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8 项 “黄仕忠” 相关结果
关汉卿杂剧选译
作者: 黄仕忠译注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11
简介:《关汉卿杂剧选译(修订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丛书编委会的同志与众多专家学者通力协作、辛勤耕耘的结果。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整理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做到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人们在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宋元戏曲史
作者: 王国维著;黄仕忠讲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10
简介: 《宋元戏曲史》内容简介:作者自1907年始有志于戏曲研究,前五种著述分别完成出版于1908年至1911年;《曲调源流表》今佚。因读元人杂剧而后“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是为《宋元戏曲史》写作的起始点。作者的讨论以元人杂剧为中心,然后推考其渊源变化,而不是先设一个戏曲的理念来作推衍。明乎此,才能明白《宋元戏曲史》所作讨论的角度与结论。 《宋元戏曲史》包括了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宋之滑稽戏、宋之小说杂戏等十六章内容。
Research on Chinese dramatic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Japan
作者: 黄仕忠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简介: 作者黄仕忠在近十年前曾五次赴日本访学,《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即以所寻访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撰写而成。本书首次对日本明治时期的中国戏曲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对日本各图书馆的藏曲情况及其曲籍的来源作了介绍,对著名文献学家长泽规矩也的访书经历与藏曲内容亦作了重点评述,对一部分重要的戏曲文献亦作了深入研讨,并为数十种稀见戏曲作了解题。 《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既有新数据的披露,也有新观点的阐发,中国戏曲史或因此而需改写。读者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的兴起过程,重要的戏曲研究者的学术经历、研究成就与其藏书概貌,以及日本所藏珍贵戏曲文献的基本情况。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第十七册,影词
作者: 黄仕忠主编;潘培忠,彭秋溪本册主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简介: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倾近二十年的心血整理,是20世纪发现最大的一批的戏曲文献——清蒙古车王府藏戏曲抄本最完整也是唯一、权威的整理本。全书1175万字,20册,收录明清以来流传的曲本近千个,包括昆腔、高腔、皮黄、乱弹和影戏等剧种,不仅是研究明清时期戏曲、曲艺发展史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是一批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戏曲读本,同时也是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科的资料渊薮,因此被誉为是可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并重的宝库。
琵琶记
作者: (元)高明著;黄仕忠导读
出版社:黄山书社,2001
简介:《琵琶记》描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突出塑造了赵五娘这个鲜明的妇女形象,在她身上包含着古代中国妇女的优良品质和备受压迫的悲惨命运。
婚变、道德与文学:负心婚变母题研究
出版社:
简介: 本书主要对中国社会的负心婚变及其所涉及的道德问题,以负心婚变文学为线索,作一个古今中外相互对比的纵横探讨。
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
作者: 李修生,康保成,黄仕忠等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
简介: 这本书是20世纪中国学术论争书系的古代文学部分的一种,所以偏重于戏剧文学方面的论述。本书选择了戏剧戏曲名实辨、戏剧起源、元杂剧诸问题、南戏诸问题、《琵琶记》、汤沈之争、《长生殿》、《桃花扇》、新文化运动与戏剧论争、20世纪戏剧文物的发现与戏剧研究等十方面问题。本书表述的观点是本书作者个人的观点,提出来与读者共同研讨。作者期盼通过总结,更准确地总结认识过去,使新世纪学术讨论能够按学术讨论自身的规律行事,进而得到健康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本卷是其中的“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分册,具体包括了:元杂剧若干问题的论争、南戏问题的论争等方面的内容。
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八册
作者: 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秀岩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日本公私图书馆藏有丰富的中国古籍,其中许多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通过在日本一年多的访查,精选日本内阁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文学部、天理大学、大谷大学、东北大学、山口大学等处所藏稀见中国古代戏曲版本六十余种,予以影印出版。并请京都大学金文京教授、东京大学桥本秀美助教授协作,经过三年多努力,终于艰难地获得了各图书馆的复制及出版许可。 这批图书,主要为明刊本和清刊本,半数属无别本流传之孤本,其他亦为最早的传本及别种抄本。其中既有第一次披露的孤本,也有学界虽已知之而向来未尝获得者。除日本方面已有影印本及成篑堂文库等所藏三两种版本因未获得许可而未收外,日本所藏中国戏曲之精粹已汇集于此。其影印出版,对于中国戏曲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价值。
