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 项 “董惠文编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董惠文编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简介: 所属分类:保健养生 > 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体 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本书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常识,让读者彻彻底底地认识糖尿病,并且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中医、心理等方面提出了7个疗法,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轻松掌握“降糖”方法。 《糖尿病》 第一章?基础 诊断——不得不知的糖尿病常识 初识糖尿病 2 什么是糖尿病 2 糖尿病的病因 3 糖尿病的症状 4 糖尿病的分类 6 评估糖尿病的检测方法 9 糖尿病的 诊断10 糖尿病的监测 11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3 糖尿病的危害 14 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 14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22 糖尿病的 药物治疗 24 糖尿病 药物知多少 24 患者应该怎样吃药 33 降糖药怎么吃最有效 35 不可或缺的胰岛素 42 延伸阅读: 有关糖尿病的问与答 46 第二章?饮食调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饮食建议 50 饮食治疗的总原则 50 常见的饮食误区 50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2 如何控制饮食 54 如何选择食物 65 一日三餐有讲究 67 正确食用水果的方法 68 饮酒要谨慎 69 调味品如何吃 71 糖尿病调养的关键营养素 73 钙:减轻病情,减缓动脉粥样硬 化发展速度 73 铬:调节糖代谢,预防动脉 硬化 74 硒: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 保护胰岛β细胞 76 镁: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77 锌:延长胰岛素的作用 78 膳食纤维:降低血糖, 减轻饥饿感 80 维生素c:减缓糖尿病并发症 的进程 80 战胜糖尿病的 健康食物 81 降脂降糖的谷薯类食品 81 降脂降糖的水果 86 降脂降糖的蔬菜 87 降脂降糖的干果类食品 90 降脂降糖的肉类食品 92 适宜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 93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食谱 96 延伸阅读: 饮食自测 113 第三章?生活调养——日常起居中的有效调养法 日常生活里的“大讲究” 116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16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17 洗漱水温要掌控好 118 闲暇时间多锻炼 118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19 出行时的注意事项 120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 121 糖尿病患者如何过节 123 过节饮食不过度 123 该吃药时就吃药 124 不同季节的调养方法 125 糖尿病患者的春季养生法 125 糖尿病患者的夏季养生法 127 糖尿病患者的秋季养生法 129 糖尿病患者的冬季养生法 131 延伸阅读: 做好准备再旅游 134 第四章?运动调养——简单又实用的运动方案 运动前必须了解的知识 138 运动疗法的七大好处 138 运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39 运动降糖,有人适合有人 不适合 141 怎样运动效果会更好 143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143 运动前先做好准备工作 144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46 如何掌握好运动强度 148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 150 骑自行车 150 瑜伽 153 散步 158 踢毽子 161 游泳 162 垂钓 164 气功 166 延伸阅读: 老年人怎样运动才合理 173 第五章?汉方调养——传统的国医精粹调养法 按摩疗法 176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176 经穴按摩疗法 180 针灸疗法 185 针灸可以治疗糖尿病 185 针灸治疗的主要方法 186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188 艾灸疗法 190 何谓艾灸疗法 190 艾灸疗法的常用穴位 190 敷贴疗法 191 敷贴疗法知多少 191 糖尿病常用的敷贴方法 192 敷贴的取穴和操作方法 193 刮痧疗法 196 刮痧疗法简介 196 刮痧的操作手法和顺序 197 刮痧的方法 198 刮痧疗法的配穴方法 201 拔罐疗法 202 拔罐疗法简介 202 拔罐器具 203 拔罐方法 204 拔罐的取穴与施法 205 药浴疗法 206 药浴简介及注意事项 206 药浴的具体方法 207 药膳疗法 210 药膳疗法简介 210 特别推荐降糖药膳 212 延伸阅读: 指压疗法 220 第六章?心理调养—— 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222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222 糖尿病易带来的精神和 心理 疾病224 调适心情,与“糖”作战 227 树立正确的 疾病观 227 自我心理治疗 228 着重调适“四种心理” 232 战胜糖尿病不是梦 233 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念 235 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照护 237 延伸阅读: 糖尿病精神疗法 240 附录 附录一:糖尿病患病程度自测及应对措施 244 附录二: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程度自测及应对措施 246 1.真人图片,实物拍摄,贴近生活,看图就能学会治病。 2.七大类对症法,居家diy,最短时间内轻松掌握 健康知识! 3.大字排版,四色印刷。好书好看,轻松“悦读”。 健康养生书也可以非常“养眼”。 运动前必须了解的知识 运动疗法的七大好处 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除了工作生活等基本活动外,为加强血糖控制而特意进行的运动,它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减轻体重、提高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改善患者 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来说,运动疗法主要有下列七大好处。 ●?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和减少尿酸的目的。运动开始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葡萄糖作为“能源”来满足运动的消耗需要,因此血糖利用增加,血糖浓度逐渐降低。与此同时,肌肉会消耗储存在体内的糖原。当运动结束后,由于肌肉中储备的糖原已经被消耗掉了,所以这时肌肉和肝脏会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并将其变成糖原以补充已经被消耗掉的储备,血糖就会继续下降。 ●?改善胰岛素抵抗?●? 适宜的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更加敏感从而增强降糖作用,因此,有助于 药物发挥更佳的疗效,例如,可以帮助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减少胰岛素用量。单次运动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显著增加,可维持达16小时之久。 ●?减少降糖 药物应用及 促进胰岛素吸收?●? 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可以增加磺脲类降糖 药物的降糖作用,帮助减少降糖 药物的用量。对于胰岛素治疗者,还可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减少胰岛素用量。 ●?