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5 项 “黄德宽” 相关结果
古汉字发展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 黄德宽 等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4-4-1
简介: 《古汉字发展论(精)》从原始材料中,提取字形,截取汉字历史的前期阶段作了全面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汉字形体、结构、使用等情况进行了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描述了汉字各种属性传承和发展的脉络,总结了汉字发展的规律,为汉字发展通史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文字学论稿
作者: 张光裕,黄德宽主编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古文字学论稿》所录文章共五十三篇,主要是第五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大多数文章皆配合研讨会主题“商周全文”撰写,其中多篇论文所涉内容,更是首次对外公布之新材料。《古文字学论稿》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古文字学论稿》为繁体版。
Dictionary of the pedigree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 黄德宽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7
简介: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全面整理研究甲骨文、金文、战国和秦代古文字的基础上构建了古文字发展谱系,学术价值高。
说文假借义证
作者: (清)朱珔撰;余国庆,黄德宽点校
出版社:黄山书社,1997
简介: 二十八卷(清)朱珔撰。此书取《说文》中所引古代典籍与原书互证,对其中通假字加以疏通说明。多采段氏注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1926年中国图书刊传会影印清光绪二十五年汲古阁刊本。今据清光绪刊本影印,安徽古籍丛书第11辑,附校勘记.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
作者: 黄德宽,常森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简介:《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共13章,以中国传统文字学的经典《说文解字》为例,深入探讨汉字阐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出并讨论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力图推动汉字文化学的理论建设。写作上紧扣主旨而力求从多层次、多侧面予以展开,各章研究的问题互相补充和呼应。附录中,将利用古文字的材料,对基本汉字作简单的构形分析,以便读者了解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正确理解和阐释汉字提供参考。 汉字根植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它自身同时积淀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因此,无论是中国文字学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都不能忽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揭示。近年来,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著问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庸讳言,总体看来这些著作的水平不高。有的对汉字本体缺乏科学的认识,由此出发去讨论中国历史文化,因此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有的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肤浅的理解,由此出发去论证汉字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然失之于空洞无物而不得要领。正是基于对这一课题重大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现状的认识,本书在上述领域有新创见。
古文字学
作者: 黄德宽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02月
简介:有关古文字方面的入门读物。涉及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古文字学习的理论方法,古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字形结构解析,又将形与韵、义相结合,全面阐释古文字学习的要义。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徐在国卷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本书以七年级数学B为依据,同步到章、节。主要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平面圆形及其位置关系”、“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三角形”等内容。本书设置了五个栏目,“课标定位”、“要点透视”、“同步检测”、“知能拓展”、“科学探究”。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何琳仪卷
简介:本书以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为依据,同步到章、节。主要学习“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等内容。本书设置了“解读课标”、“聚焦要点”、“巩固基础”、“拓展能力”四个栏目。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汉字的释读与探索
作者: 黄德宽[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汉字的释读与探索》主要内容简介:中国文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汉字,研究汉字的形成、构造、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汉字的应用和语文政策等问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来源古老且持续使用的文字体系。汉字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如果对汉字没有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汉字也是海内外华人日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如果对它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认知,就会直接影响到现代许多人的语文生活。因此,文字学虽然古老,但是它可不是过时的学问。它内涵深邃丰富,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文明的未来发展,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与使用汉语汉字的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02月
简介:本书介绍中国文字的发展、应用与魅力,介绍其对中国文化及其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的运用规律。汉字古老悠远,是一条蜿蜒无垠的历史长河;汉字构形奇妙,是先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本书作者通过通俗流畅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向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有特点。
汉字理论丛稿
作者: 黄德宽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6
简介:中国文字学是近代以来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最有成就的学科之一。中国文字学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其悠久的学术传统,而且适应现代学术发展的趋势和文字学研究面临的新的任务,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超迈前贤的巨大成就。 本书对中国文字学的历史进行了总结研究,开展了形声结构等汉字构形方式的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汉字的发展,还对汉字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该书收录作者汉字理论研究文章共35篇,内容涉及汉字结构研究、汉字构形研究、汉字阐释研究、汉字规范化研究、汉字研究现状及部分著作的引言或序言等。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李家浩卷
