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行为的定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作者: 马立平著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多渠道化,金融资产的多样化
,居民投资和投机机会的可选择性,使居民消费的需求机制变得比较复杂;
另一方面,消费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居民消
费的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选择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北京城镇居
民家庭为例,从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结构和消费产品选择三个方面,在
对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经验研究。
在分析与研究中,本书主要使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大量的统计
数据资料,包括多年的城镇居民家计调查汇总资料、微观个体调查资料和北
京消费者手机消费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
与分析。
本书着力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研究思路。构建了一套以消费总水平、消费支出结构、消费产品
选择为顺序的多层次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模式与框架,并依据这一框架对居
民消费的各层次依次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
第二,进行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时,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扩展线性支出
系统模型、Panel Data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列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并用
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克服一般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应用中的局限进行了尝试
,对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探索。
第三,利用Panel Data方法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选择特点,识别和度量
了一些纯截面数据和纯时序模型所不能识别的因素。例如,利用变截距模型
,在消费支出结构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并受到收入
等级和时间影响的假设下,分析了各类消费项目支出的收入等级效应与时间
效应。
第四,利用大量的个体数据,构建了微观计量经济模型,并与汇总后的
数据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收入、学历、年龄、行业等
方面,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对影
响城镇家庭消费支出的其他相关因素进行了验证。
第五,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和托比模型,对消费者个体的消费优化选择行
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本书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定量研究,分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结构和消
费产品选择三个层次逐一进行,每一部分均根据分析结果作了一小结。在此
,只是就部分结果及研究中所存在的遗憾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启示作一不全面
的总结。
第一,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从微观个体数据资料人手,利用微观计
量经济学的方法,使用Panel Data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方法是可行、有效
的。
第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尽量减少收入差距。从城镇居民家庭
的收入水平看,可支配收入呈现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应该说,一定
限度内的收入差距既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它既体现了收入与贡献挂钩的
分配原则,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消费需求,避免消费雷同导致的市场“同步性
震荡”。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使国民收入中很大部分沉淀在少数富裕
者阶层手中,不用于消费,而大多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却由于收入过
低而无足够的购买力,从而造成国民收入的增长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
,这种差距会对消费的增加与消费热点的转换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一般来
讲,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并且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就越低。收入
分配向高收人者集中的趋势,与高收入者较低的消费倾向共同作用,就会抑
制居民总体的消费需求。
第三,要特别关注低收人人群,科学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城镇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最低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
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它的建立与完善,对居民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
大意义。最低保障标准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居民的实际生活
和消费状况来确定,最起码要让居民消费支出达到最基本的消费支出水平。
制定保障标准既要考虑到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也要
考虑到城镇居民目前已达到的消费水平。
第四,加大国家财政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降低低收
入者的风险预期和不确定支出的预期。随着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劳保
等制度的变革,使得人们尤其是低收入、低学历者处于相对的不稳定之中,
面临更大的风险预期、较低的收入预期和未来支出的不稳定性,因而导致了
居民必须在储蓄与消费之间重新进行权衡和选择,即使是低收人家庭也是如
此。制度的变革使居民增强了子女教育、养老防病等方面的风险意识,促使
居民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支付,导致居民减少现期消费。因此,
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对提高消费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五,按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
出中所占的比重将会下降。在利用计量模型进行消费结构分析时,我们看到
,食品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很低,食品消费支出对收人的变化不敏感。
当然,居民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消费动机下进行的,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支
出也是一样。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刺
激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应注重改善食品消费结构,优化食品消费结构。
食品消费支出结构的优化,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力提
倡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要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引导居民饮食习惯
的改变,提高食品消费支出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和营养化程度。
第六,关于消费品的选择。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
仍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但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尚存一定的
差距,如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国外品牌的手机,其主要的、显著的原因是手机
的设计、国外品牌的口碑和售后服务,其中,口碑和售后服务是最主要的原
因,而价格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作为国内品牌的生产企业若在产品
质量、口碑方面与国外品牌处于同一水平,加上国内消费者的民族中心主义
情结,就能够在市场上占优。
第七,分析过程中反映出统计数据中的一些问题。如家计调查对象的分
布上,真正的高收人家庭数量较少且高收人家庭样本单位的收入分布偏低。
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需要在调查
方式上作出新的尝试,尤其要改进高收入家庭的调查方法与方式。此外,如
果在确定样本时能够确保在年龄、收入、家庭结构与规模、职业、学历等各
方面均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长期的、稳定的家庭作样本,对其进行跟踪
观察,建立Panel Data模型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及
其影响因素。
第八,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大量的数据资料,对数据的挖掘和
分析处理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但即使如此,分析时仍然受到统计资料的
限制,一些研究最初设计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也还存在一些缺陷与遗憾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复杂的,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除了我们看到
的一些可以量化的变量外,还有众多的无法量化的潜变量,如消费偏好、消
费心理因素等,对其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法,也应纳人居民消费分析
的体系框架中。但由于没有现成的问卷调查资料,本书没有进行此方面的分
析,留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此外,数据处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结果的分
析和处理时间不是很充裕,对结论的总结也较匆忙,不够深入,也需今后进
一步整理。本书仅是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开始,不足与遗憾将在今后的研究
工作中尽力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