落絮望天:负心婚变与古典文学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简介: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简介:《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书系的作者们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论述方法及酣畅流利的文笔,努力坚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有述有评,述评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反映历史客观真实,介绍观点全面准确,叙述过程简明扼要,评论评价公正公允。全书基本理清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领域百年学术论辩主要问题的脉络;对所列论辩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析;以历史和全局的目光,对一百年来各种重要论辩资料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使人们对历次论辩产生了新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该书系是作者个人的科研成果,虽经主编们认真审校,仍属作者自己的作品,见仁见智,亦属自然。 值此书系陆续付梓之际,受各分卷主编的委托,写下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琵琶记》研究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简介: 本书是关于元高则诚《琵琶记》的专题研究。 关于《琵琶记》的认识和评价,自明清以来,即已歧见迭出,到晩近更是愈演愈烈,致使评价判然有别。本书总体上是试图恢复高则诚应有的位置,却无意对各家说法作一高下的判别。 在论述《琵琶记》的人物形象时,本书并不作静态的描述,而是试图“动态”地看待,既关注“原作”中包涵的意义,同时又兼及明人的改造和理解的不同,从比较中予以说明。因而人物形象的含义本身也因理解者视角和需求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也可以说是“形象接受史”角度的一种探索吧。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简介:《琵琶记》是元代戏曲家高明创作的一部南 戏作品。它吸收了元人杂剧的成就,代表了宋元 南戏的最高水准,因而堪称元代戏曲的殿军;它 义对明代传奇戏曲发生了巨大影响,因而被人们 称为传奇之祖。这表明《琵琶记》在戏曲史上和 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书分析了从宋代 《赵贞女》故事向《琵琶记》的变迁和造成其间 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探讨了高明的创作意图和 剧本包涵的历史与现实的涵义,又探讨了作品流 播过程中因接受者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历史歧义。 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琵琶记》的悲剧构成、《琵 琶记》与封建伦理社会
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系提要性工具书,收录散藏于日本各公私图书馆、图书机构的中国古代戏曲典籍及相关文献,编著者对收录的相关文献逐一撰著提要,揭示其版本特征、存佚情况、学术价值、收藏机构及索书号等,并为部分重要戏曲文献选配了书影,国内学者依据本书可以获得流传于日本的中国戏曲文献收藏状况及查询借阅方面的信息,对相关学者的研究能够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
风月锦囊笺校
作者: 孙崇涛, 黄仕忠笺校释
简介: 五百余面的锦本材料,犹同蕴藏丰足的矿藏,需要开采的东西很多。本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海外学者开始撰文评介锦本;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锦本复制品通过各种渠道回传中国大陆,大陆个别学人也开始留意锦本研究,并有少量论文问世(有关情况,详末章《锦本的来龙去脉·五、锦本的发掘与研究》)。但是,对锦本作全面、整体性的考察和研究,把研究成果写成专门著作的,尚未得见。肋年代初,笔者获读锦本胶卷后,惊讶、兴奋不已,从此历经寒暑,研究、撰写了一批系列专题论文,发表于《中华戏曲》丛刊(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主办,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1994年秋冬,笔者去欧洲考察、讲学,在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目睹了锦本原书,并逐字逐句地校对了笔者与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黄仕忠博士合著的《风月锦囊笺校》书稿,还读到一些与锦本有关的文献材料,对铜本的认识,又多了一层。笔者感到旧稿所写的某些地方,必须有所修正与补充,同时应承学术界同仁们的良好建议,把它编缀成书,奉献读者,以推动对铜本的进一步研究。 [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是对高则诚《琵琶记》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作者生平的研究,对作品内容的诠释,对作品人物的个人理解,对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较等内容。认为高则诚其实是在肯定封建孝道的基础上,通过蔡中郎遭遇的一系列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事件,反过来审视人的生存之困和命运的荒谬无情,进而又对当时正统的孝道提出质疑。
老中大的故事
作者: 黄仕忠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作者: 黄仕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本集刊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较之一般戏曲研究刊物的以“论”为主而不免走向泛而无当者,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不尚空论。亦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同时,研究对象除戏曲而外,努力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一个平台。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本以俗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连续出版物。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刊物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 此集刊设立的背景,一是因为中山大学是中国戏曲研究的重镇,二是黄仕忠教授为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俗文学文献大系”的编集工作,有一系列的工程正在进展之中。目标是打造一本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核心刊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12月
简介: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
牡丹亭
作者: (明)汤显祖著;黄仕忠校点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2
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03月
凤凰出版社,2011
凤凰出版社,2010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黄山书社,2001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criptive bibliography and scholarly editing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作者: 倪莉,王蕾,沈津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