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9 项 “(英)狄更斯 著,宋兆霖 译” 相关结果
双城记shuang cheng ji
作者: (英)狄更斯著;宋兆霖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简介:世界文学文库,随书赠送电影VCD。 本书是狄更斯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根据法国大革命部分史(即攻陷巴士底狱,及一七九二至九三年间的大屠杀等情节)写的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他的宏篇巨作中最短最精炼的,并且却是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作者在书中从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揭示了英国社会面貌:议会政治的黑暗、统治机构的昏聩、金钱社会的罪恶、人民大众的贫困……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大革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1854年底,他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然而,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即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反抗暴政的暴力。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的贵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例如得伐石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迫害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革命爆发前后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当革命进一步深入时,就笔锋一转,把她贬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路茜和小路茜时,更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她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态度。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卡尔登等。梅尼特医生被侯爵兄弟害得家破人亡,对侯爵兄弟怀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摒弃宿仇旧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子侄,他大彻大悟,谴责自己家族的罪恶,抛弃爵位和财产,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对互相辉映的人物,一个是贵族暴政的受害者,宽容为怀;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他们中间,更有作为女儿和妻子的路茜。在爱的纽带的维系下,他们组成一个互相谅解、感情融洽的幸福家庭。这显然是作者设想的一条与暴力革命截然相反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是不切实际的。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双城记
作者: (英)狄更斯 著,宋兆霖 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 双城记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正直善良的马奈特医生由于告发贵族的恶行而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孤女露西被好友洛瑞接到伦敦抚养长大。贵族青年达内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放弃家族财产到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此间对露西产生了真诚的感情。此时马奈特已经获释,他以宽厚的胸怀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然而达内却遭到来自底层、对贵族怀有极大仇恨的德发日夫人的不断陷害。一直爱慕露西的卡顿自愿顶替了达内走上断头台,露西和达内远走高飞。
大卫·科波菲尔da wei · ke bo fei er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简介:当这个新相识牵着我的手,走出账房间时,我偷偷朝他看了一眼。他是个面黄肌瘦的青年人,双颊深陷,下巴几乎跟谋得斯通先生一样,也是黑黝黝的;不过他们的相似之处仅此而已,因为他的胡子是剃掉的,头发也不光滑润泽,而是一副锈色,干巴巴的。他身穿一套黑色衣裤,也已褪成锈色,干巴巴的;袖子和裤管都很短,脖子上系着一条白领巾,也不太干净。我当时并不认为(现在也如此)这条领巾是他身上唯一的亚麻布,不过露出来的或者说能让人看到一点儿的,就是这么一样东西了。 “你是新来的学生吧?”他问。 “是的,先生。”我回答。 我只是自认为是的,其实并不知道。 “我是萨伦学校的老师梅尔。”他说。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简介: 这是世界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一,也是英国文豪狄更斯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小说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叙述梅尼特医生一家充满了爱与冒险的遭遇,中间穿插了贵族的残暴、人民的愤怒、审判间谍…… 《双城记》深刻描写18世纪封建制度下日渐腐败的欧洲贵族,鲜明地将贵族长期残害百姓、草菅人命的恶行公诸于世。狄更斯生动地刻画出平民百姓受苦受难的悲惨生活。人民生活在困苦无助、饥寒交迫、贫病连连、受尽欺压的困境中,他们心中郁积了对贵族的刻骨深仇,终于引发了推翻政权、争取自由的法国大革命。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英、法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频繁来往英法两国的人们,常常被怀疑为通风报信的间谍。巴黎最贫困的圣?安东尼区里,汇集了许多穷苦的人民。酒店成为农民“雅客”的大本营。人民暗中商讨对策、招兵买马,进行着推翻政府的计划。 残暴的埃夫勒蒙德兄弟,以胡作非为、凌虐百姓而臭名昭著。身为埃夫勒蒙德家族的查尔斯背负着家族的历史罪名。查尔斯与西德尼拥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爱上同一名女子,为了女主角露西的幸福,西德尼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精神恍惚的曼内特医生遭遇离奇,北塔105号暗藏玄机。《双城记》深刻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为历史现实而牺牲的儿女情长。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简介: 《双城记》深刻描写18世纪封建制度下日渐腐败的欧洲贵族,鲜明地 将贵族长期残害百姓、草营人命的恶行公诸于世。狄更斯生动地刻画出平 民百姓受苦受难的悲惨生活。人民生活在困苦无助、饥寒交迫、贫病连连 、受尽欺压的困境中,他们心中郁积了对贵族的刻骨深仇,终于引发了推 翻政权、争取自由的法国大革命。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英、法两国 的关系更加紧张,频繁来往英法两国的人们,常常被怀疑为通风报信的间 谍。巴黎最贫困的圣·安东尼区里,汇集了许多穷苦的人民。酒店成为农 民“雅客”的大本营。人民暗中商讨对策、招兵买马,进行着推翻政府的 计划。残暴的埃夫勒蒙德兄弟,以胡作非为、凌虐百姓而臭名昭著。身为 埃夫勒蒙德家族的查尔斯背负着家族的历史罪名。查尔斯与西德尼拥有诸 多相似之处,甚至爱上同一名女子,为了女主角露西的幸福,西德尼宁可 牺牲自己的生命。精神恍惚的曼内特医生遭遇离奇,北塔105号暗藏玄机。 《双城记》深刻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为历史现实而牺牲的儿 女情长。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在狄更斯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更清晰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美国文学鉴赏家推荐的“20世纪百部杰出英文小说”之一。 本书贯穿着作者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揭恶扬善的精神。首先,他塑造的主人公大卫,就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大卫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日子,但是姨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是他的“指路明灯”。从狄更斯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批判的是人和人性的异化,他竭力追求的是人和人性的复归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简介: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来的创作生涯,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盛行不衰,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双城记》在结构上可说是最严密完整的一部,没有多少与主题无关的繁枝杂叶。从情节看,虽然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冤狱、爱情和复仇的主题,但基本上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主要表现爱与行善,反映恨与复仇。从艺术技巧看,狄更斯在本书中全面地运用了象征、寓意、嘲讽、夸张、对比、重复等等手法。书中用了较多悬念和伏笔,既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使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卫·科波菲尔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贯穿着作者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揭恶扬善的精神。首先, 他塑造的主人公大卫,就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 典型。大卫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沉的日子 ,但是姨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 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是他的“指路明灯” 。从狄更斯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批 判的是人和人性的异化,他竭力追求的是人和人性的复归以及人和人之间的 和谐。