改善脂质代谢?●? 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活动能力,从而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改善肌肉血管组织的血流和供氧能力。 ●?增强体质?●? 运动疗法最直接的功效就是增强体质和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组织细胞的敏感性,降低被感染和患并发症的概率。同时,运动还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 ●?放松情绪?●? 运动可以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从而减轻大脑的疲劳感,并且消除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使心情舒畅,性格开朗。 运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其他治疗方法所不能替代的。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控制体重等,但是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如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等。具体来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运动疗法进行糖尿病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运动要持之以恒?●?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要注意运动方案的个体化,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时还要注意安全,长期坚持。 ●?要选对运动方式和强度?●?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型、体力、生活习惯、运动习惯、运动爱好、病情及客观条件等,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进行治疗。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太过勉强。 此外,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高强度运动中或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可能会升高,并有可能造成持续性高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运动前血糖已明显升高的患者,高强度运动还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进行运动疗法前先到 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压情况,以及心、肝、肾功能等,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选好运动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开始后的5~10分钟时还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在运动了20~30分钟时,降血糖的作用最佳;当运动时间过长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或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 所以运动时间的掌握极为重要,运动时间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运动时间过短的话就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而运动时间过长有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每次的运动时间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 运动在饭后0.5~1小时开始为宜,过早的运动会影响消化吸收,但是过晚的进行运动又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另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的运动时间要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 ●?清晨运动要慎重?●? 有些糖尿病患者喜欢清晨去运动,这不但不益于病情的改善,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糖尿病患者不宜在清晨进行体育锻炼,原因如下: 1.清晨进行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现象,甚至还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 2.清晨,花草、树木等释放出的氧气量不足,所以此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不利于身体 健康。 3.早晨气温比较低,冷空气刺激容易使患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突然发病。 ●?运动宜循序渐进?●? 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大都比较弱一些,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从小运动量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运动降糖,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 运动疗法在降糖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和证明,不过由于运动具有一定的强度,所以也并非每位患者都适合。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时可以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体重、血压、心(肝、肺、肾)功能、血糖、尿糖、尿酮、眼底、神经系统、尿蛋白等项目,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要参加运动或适合参加哪项运动。 ●?适宜运动疗法的患者?●? 1.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单纯的运动治疗后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而且运动中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进行运动。 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最好在进餐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行必要的运动,以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 2.经饮食控制和 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或得到良好控制的1型糖尿病患者。 3.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但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可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耐力情况、运动后的反应等采用适当的运动方式与强度,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不适宜运动疗法的患者?●? 1.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者(空腹血糖在16.7mmol/l以上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肾病、眼底病变及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的,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2.当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时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3.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4.糖尿病足。 5.严重的眼底病变。运动可能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 6.