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作者: 赵大义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简介:20年后的1937年,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一切结果都在这位24岁的师范
生的预料之中。
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局动荡,群魔乱舞,一些先进分子积极探求救国之
路。许多人认为,共和制之所以不能存固,关键是没有对旧思想、旧文化、
旧道德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的救国斗争所以屡败,是因为国民对之“若观
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显然,这些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思想、
文化和道德领域,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如何改造国民性?毛泽东认为
: “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的觉悟。”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
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伦理学、哲学人手”。因为哲学便于
研究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为之行。”这样
,就把改造哲学、伦理学,同改造民质、改变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在对事物的认识中,毛泽东注意把握“本原”或“大本大原”。意思是
,对事物一定要抓住他的根本,根本抓住了,枝叶之事会迎刃而解。正是从
这一根本意义出发,毛泽东提出了救国救民的根本方略:“今日变法,俱从
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政、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
。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
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
心其有不动者乎?天卞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
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这是1917年8月13日,毛泽东给黎锦熙的信中所阐发
的令人所启之理。黎氏收到此信后,颇为感慨,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得
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1917年,才思出众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繁写为28
笔画)署名,公开发表平生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全文7000余字
,由杨昌济推荐,刊登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
此文论述了体育同国力、同锻炼个人意志和胆识之间的关系,可见毛泽
东思考问题的广阔和独特。文章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正向和逆向的逻辑思考
脉络:一个是国力——武风——体质——体育。这显然是逆向逻辑思考。文
章中指出:国力之弱,武风不振,民族体质日趋轻细,这是甚可忧之现象,
所以要提倡体育锻炼。另一个是体育——武勇——意志。这是正向思考问题
的逻辑。他指出:一个人没有强壮的身体,就会缺乏勇毅的精神,缺少抵抗
力和坚韧性,学问、事业的成就会大受影响。“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
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