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观课议课
作者: 陈大伟著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 当了十五年中学教师,又干了九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活。这期间,幸逢了建国以来最深刻,最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审视教师生活,审视新课程改革成效,审视牵涉其中的教师培训,我认为,纠缠在一起的有两个东西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一个是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追求,一个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部联系。对教师而言,没有教师生存追求的改变,就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内部动力,课堂教学的持续改变和改进也就失去了可能。教师生活在课堂上,天天和学生打交道,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没有在教学活动上体会教育创造的意义和快乐,幸福的教师人生又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说,追求幸福的教师生活是一种思想的牵引和精神的动力,而高质量、高职业成就感的课堂教学又是教师幸福生活的根本和基础。
“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压力和苦恼。我总认为,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权利,教师不能例外。同时,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先有快乐的教师后有快乐的学生。这样,教师的幸福生活犹为重要而急切。为教师的幸福生活尽一份心力成了我的责任和使命。”2005年,在《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再版前言中,我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理想。它使我完成了教师幸福生活方面的一个解结动作。
我研究课堂比关注教师幸福生活要早得多,也要自觉得多:当教师自然要关注,当教研组长和同伴们在关注,当教科室主任开始有意识研究课堂,当校长这又是一个工作重点,成为培训者以后,更是抓住一切机会与中小学教师研究课堂、讨论课堂。但课堂是神秘的,有如灿烂的星空,迷人深邃,并且充满了各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中小学教师写一本研究课堂、改进课堂的资料成了积在心中几年的难解的结。
这种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教师培训工作不断纵深发展而愈发沉重。
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不仅仅是从实验走向推广,从先行者走向全员参与,从义务教育走向高中阶段。更重要的是它是从会场走向课堂,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2005年,曾经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和关于素质教育的再讨论。审视这些现象,最后都不得不急切地将目光转向教师,转向课堂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客观现实,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如何变革和改进教师教育模式?如何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他们走上“反思型成长”奠定基础?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可以说,最后的结也在“课堂教学”上,怎样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怎样以反思课堂教学为核心,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怎样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阵地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这些问题汇集起来,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课堂发展教师?如何通过发展了的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如何使教师体验自身发展和创造性教学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
被这些问题纠缠的日子“痛并快乐着”,这些日子并不好过。
2005年,我开始以观课议课而不是听课评课的方式与中小学教师交流。先是在成都,然后在四川绵竹,山东淄博,河南济源,湖北秭归……只要有机会,我就进教室,观察老师上课,与老师讨论课,偶尔也给中小学生上一上课,我感受课堂、研究课堂,了解中小学教师,理解课堂实践,以检验和完善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和实践。与此同时,我也把这种方式以汇报交流的方式向许多朋友推荐。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种方式的接受和喜爱,并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改变教师进行方法,而且改变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为自己的劳动激动。“达则兼济天下”,为了给更多的朋友提供一种思路,这就有了这本《怎么观课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