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玄解
作者: 谢国仲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全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共33篇。庄子在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本书作者对《庄子》内7篇进行解读,观点新颖,结合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现状,使读者很受启迪。
【目录】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免费在线读】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这一段,描述我们人害怕得失。自己有一条船,怕人家偷了,藏起来,不管你藏到哪里,藏在山里面也没用,碰到一个大力士,就把它偷走了,你还根本都不知道。所以你只有藏天下于天下,才能不被拿走。像我们现在藏什么财产,自以为在银行比较保险,还是不保险,不管你藏到哪里都不保险,只有把天下藏在天下才保险。那么人对自己就更是这样,因为有个形体,自己很喜欢这个身体,然后想把它保存好,可是它哪里存得住呢?这个肉身是有限的,“未始有极”,哪有什么办法?你根本保不住的。那么圣人就是把这些有限的物,都融化在道里面,因为只有道能够藏住一切,其他的都藏不住。你的东西不论你怎么放,你的身体、财物,*后都是藏不了,都会被无常搞走,有的人直接就来抢你的东西,现在连生个小孩儿都有人拐卖。所以世间这些物,是守不住的,有形的东西,是有极限的,放到哪儿都受限,是讲这个意思。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有一个叫阳子居的人,他很勤奋好学,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一种,而且从来不厌倦。他去见老子,问这样精进是否可与明王相比?老子说,你这种方式都是一些劳心、劳形的行为,怎么能和明王相比呢?阳子居一听很惊讶,赶快就问,那怎样才是明王之治呢?老子说,明王之治,是无为的,无我的。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修行,很精进,就有点像这个阳子居,盘坐一坐,腿痛得不得了,但是不管,继续顶住,一坐一个小时,再坐,两个小时,然后和人家比坐,意思我坐得久功夫很高。其实根本两回事,修行不是修这些。特别是庄子所描述的修行境界,不会搞这些有为的东西。庄子是在任任无为的状态修行,是很自在逍遥的,他不会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不是一种想要去做什么事的状态。我们很多人修行相当于没事找事,自己把腿捆起来练,专门做这一件事,而庄子是无事而生定。所以你是在找事做,你不是在修行,你是有事而没定,定不了,然后你自己觉得“嗯,我在修行”。当然你这种也算一种修行,但是和庄子的修法不一样。庄子是坐忘,坐忘不是搞双盘、忍腿痛,他是怎么舒服怎么坐,而且坐着坐着忘掉了躯体,他不会去搞那种令自己缠缚的事情,也不会去练身体,练出一个肌肉坚硬的身体,庄子不做这种事情,他是无为而治。现在我们很多修行人都是有为,一有为就拼命努力搞事,然后看是成功还是失败。修道哪有什么成功和失败?只要你心中无事,自然就入定,你只要能够空掉,同于大通,那是真正的坐忘。所以关键在于同于大通,关键在于合道,而不在于形式。当然如果你盘腿痛着也能入道那也可以,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可能有的人必须痛了才能入道也不一定。所以老子就说,明王肯定不是像你阳子居说的那样,他不是去努力做事换得成功,他做一切事是自然的,就像天地一样,无为而治。天覆盖一切,并不是因为想要对谁好,它是“以万物为刍狗”,根本没有什么私心,也没有这种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