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百问
作者: 陈铮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怎样的课是好课学生的反映是评课的出发点,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评课呢?一节好课上,学生的表现应该是:①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无论优等生,还是差生,内驱力都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关于兴趣,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还想请大家注意:首先,这个热情是学生的,如果教师很积极,热情高涨,学生却漫不经心,不行。其次,“自始至终”不易做到,需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引领学生前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最后,是“学习的”热情,而不是跑前跑后、做游戏、得奖品的热情。②密度合适。教育的密度描述教学活动的紧张程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逐渐培养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劳动习惯,并赋予这种紧张感以积极的性质。密度强的学习活动,应当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觉一一学习成功的满足感和“健康的疲劳感”。有些课为了显示成效,教师把教学目标定得很低,教学内容设立得很少,学生围绕十来个字、一段话,读读唱唱画画,40分钟内热闹、轻松,但是教学密度很小。这样的课不能算好课,因为学生没有体会紧张学习和探究的快感,收获太小。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学密度:第一,乐观的教育信念。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可以调动并发挥,因而坚持不懈地、竭尽全力地启发、激发、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完整的教育目标。{课标}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语文教育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语文教育目标,那种唯书、唯智、唯分数的教育只能培养单向度的人,必须终止。就一节课来说,完整的教育目标能使学生各种器官积极地活跃起来,承担适宜的负P298荷,教师要力求提高40分钟教育的饱和度。单调乏味的重复性练习不可能激发学习的愉悦。只能抑制智力的发展。第三,精当的教学内容。精讲细讲并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教师的功夫在于能够适时点拨,画龙点睛。第四,简捷的教学程序。前面曾详细说明了奧卡姆剃刀的价值,凡是妨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多余东西,都应当用这把剃刀剃掉。我们主张优化教学,“优化”的本质就是筛选。“把那些费时较多而效益不高的方案逐一淘汰,以便选出最佳方案。”(钱梦龙语)第五,综合性的教育手段。这一点前面说得不少了,不再赘述。第六,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指表层的教学设施,还指混形的制度环境(如守则、公约等)对师生产生的约束力,更指隐形的精神环境一一班风、教风、学风等体现的价值观念。不妨用文后附的表格记录教学密度的状况。任意选取四名学生,跟踪他们一节课的表现。你会发现,表面看着很热闹的一节课,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实际动起来、学起来的时间常常少得可怜。③全员参与。我们要关注一切孩子,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但是这种理念实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许多班级五十人、六十人,甚至有的班七十人、八十人,教师要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难。我们还是要提“全员”的原则,因为现实中确有教师嫌弃某些学生,放弃某些学生;也确有教师心目中老是想着念着自己班内的少数“明星”学生而置大多数于不顾。课堂教学应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即使不能全员,也要大多数;即使此环节不能全员,也要力求各环节相加做到全员;即使教师不能照顾全员,也要组织学生实现全员……只有少数学生活动的课堂,绝不能算好课。④有创造的火花。创造性应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双方。普通的教师只做讲解,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去理解,真正的教师能点燃受教育者的心。我们追求的评优课,应当“能点燃受教育者的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的阀门一经打开,情感、文思、办法汩汩而来。⑤其他。如果评的课是任课教师自己的学生上课,还应能看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会学习语文,遇到困难有独立自己解决的办法;学生能紧张而有秩序地交流、讨论;每个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关系、伙伴关系密切融洽;课后学生不需P299要或者很少需要花费时间重复学习本课内容……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密度合适、全员参与、有创造的火花这几条,彼此相辅相成: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可能是教学密度太低,也可能是太高;不能全员参与,势必有相当多的学生丧失学习热情;教学密度不合适,就会有学生兴趣索然,出现程度不等的涣散;没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合适的密度,也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激情……必须说明,上面说的“好课”,只有以真实为前提才能评出。虚假的课,教师在做秀,学生的热情是表面的,几乎谈不上密度,全员性也无从论起……而且负面效果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