实际是《鸣沙集》所收《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及其封闭原因》的补充。第三组文章是新书书评,以敦煌研究为主,兼及吐鲁番和新疆其他地区。最后一部分是以不同的文章体裁所写的纪念敦煌学史上的前辈或学习他们著作的体会。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1
简介:这部由论文汇聚而成的专著,是目前研究中古时期中西交通的最前沿成果,无疑具有示范的作用,其领先地位可能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比起出版不久的、同属于“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林梅村《古道西风》,此书显示了历史学的亲切、扎实和深厚。要了解中国学术已经取得的进展,可以拿此书与向达先生《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来比较一下,在半个多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的确已经走到一个新高度了,这虽然还不足以让我们骄傲,但是已经足以让我们生发并保持自信心。(老冷)
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予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于阗史丛考
作者: 张广达,荣新江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于阗史丛考(增订本)》为两位作者有关于阗史研究的论文合集,内容涉及于阗史料的年代、于阗国王统世系、于阗人种、于阗佛教、于阗美术等诸多方面,对唐宋于阗乃至整个西域史研究多有贡献。书后附有详细的《于阗史研究论著目录》,极富参考价值。
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收录作者有关中外关系史、两域史、隋唐史与敦煌学四个方面的论文和书评十五篇,主要是对以上四个领域学术史的分析以及研究展望。这些论文和书评的主旨,是作者对中古史研究领域中上述四个方面的成就的肯定和不足的批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取向。
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简介:《华戎交汇: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主要内容:今日的敦煌,是一座旅游名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你走近敦煌,不仅仅要看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这些自然景观。也要沿着汉代的长城,去看看耸立两千多年的玉门关;还要走过炽热的戈壁,探访宕泉潺潺流水旁的莫高窟,去观摩那些形象地叙述着敦煌佛教历史、艺术、风俗的斑驳壁画。我们还要透过这本小书,带着你们进入藏经洞,去翻检那些从这里被拿到世界各地的敦煌文书,看看里面记载的古代敦煌这块土地上活跃过的月氏人、匈奴人、汉人、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于阗人,有骑马射猎的,也有农耕定居的。我们还会带着你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与东往西去的各国使者、商人、僧侣、士兵诸色人等,一一交谈,了解汉代的张骞怎样西行寻找月氏;粟特商人怎样把香料、药材、金银器皿、珍禽异兽、乐舞胡姬运输到敦煌,再转售到长安;还有“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的僧人仍然不断地前往西天取经,而印度、中亚的胡僧也络绎不绝地奔赴长安、洛阳,和后来宋朝的都城汴梁。
Essays on Dunhuang studies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先生的学术论著集,原以《鸣沙集》名在台湾刊行,业经调整补充。主要以探讨敦煌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为主,涉及到敦煌藏经洞的封闭原因、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藏经洞混入的黑城文献以及连带相关的唐五代敦煌寺院的藏书状况与藏书制度、唐五代敦煌禅籍的抄写与流行情况,和敦煌研究的学术规范等等。还有有关王国维、狩野直喜、向达、常书鸿等人的敦煌学史论著。在论文和书评中展开了学术批评,藉此希望有回馈的声音。作者还精选了近五十幅图版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观感。
话说敦煌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1
简介: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简介: 在各种各样的唐朝历史的舞台中,西北固然重要,但与于阗、敦煌相比,都城长安无疑是出唐朝历史故事的最大舞台。本书特别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研究有待推进: 一.打破从北到南的长安文献记载体系,注意地理、人文的空间联系 二.从政治人物的主宅和宫室的变迁,重新审视政治史和政治制度史 三.走向社会史,对于长安进行不同小区的区分并分析研究 四.找回【两京新记】的故事,追索唐朝长安居民的宗教、信仰以及神灵世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11重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8-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10-1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三联书店,2001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