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全学术随笔自选集
作者: 陈孝全[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简介: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有对作家的综谈,有对史实的思考,有对个案的分析,其间有随想,有断思,有欣赏,有比较,有考证,以微见广,以小现大。书中还有若干文章是作者对师辈的回忆。
片断:
《女神》命名之由来
郭沫若第一部诗集为什么题名为《女神》?有的同志在诗集《序诗》里找答案,因为在《序诗》里诗人一再要“女神”去把读者的“心弦拨动”。“智光点燃”。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原因是《序诗》里的“女神”是指诗集而言,即希望《女神》出版能产生振聋发聩的社会作用。其实,《女神》的命名和他翻译《茵梦湖》有点关系。《茵梦湖》系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台奥多·施笃漠(1817~1888)青年时期写的中篇小说。内容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作品强烈抨击包办婚姻,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文笔优美,心理刻画细致,自然景物描绘生动,受到世界读者的欢迎。1919年郭沫若的同学钱君胥把它翻译过来,并将译稿送给郭沫若看,钱是采用平话小说体的笔调进行意译的,郭沫若感到这样“无以表达原著文采”,答应为其修改。据钱君胥回忆,郭沫若“以博多湾风光为模特儿,比作想象中的茵梦湖色,塑造意境兼及人物”。书中诗句经他修饰,作了押韵,“既忠于原著,又切合现俗,显得好多了”(见钱潮(即钱君晋):《回忆沫若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由于他们还感到不满意,因此没拿去出版。《茵梦湖》中主人公少年诗人赖恩哈和伊丽莎白等郊游后曾写了一首诗:“此处山之涯,风声寂无闻;树枝低低垂,荫里坐伊人。伊坐茵香中,伊坐醇芳里;青蝇正营营,空中闪微羽。森木何寥寂,伊女何聪明;覆额金丝发,上有日光映。远闻杜鹃声,笑声彻我心;伊女眼如金,森林之女神”。(郭沫若曾将此诗名为《林中》收进《沫若译诗集》)这“女神”实指赖恩哈的年轻爱人伊丽莎白,同时也是赖恩哈心中美的象征。郭沫若很喜欢这首诗,因此就将诗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女神”作为自己心爱的第一部诗集的名字。
《茵梦湖》和《女神》同于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前者在7月,后者在8月。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21年3月间,郭在日本获悉泰东书局有意改组编辑部,并聘成仿吾为文学科编辑主任,乃决意和成仿吾一起回国工作,4月初他至门司与成仿吾会合同行,到上海后始知泰东书局改组编辑部事纯属子虚,失望之余乃应成仿吾之邀,往杭州游逛西湖,回来后住在泰东书局编辑所,闲居无事送着手整理编纂《女神》,并借“在西湖所感受的情趣”,改译《茵梦湖》。钱君胥回忆说:“沫若返国,游览杭州,举世嗜名的西湖凝静,浓艳自然,为他扩大眼界,就此,又将《茵梦湖》文字作了加工”。改译后的《富梦湖》,语言清新,感情真挚,形象生动”,已与钱译的原稿完全不同了。《茵梦湖)和《女神》是郭沫若翻译和创作的处女作,可以说是他的一对初生的孪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