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作者: (清)林珮琴编著;孔立校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为清代医家林珮琴编著,初刊于咸丰元年(1851),是一部具有
较高学术价值的综合性医书。
书凡八卷。卷首为“内景综要”,简要介绍脏腑生理等内容;卷1~8
论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列述中风、伤风、暑、湿、燥、疫、虚损、痨瘵、
三消、泄泻等多种病证,兼有鼻口、齿舌、咽喉及肠痈、痔漏、白癜风等。
妇科病证有经、带、胎、产、热入血室等病证。外科病证有诸疮、瘰疠、梅
疮、结毒、疗毒、发背等。
本书具有博采众长、取材审慎、编排分项明晰、方治便于检用等特
点,在临床参考书中颇有影响。
片断:
【口噤】足阳明之经上夹口,风寒乘虚袭入,则挛急口
噤,先用乌梅肉、冰片、生南星为末擦牙,其噤可开。宜竹沥、姜汁调苏合香
丸灌之,再用巴豆油纸卷皂角末,烧烟熏入鼻中,人事自省。
【痰壅】宜吐之,稀涎散加橘红,或姜盐汤灌之。以鹅翎探吐,或三圣
散瓜蒂散加蝎吐之。后用星香散、二陈汤、涤痰汤、导痰汤。挟虚,加参、芪、
竹沥。挟寒,加桂、附、姜汁。脾虚呕区痰,六君子汤,异功散。中气虚,理
中汤,温胃饮。
【口眼歪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灵枢》云:足阳明
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又云:足阳明、手
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宜润燥以熄风。大秦艽汤,或十全大补汤尤妥。
【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
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自丹溪以左枯属血
虚,用四物汤,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气血两虚而挟痰,用二陈汤,
加钩藤、竹沥、姜汁。宗其治者多不效,何也?治偏枯,宜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
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以附子能行参、芪之力,
而阳和自转,肉桂能通血脉,而筋节自荣,挟痰者,八珍、十全等汤
加南星、半夏、姜汁。营卫俱虚者,黄芪五物汤,膝骨软,加牛膝、虎骨,节
软,加木瓜、当归。
【四肢不收】诸阳经皆起于手足,循行身体,如邪气客于
肌肤,随其虚处停滞,与气血相搏,故肢不举。脉缓大有力,土
太过也,当泻其湿,胃苓汤;脉细小无力,土不足也,当补其气。
补中汤。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淫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木瓜;
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麻、竹沥、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