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论集:增补本
作者: 郭锡良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5
简介: 收入这个集子的文章,是我汉语史方面的论文。除了一篇是50年代的以外,其他都是近十多年写的。文章的编排,大致按内容分成语法、音韵、训诂词汇和文学语言四类,然后再按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列。
我从1954年到北京大学做研究生,在了一师指导下开始攻读汉语史。由于本科时对古典文学、文学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读研究生后仍不愿割舍文学,于是给自己定下了搞文学语言史的方向,以为这样可以把文学和语言结合起来。集子中所收《韩愈在文学语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我那时的学年论文。了一先生对这篇论文作出了颇高的评价,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但是毕业时正碰上1958年的“学术批判”,提倡集体编书,毕业论文被取消了。我只得把为撰写论文所收集的有关骈文语言研究的资料压在了箱底。60年代跟随了一先生编写《古代汉语》时,才有机会利用其中的部分资料写成了两节《骈体文的构成》。我还承担了除《曲律》外其他几节有关文体的通论,这也与我曾搞过文学语言史不无关系。
我跟随了一师32年,耳提面命,受益颇多。在他的熏陶下,懂得治学贵闳通,研究生阶段就对语法史、音韵学也产生了兴趣。特别是留校后,教学任务不允许我继续搞文学语言史,我的主攻方向转成了汉语语法史,并对文字、音韵和训诂都有所涉猎。十年动乱,学术研究被迫中断。拨乱反正后,我在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十多年间,应各种刊物、文集的稿约,撰写了几十篇文章。内容不仅包括汉语史的各个领域,还涉及文字、方言及古汉语教学等多方面。有些文章或被国内外师友称引,或有年轻同志查询索取。现在选取部分结集出版,一则便于读者检索;二则可以更广泛地就正于海内外方家。
集中所收论文,语法方面的居多。其中有的是探讨某些语法现象的发展,重在挖掘语言事实,例如《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上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有的是对某些语法现象从体系上进行重新认识,既重视语言现象的全面考察,又注重从新的角度考察问题,例如《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先秦语气词新探》;有的是重在研究方法的探索,例如《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古汉语语法研究刍议》。在音韵方面,主要是以《诗经》音系为出发点,根据分布互补的理论,采取音系投射的内部拟测法,探讨了殷商音系和西周金文音系,为填补古音研究的空白作了一些努力。在训诂方面,提出了反训不可信的论点,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贯串各篇论文的共同思想是:汉语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既要继承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严谨学风和研究成果,又要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要求实,更要创新。要特别重视语言的系统性和历时变异性,不孤立地观察问题,不以今律古。总的来看,这些文章大都是讨论先秦汉语的各种问题的,这是因为我认为研究汉语史应该先把源头弄清楚。也曾设想要对汉语史的某些问题从先秦一直研究下来,遗憾的是许多设想或研究计划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今后如果条件允许,仍将努力实现原有的某些设想。
我著文虽然不敢率尔从事,但多数情况是应约为文,有时间的限制,因而有的文章难免带有急就章的痕迹。这次结集,除了统一体例、改正误排外,还改动了两篇文章的题目,对有几篇的行文也作了个别字句的删削。至于论点,一仍其旧。这并非自以为是,而是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我对原来研究的问题重新思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