新近发生血栓性 疾病,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 7.各种感染的急性期。 8.1型糖尿病患者在没应用胰岛素前不宜进行体育锻炼,因为体内的胰岛素缺乏,肌肉无法利用葡萄糖,在此时运动的话可能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怎样运动效果会更好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病情、爱好、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通常应选择容易掌握、易于坚持、有利于全身肌肉活动、能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又不受时间、地点及设备等因素限制的运动方式。 最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步行、太极拳、羽毛球、慢跑、走跑交替、广播体操、医疗体操、乒乓球、游泳、滑冰、滑雪、划船、跳绳、骑自行车、登山、爬楼梯、跳舞等。其中散步是最安全、简便,也最容易坚持长期进行的运动。另外,有些糖尿病患者会选择用家务劳动来代替体育运动,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家务劳动琐碎而累人,但它实际上所消耗的热量却比较少,无法取得体育锻炼的效果。如果家务劳动过于繁重,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让糖尿病患者感觉精神和体力不堪重负。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安排家务活动时也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使自己能够愉快地胜任,从而对身心 健康有利,还要适当地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如推着儿童车长时间地散步,或者和较大的儿童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 一般来说,建议老年患者选择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较低的活动;中年患者选择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网球或羽毛球以及登山等运动方式;肥胖或合并有膝关节炎的患者则最好选择游泳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增加膝部的负担。 运动前先做好准备工作 糖尿病患者要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运动中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症,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身体检查?●?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先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掌握心、肺、神经系统、肾脏功能的情况,以及慢性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还要在运动前监测血糖,以避免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另外,为了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保证运动中的安全,患有严重的心、肺、血管、神经系统及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在运动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可盲目从事体育锻炼。 ●?注意天气变化?●?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要关注天气情况,如果天气不好,如酷暑、严寒、下雨、下雪、大雾等,就不应外出运动了,以免发生意外。 ●?穿着要舒适?●? 运动时的穿着也很重要,要选择舒适的运动鞋、棉袜以及运动装,冬天要注重保暖性,夏天则要注重吸汗性和透气性。 ●?选好固定的运动场所?●? 糖尿病患者要选好合适的运动场所,并且最好能够固定下来,这样就会产生熟悉感,运动起来也就更加方便和舒适了。运动场所的地面要平整,空气要清新,交通不拥挤,周围不嘈杂等。 ●?携带急救卡?●?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携带急救卡,并且要在急救卡上详细地写上姓名、年龄、住址、所患 疾病、所服 药物及用量、主治医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家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内容。这样当患者在运动中突然出现紧急情况时,周围的人就可以根据急救卡上的内容对其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往 医院,或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 ●?热身运动?●? 在开始运动之前,应先进行3~5分钟低强度的热身运动,如伸伸腿、弯弯腰、慢步走等,然后再逐渐加大运动量。这样可以使肌肉先活动起来、心率慢慢快起来,不至于在运动中出现因不适而发生的意外状况。 ●?补充水分?●? 运动会导致体内的水分被大量消耗掉,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在运动前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发生脱水现象。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更应当补充大量的水分,以满足身体在运动时的需要。 ●?携带一些小食品?●?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小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这样就可以在出现低血糖现象时立即服食,使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以为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放心地进行体育锻炼了。要知道,运动中会发生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情况,如低血糖、头晕、足部损伤、恶心、视物模糊等。所以,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运动应循序渐进?●?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坚持运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的规律和原则,以免过度劳累而发生意外。 ●?掌握好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要相对均衡、固定,不要忽大忽小,以有氧运动为主,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坚持一定的规律,并且要持之以恒,不能频繁地变化,以免增加机体负担而对身体不利。 ●?身体不适时立即停止?●? 如果在运动中感觉身体不舒服,如出现头晕、胸闷、胸痛、憋气、眩晕、视物模糊、腿痛、心悸、恶心、出冷汗、疲惫等不适感时,就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原地休息。如果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则要进食少量糖块或饼干。若出现了心绞痛症状,则应立即到附近的 医院就诊。 ●?避免足部碰伤?●? 如果患者有末梢神经炎,那么就会在运动中因感觉不灵敏而无法及时避免或发现足部损伤。这就要求患者在运动中要加强对足部的注意,以避免碰伤而诱发更严重的足部病变。 ●?注意低血糖反应?●?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降低血糖,但有时也会引起低血糖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就要在运动中遵守一定的原则。 要尽量避免活动胰岛素注射部位,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现象。与运动有关的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可能会在锻炼后不久出现,也可能会在运动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为了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现象,糖尿病患者应该在睡前适当加餐。 糖尿病患者的进食时间也要根据锻炼的时间长度及强度大小而定,可以在运动前或运动后,也可在运动之间,如果进行了超过1小时的强度剧烈的运动的话,还要另外加餐。