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Element
作者: 袁维忠编著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简介:我们在进行设计创作时,首先观察的是“物象”,也就是我们讲的“视觉内容”,然后才是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功能、艺术的材料、艺术的方法等等这也是美术院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与方法。但是设计艺术教育却不同,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开始往往是“无物象”的,人类模仿自然获得了绘画创作的源泉,从水果到素描、色彩,从石膏像到人像,再去创作。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艺术,或是印象派,无不是在自然中寻找艺术,可是设计的产生则是人们在劳动中获取的经验发展而成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金属时代,社会文明的程度无不反映在工具设计上,从开始的为了延长人手的自然选择,到后噪为了人的使用方便、出现了打磨的工具、以及扎捆方式的改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从本能的自我意识到经验的自我意识转变的过程,这段时间加起来比人类整个现代文明史要长许多倍。当然从石块、投掷的标枪、弓箭、火药枪、导弹、火箭,人手是长了,速度也快了,时间变短了,同时我们的视觉所触及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太空黑洞、海洋深处、基因的解码、细胞的培育,无一不是在人类的监视下完成的。作为一位准备从事设计学习的人来说,如何学会去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设计学科的入门课程。
研究分析:“瓶子”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发展的产物,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为了解决“渴”的问题,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容器来盛水,于是找来了类似“葫芦”之类的植物果实,并将其掏空,用“葫芦”盛水。我想这便是人类利用的最早的“瓶子”。于是“瓶子”便有了其最原始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盛水的有颈与口的硬壳子。但随着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瓶子”已被用到各个方面,作用与用途也多种多样,它的概念也随着变动。
设计因素:一个“瓶子”,它有内囊、有口,一般有颈。分析一下,可以知道,内囊是用于盛水的,口是用于进水与排水的,颈是用于调节进水与排水速度或便于系绳、携带。随着社会发展,除了实用外,又加入了些美观的成分。
今天的“制作”即由此而来,我们常讲的作品、写作、作文、作家、作假、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件、作势、作态、作为、作物、作业、作俑、作乐、作者、作坊,都和古代工艺制作有关联:“作”即为形式规约、限制。《考工记》中亦有“门阿之制”、“营隅之制”。而且在当时就有了中国古代设计的模数,在《考工记》中对建筑营造行业中专门的长度单位有了模制:“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这里的几、筵、寻、步、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