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这一生
作者: 高卫华,郭化夷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简介: 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
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
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
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
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
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
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
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
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
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
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
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
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
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
》,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
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
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
,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
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
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
、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
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
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
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
“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
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
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
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