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闫坤//刘轶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闫坤、刘轶芳*的《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 践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发展历程, 就反贫困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准确把握实践中形 成的反贫困核心要点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 两线一力”反贫困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依据,与国 际反贫困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国外反贫困实 践对我国的启不。同时,本书利用国际组织的社会调 查数据,实证测算并描述出我国贫困率的变化趋势, 验证现有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理论的时效性,总结归纳 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及差异,进而从多个方面对 我国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价与评估测算;*后,本书针 对“中国模式”作出基本判断,提出应对新挑战的思 路与方案,以及实现新时期反贫困目标的有效手段。
【作者简介】
闫坤(曾用名:阎坤),1964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己出版专*“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6部,合*“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3部,在“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并荣获第五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高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科研成果奖、财政部**论文一等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一等奖、财政部“中国财政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专题论文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与财政理论。 刘轶芳,女,1981年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经济系主任、绿色经济与区域转型研究中心负责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已出版独*《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2部,在《经济研究》、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国家统计局机关统计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