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of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 钟茂初,史亚东,孔元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作的探讨,在经济学理论方面、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探索、有所推进。作者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中有所进益。
第一,本书作者首次提出,要超越微观、宏观的视野,站在“人类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指出,只有站在“人类整体”的角度,可持续发展所讨论的核心问题(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绿色经济核算、代际公平等)才有真实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超越传统经济学的努力方向。
第二,本书较为全面地讨论分析了带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环境公平、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全球性公共品、国际环境协议、全球污染权交易、全球生态贫困、全球性生态功能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行为准则与法律制度等),尤其对全球环境公平、全球性公共品、国际环境协议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借鉴性的研究结论。
第三,本书注重对既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进行实证分析,如,对《蒙特利尔协议》和《京都议定书》进行的深入解析,对污染权交易与庇古税等市场化机制的比较分析,对碳金融、碳税、碳关税、财政生态补偿等进行的分析,从实践中归纳并加以理论分析,总结出了诸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可借鉴性经验。
第四,本书作者基于对相关问题所作的深入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具有创新性的实践主张。如,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历史累积者责任、消费者责任以及生态受益者责任的主张;改进《京都议定书》框架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生存权并向所有国家分配配额、增加可信的度量和监管机制、形成动态正反馈的激励机制的主张;发达国家要与贫困者达成一个以经济利益换取减少生态环境损耗的全球贫困治理契约的主张;将生态功能区的非开发性所有权予以分散化实现永久保护的主张;等等。这些主张,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并对现实有其积极意义。
第五,本书力图在理论上完善国际环境责任分担的公平性准则,阐述清楚国际环境合作达成博弈均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解决的责任分担涉及的多方面问题,进行理论的和实证的分析。为后续研究(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可量化的公平分担准则,分析各种减排方案能否达成博弈均衡的可能性,对于中国合理分担国际环境责任提供依据等)打下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