如果在夜间进行了剧烈的运动,那么就要在睡前原有加餐量的基础上再额外补充一些含糖类及蛋白质类食物。如果是习惯在早上7:00以前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就应在锻炼前先喝一杯牛奶,在锻炼后再吃早餐。 一定注意不要在空腹或胰岛素作用高峰的时候进行锻炼,而且运动的过程中不可太累,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因为这时的血糖较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 要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进行运动,因为运动既会消耗葡萄糖又能增加血流从而增强 药物的降糖作用,所以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 ●?适当减少衣物?●?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很热,就要适当地减少衣物,但不可减少得过多,以免受凉。 ●?不要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可以通过适当的“整理”活动,如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和呼吸频率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这样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感,并且可以避免运动健身后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 糖尿病患者应在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运动,而不要突然停止。还要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水擦干净,以防止感冒,洗澡则应在休息15分钟左右以后再进行。 主编:李春霖 临床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总 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现任北京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老年 医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委,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科技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为《中国老年 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年 医学杂志》、《中国 药物应用与监测》等杂志编委。承担包括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论著7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包括joslin 糖尿病学,实用肥胖病治疗学等。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解放军总 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病发证的综合管理与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 诊断与防治。 主编:王湘玲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专业从事糖尿病领域工作18年,自2001年起开始关注并致力于糖尿病换着教育。现在某全球糖尿病领域的的领导企业专业从事糖尿病的医生教育及换着教育管理工作。 编委: 肖彧君,女,1967年出生, 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博士学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内分泌科博士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 任 医师、副教授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涉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 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2009年主编著作《老年内分泌代谢病》,对糖尿病、甲状腺病等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病的 内科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 临床经验。 仝战旗,男,1966年出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 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解放军总 医院南楼 临床部中医针灸科副主 任 医师。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涉及老年呼吸系统 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新药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的药学及 临床试验研究;主持开发 中药新药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获国家专利1项。参加编写著作2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结直肠肿瘤》以及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妇女心脏病学》等。对呼吸系统 疾病、心血管系统 疾病、肿瘤、功能性 疾病(疲劳、失眠、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常见老年病的中医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 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支气管肺癌、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尿路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疾病的中医治疗。 段冬梅,女,1975年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专业博士学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西院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涉及神经、精神系统 疾病的 诊断、 中药及针灸治疗, 发病机制、遗传机制,抑郁症 临床试验等研究;参加编写著作5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经络美容出版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养生保健 健康处方》,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的《anatomical illustration of acupun cture points》,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穴位图解》,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腧穴学》。 对抑郁症、失眠、等常见神经系统的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 临床经验。 孙般若,男,1982年出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 医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医师。 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4篇,涉及老年内分泌 疾病的 诊断、治疗、经验总结。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垂体 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的 内科诊治,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 临床经验,对老年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综合管理有一定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