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
作者: 龚尚福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07月
简介:
本书是在原“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要求精心修编而成的。
本书以从Intel 80x86至Pentium系列微机为平台,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指令系统、接口技术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处理器及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处理器总线时序和系统总线、存储器、中断技术与中断控制器、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开关量与模拟量接口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等。
本书结构科学,内容丰富,选材广泛,图文并茂,涉及的技术全面新颖,反映了现代微机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大专和不同层次培训班的教材或参考书,对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前言】
目前,基于高校“双一流”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要求,推动着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工科专业工程认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国民经济建设需求,重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应用人才。因此,我们结合教改和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修订了本教材。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的基础上修编而成的。以本书支持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和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本书的编写理念是:既要突出工程应用特色,又不能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要强调基础及系统性,更要加强实践应用,突出新工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旨在让理工科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微机发展的新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具备微机硬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复杂问题,学以致用。
本书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组织更加科学合理。与第二版相比较结构作了调整,融合原第7、8、9、10章,构成了本书第8章,使其结构紧凑,内容充实,便于组织教学;剔除过时知识,融入新的概念和技术,使其基本原理清楚、综合性和实用性增强;重写了原第12章的内容;对原第4、5、6和13章作了内容修订补充。总体上在微处理器方面补充了多核与线程概念,在系统接口方面补充了PIC-E接口,在人机接口技术方面补充了*输入和输出接口技术、网卡与调制解调技术等。
全书由11章和四个附录组成。第l章介绍微型机计算机系统概念与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Intel系列微处理器结构与功能;第3章介绍从Intel 80x86至Pentium系列CPU的指令系统;第4章介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第5章介绍微处理器总线时序和系统总线;第6章介绍存储器及其组织结构;第7章介绍中断概念及其技术;第8章介绍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第9章介绍开关量与模拟量接口技术;第10章介绍微型计算机人机接口技术;第11章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书中各章提供了大量例题,每章后均附有若干习题,便于读者复习及检查学习效果。
本书建议课堂教学64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实践16学时。如具备条件,可安排1~2周的课程设计。教学重点内容为第1~8章,其中第3、4章的部分内容和第9~11章应结合实验由学生自学并上机实践。
西安科技大学龚尚福教授担任本书主编。龚尚福、秋兴国编写了第1、2、5章和附录;李娜编写了第3、4、8、11章;温乃宁编写了第6、7章;龚星宇编写了第9、10章;全书由龚尚福统稿修订。畅亮、王建军对书中例程进行了上机验证,研究生许凤志做了大量插图和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鉴于历史和时间原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的部分编者或退休、或工作性质变化,因而未能参与新修订教材的工作,我们在表示歉意的同时,也对他们在过去的教材编写、发行使用和教学实践中做出的努力和业绩,深深表示感谢。
由于微型计算机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限于篇幅与编者水平,书中缺憾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得到广大同仁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 者
2019年2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