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背后的故事
作者: 郝铭鉴,孙欢主编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简介: 每当踏进书店,或者徜徉书市时,总会油然想到一个比喻:书海。书
海,这是思想的海,知识的海,感情的海。这里,波翻浪叠,浩瀚无涯,
天水一色,气象万千,充满着力度和美感。“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
雪成堆”,该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景、象。本书便是从书海采撷来的一束浪
花。
从在连天炮火中诞生的《新华字典》讲起,本书时间跨度为60年,但
重点是《重放的鲜花》出版以来的30年。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改革开
放的脚步声。30年前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在图书出版领域,改革开放的春风,极大地解放了编辑的生产力,一扫
“书荒”的贫困景象,迎来了“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无边春色;更令人欣
喜的是,它打开了编辑的精神桎梏,让他们在社会文化生产中,表现出了
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放的鲜花》也许便是一个标志,没有改
革开放,这些“鲜花”怎么能够重新绽放呢?
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编辑智慧的浪涛声。图书,是人类智慧的载
体。一本书能否站得住,主要靠作者的智慧;一本书能否打得响,则主要
靠编辑的智慧。解剖每一本好书,你都能发现编辑的投入,编辑的贡献。
一个称职的编辑,要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准确地把握阅读心理,同时还
要巧妙地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坚定作者的写作信心,铺设作者和读者沟
通的桥梁。编辑智慧可以有效地强化图书的市场效应,延长图书的生命周
期。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出版《智囊》,它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编辑从中汲取
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境界。
倾听书海,你一定能听到文化追求的号角声。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
说到底都是一种精神现象,在它们的背后,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追求。
郁达夫有诗云“著书都为稻粱谋”,其实这和鲁迅的“无聊才读书”一样
,是对恶劣的社会环境的抨击。否则,怎么称得上是左翼文艺战士呢?从
前辈出版人的“开发民智”,到我们今天的传播先进文化,其中一脉相承
的,是文化的使命感。这是编辑的出发点,也是出版的原动力。阅读本书
中的故事,除了学到编辑眼光、编辑艺术、编辑技巧之外,更能感受到的
,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编辑精神。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离开文化是不行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离开出版同样是不行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正是好书背后的故事的一个共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