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全注·全译典藏本
作者: 金涛编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宋儒学者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究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根据这样的观点,南宋儒学大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并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对四书的学习提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所以,他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人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虽说其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已超过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49篇,称《小戴礼记》,后世以此书流传最广,故一般以之作为“五经”的代表。“五经”中的《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大致编定于西周初年。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因文句简短,便有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传》,合成“春秋三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流传最广。其也为编年体著作,记事基本以《春秋》一书的鲁国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事件,记录详细,文辞华美,对后世史学及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也最终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四书五经”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时至今日,它所承载的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一再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