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散文选集.第2版
作者: 陈衡哲著
出版社:
简介:
片断:
这样一位向前的年轻女子,在我的想像中,是无论怎样也不能把她安置到那个高墙插天的孔氏旧宅中去的。晚饭也是在孔宅中吃的,
夹在薄饼里吃的做子太好了,杏子也甜得像蜜桃。饮料则有汾酒和新鲜葡萄汁,都是本省的产品。我们吃的饱饱的,才辞谢了主人,回到铭贤学校去安息。
四日的上午,我们又参观铭贤学校。在宿舍与学校之间,有一个墓地,中间埋葬了数十位庚子年殉难的教土与教徒,其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是在两个日期被杀的,其一是在庚子的七月三十一日,其二是在同年的八月十五日。那时山西的巡抚是流贤,故惨杀至于如此。这些殉教者的棺木原来是散处各方的,后来也由孔先生出资把它们运来葬在一处。据说庚子年议和之后,教会的团体把赔偿殉难外籍教士的款子,拿来办了这个学校,又经过孔先生私财的资助,和
他自己的努力经营,铭贤遂成为关中的一个有成绩有名的良好学校了。
我所参观的,是铭贤的中坚农场与工厂的两处。我对于这两处的印象,第一是它们的实事求是,第二是农场与工厂的密切合作。农厂的主任是美人毛亚氏(norer)。他来此已有十三年,是一个坚苦耐劳,努力实行的人。在动物方面,如鸡羊之类,他是用交种法来改良本地的产品的;但在植物方面,则因气候土壤的差异,西洋的种子到此都很失败。因此他便注意到本地产品的选种,和改良耕法与耕具的两个方法上,结果是农产品在数量及质量上,都有很显著的进步。工场的主任是一位李先生,他是一位广东人,短小精干,有机械的天才。农场所用的耕具,便是他的成绩的一种。(我看见有一件美国的耕具,原价需八十元。而经过他的改变之后,在他的工厂所制的,不但只需十八元,并且更为合用。据李君说,此类的耕具,在山西已经渐渐推行了。)这岂不是工厂与农场合作的一个最好例子?此外如农
场的羊毛,由工厂织为呢布,也是一个合作的好成绩。(呢布粗一点,每尺卖五毛钱。用毛线终成的衣服,也不过每件一元数毛。但它们的式样与颜色,都还很有改良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