简介:本书内容主要为乘除法、观察物体、千克、克、吨、乘法、周长、除法、年、月、日、可能性等。根据本学科特色及假期时间,本书共设置了约20天的作业量,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便于学生在假期复习、巩固。并设置部分综合训练题,利于学生自我检测与提升。
汉语文字学史
作者: 黄德宽,陈秉新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 《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分为四编,勾画出汉语文字学两千余年发展演进的总体脉络。在每编之始,先简略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再以文字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为纬,展现不同时代汉语文字学的具体面貌。近代以来的汉语文字学则是我们阐述的重点。 汉语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有着密切关系。汉字是一种自源的文字体系,与汉语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传统小学中,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既鼎足而立,又相互渗透,便是这种密切关系的反映。文字学研究,离不开音韵、训诂,王念孙为《说文解字注》作序时曾说:“《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历代治文字学者莫不兼治音韵、训诂之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发展推动了文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研究的深入又促进音韵学、训诂学的不断发展。清代学者在小学方面之所以成就卓著,就在于研究过程中能将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由于汉字与汉语的这种密切关系,传统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分得并非十分清楚。近代以后的文字学者在提倡形、音、义综合研究时,仍存在将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兼收并蓄的现象。 汉语文字学是一门富有突出的民族特色的学科。汉字体系是世界上来源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几千年来延续不断,未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汉语文字学以汉字为研究对象,深植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沃土之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专门学科。地下出士和传世的历代文字资料,异常丰富生动地展现出汉字不同时代的形态风貌,为汉语文字学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汉语文字学基本理论、方法的形成,是历代语言文字学者长期摸索和积累的结果,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高岛谦一卷
简介:本书设置了“解读课标”、“聚焦要点”、“巩固基础”、“拓展能力”这四个栏目。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古老子文字编
作者: 徐在国,黄德宽编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老子》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历代学者对其均有研究,取得的成果颇为丰硕。一九七三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老子》甲、乙本,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随之掀起了一波研究热潮。一九九三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内有《老子》一二种不同的抄本,轰动了国内外的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论著,其中《老子》文本的形成和不同抄本的关系、各本文字的异同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老子》抄本的流传,渊源久长,各种传世古文字书中就保留了许多古文资料,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这些传抄古文。我们曾写遇一篇小文《传抄《老子》古文辑说》《见本书附录》,当时所录的传抄《老子》古文仅见于四部书,即《汗简》。
古代汉语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04月
简介:《古代汉语(上)》力求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反映古代汉语教学的*成果,创新古代汉语的教学理念,提倡回归古书原典阅读情境,在阅读实践中有效提升毕生古书阅读的能力。本教材以文选为主线,分经、史、子、集和出土文献五大单元,精心选编各类传世和出土古代文献。各课选文分为今注《甲类》、古注《乙类》和白文《丙类》等三类,以便适应不同层次教学需要,提供多样性选择空间。本教材将古代汉语知识化整为零,贯穿於各课之中,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习得古汉语知识。本教材还选取若干古籍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古代书籍的直观感受。教材所列“古代汉语知识概要”等附录,为学生系统梳理和运用古汉语知识提供参考。【媒体评论】评论【前言】序言
春秋文字字形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本字表收录春秋时期的古文字字形,主要为铜器铭文,也包含石器铭文等。按照《说文》次序排列,不见于《说文》者,列于每部*后,以特殊符号标示。每字头下收取的字形,按照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宋国、吴国、越国等国别予以分类。
大学何求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7年05月
简介:安徽大学八十多年的办学实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发展道路,全面系统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大学之道求索与实践(文化篇)一书收录了原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德宽教授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文章、讲话和访谈,并进行了逻辑处理,从大学的基本规律出发,讨论了中国大学目前正进行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与痛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看法。大学之道求索与实践(文化篇)一书从大学文化角度探索“大学之道”,形成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把“大学之道”的探索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果,直击大学的灵魂和本质,直击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商代文字字形表
简介:本字表收录殷商时期的古文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铜器铭文、陶器铭文等。按照《说文》次序排列,不见于《说文》者,列于每部*后,以特殊符号标示。每字头下收取的字形,按照传统的“五期”法予以分类。分期存疑的字形排列在*后,以供比较参考。
秦文字字形表
简介:本字表收录秦系古文字字形,包括战国秦以及秦王朝的文字。按照《说文》次序排列,不见于《说文》者,列于每部*后,以特殊符号标示。每字头下收取的字形,按照简帛、铜器、兵器、玺印、货币、石刻等文字载体性质予以分类。
中华书局 2014-4-1
文字学术语规范研究
作者: 沙宗元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汉字研究.第一辑
作者: 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汉字研究中心编
学苑出版社,2005
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李进华主编
商务印书馆,2007
黄山书社,199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02月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02月
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