双城记 名家全译本 世界文学经典 狄更斯巅峰之作 这是最美好的年代 这是最糟糕的年代
作者: (英)狄更斯 著;宋兆霖 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5-4-1
简介: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的欢迎。作者在1859年动笔前的两三年,就开始构思卡顿的形象,这是最初的打算。可是,也就在这一时期,作者进一步看到当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经济萧条和寡头政治的腐败无能,三起三落的宪章运动以及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这种一触即发的形势使他忧心忡忡,觉得这和法国大革命前夜的形势颇为相似,担心法国大革命会在英国重演。有感于此,他决心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警告。于是这也就同时成了《双城记》的一个主题。他想通过这部小说来宣扬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对当权者和广大公众提出双重警告,用一个故事来对自己同时代的当权者和公众呼吁:暴政会引起暴力,危机近在旦夕,人人都应慈悲为怀,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之心才能挽救浩劫。
双城记 作家出版社全新出版 名家名译 新课标必读 余秋雨寄语 梅子涵作序推荐 英国文豪狄更斯代表作 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作者: (英)狄更斯 著;宋兆霖 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5年9月
简介:《双城记》情节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冤狱、爱情和复仇的主题,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主要表现爱与行善,反映恨与复仇。通过爱恨交锋,善恶搏斗,最后如作者所说,“爱总能战胜恨”,“恶往往都是昙花一现,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2-4-1
简介:《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联结起来。作者以虚构人物马奈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相关推荐:
David copperfield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被公认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作者自称这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本书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主人公大卫是个孤儿,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经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炼,最终成长为一名知名作家。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作者描绘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展现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它是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和丰富想象的伟大结晶。
大卫·科波菲尔da wei ke bo fei er
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幽默大师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第一 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一个 星期五夜间十二点”“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 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生 活与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的各 色人物,各类机缘,如同河流中的顽石,又似岸边的花草,在惊险的同时 美丽着。小说语言诙谐风趣、妙语连珠,其间朴实、简短的语句将人物性 格及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小说也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 阔画面,更多的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 活理想。
简介: 《双城记》是世界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是英国文豪狄更斯 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 狱更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 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外国文学经典--《双城记》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4-4-1
简介: 《双城记/外国文学经典》是狄更斯最重要的 代表作之一,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 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 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 级敲响警钟;作品通过对革命恐怖 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 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 告。 《双城记/外国文学经典》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 深深激化 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 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 人民的苦难。
简介: 本书是狄更斯盼重要作品之一。小说因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生活道路与作者的经历有颇多相似之处,因而被认为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住在雅茅斯海边的辟果提哥哥家里。大卫回家后,继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即把不到十岁的大卫送去做童工。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贝西小姐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律师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但对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相关推荐:
简介: 本书贯穿着作者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揭恶扬善的精神。首先,他塑造的主人公大卫,就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大卫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忧伤的时刻和消来的日子,但是妻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是他的“指路明灯”。从狄更斯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事件和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批判的是人和人性的异化,他竭化追求的是人和人性的复归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4
简介: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代表作。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David Copperfield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简介: 小说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坎坷经历和个人的奋斗过程,多层次地揭 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小镇、渔村、城市、 工厂、律师事务所等广阔的生活图景,揭露了造成大卫不幸的根源。在客 观上,小说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把社会问题看成道德问题,既表现了 生活中的恶,也表现了生活中的善,并指出善最终能战胜恶。通过大卫的 奋斗表明,要摆脱困境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不与丑恶的现实同流合污, 只要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就能获得成功。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 道德理想。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作家出版社 2015年8月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5-4-1
作家出版社 2015年9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2-4-1
华夏出版社,2007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