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1 项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相关结果
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
作者: 张真著;沙丹,赵晓兰,高丹译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一部具有自指性白话现代性质的纪录剧情片,也是记录了中国早期电影和观众结构及其转变的范例。作者将其作为一个切入的个案,用来探索早期中国电影史写作的复杂性。从性别的角度检视身体和电影科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女演员的银幕形象和影迷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中国早期电影是由媒体传导的、具有白话性或通俗性的一种现代体验,女明星的身体是中国20世纪早期现代性的体现。
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八
作者: 朱维铮主编
简介:明丘濬编。《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北宋中叶司马光著《大学广义》从治学和从政相关度论述,引起宋学家的特殊重视,二程兄弟通过改定原文,企图将它说成理解孔门原教旨的启蒙作品,又经朱熹武断改窜,以补充孔孟道统传授系统的一个环节,也弘扬儒学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到了真德秀作《大学衍义》目的更直接,在于为时君编写一部政治教科书。明朝中叶丘濬的《大学衍义补》,目的在于教君主密查人心以防奸弭乱之术,其实是模仿汉代公孙弘董仲舒以经术缘饰吏治的老套,书一出,便被明朝统治者视作可资经世致用的大全,成为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中的策论教科书,至于皇帝经筵是否以它为讲义,反而无足轻重。本书在政论领域中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初。
万叶集精选
作者: 钱稻孙译;文洁若编;曾维德辑注
简介: 日本现存最早的和歌集,“日本之《诗经》” 与周作人齐名的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家——钱稻孙 日本文学翻译史上的经典 不可错过的《万叶集》译本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享有“日本之《诗经》”的美誉。收录了从仁德朝 至淳仁朝约四百五 十年间上自天皇王孙下至底层民众的和歌约四千五百余首。所收诗歌分类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涉及行幸游宴、狩猎旅行、婚恋思归、悼亡追忆、四时风物等题材。《万叶集》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和歌集、文学发展史,也是一部记述着古代日本在发达的唐文化影响下迅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史,其中包括宗教史、民俗史及文字史等。 译者钱稻孙学识渊博,涉猎音乐、戏剧、美术、医学,精通日、意、德、法文;文采与译才兼修,文学素养深厚。他从《万叶集》中精选出八百余首,以精准优美的用语重现一部古典。同一首歌,或附译两三种译法,既有典丽的古诗体,又有浅白的歌谣体。并加上大量详尽的注释,介绍日本古代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等。 钱稻孙的译本兼美信达雅,被公认为日本文学翻译史上的经典。
中国古代文体学.下卷,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
作者: 曾枣庄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简介: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上卷,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卷,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下卷,中国古代文体学资料集成。
谈集邮
作者: 邵洵美著;邵绡红选编
简介:本书为“邵洵美作品系列”邮话卷,收录邵洵美关于中国近代邮票的文章及译文,共计七十余篇。其中最重要部分为“中国邮票讲话”,此系作者自194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上海《新申报》上连续发表的,按历史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第一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的最后一张,逐一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邮票,并着重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珍票与变体邮票。虽然此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然而绝非仅止于此;丰富的内容加上活泼的形式,使得它至今看来仍是一部生动实用的国邮收集入门读物。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争鸣录
作者: 范泉主编
简介:《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范泉总编纂,上海书店出版的一套大型文学资料系列。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曾编印一份《编辑工作信息》(以下简称《信息》)。《信息》共七十四期,记录了《大系》编辑出版的过程,也记录了曾经讨论、争辩过的现代文学诸多相关问题。今将此全份《信息》排印出版,一是为保存一份编辑出版史料,二是为给近代(也可包括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份资料。
花一般的罪恶
简介: 本书为“邵洵美作品系列”诗歌卷。邵洵美生前出版过三本诗集,分别是1927年的《天堂与五月》,1928年的《花一般的罪恶》及1936年的《诗二十五首》,此书即由此三部诗集结集而成。书前有作者为《诗二十五首》所写“自序”,坦陈其十多年来创作新诗的经历与感言,交给了读者一把读懂他新诗的钥匙。
时代讲话
简介: 邵洵美(1906-1968),新月派诗人,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本书为我社已出“邵洵美作品系列”新一种,是他的随笔小品精选。
赫德与晚清中英外交
作者: 张志勇著
简介:《赫德与晚清中英外交》由张志勇著,本书是以英人赫德及其在晚清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数十年时所参与的许多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为研究对象,作者在广泛收集了中英文档案资料,特别是充分利用了还未整理出版的赫德日记手稿的基础上,对赫德以不同身份参与的中英交涉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书中还在赫德与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赫德的外交原则、外交策略及其成败的原因等方面,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既有弥补前人不足的,也纠正了以往一些不太准确的史实叙述和结论,并提出了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看法。本书内容对于学界进一步认识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角色、地位、作用等极具参考价值。
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1920-2008.卷十二,教育、新闻出版、书信、书法卷
作者: 杨胜宽,蔡震总主编;廖久明,熊泽文,王立新卷主编
简介: 在三十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组织三十多位老师历时五年多时间在一万多篇(部)郭沫若研究文献中遴选出了700余篇400余万字的精要文章,编纂成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希望能为普通读者和研究者了解、研究郭沫若提供方便。郭沫若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故根据研究内容和文章多寡将它们分为总论、史实、交往、思想文化、文学(内含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中外文学比较3卷)、历史、考古古文字、教育新闻出版书信书法、研究之研究(内附专著、论文集、工具书、专刊目录100余部/种)共11卷。
温酒话东邻
作者: 李长声著
简介: 李长声旅日廿载,眼冷心热看扶桑,博览勤著观社会,此番出版关于日本文化的最新随笔集——《温酒话东邻》。大至历史解读“大正浪漫一百年”,小至细数风铃荞面火柴火锅;远至追问“谁给日本起的名”,近至清谈海啸后缺电日本回归荫翳之美;重至回望“白旗从何时竖起”,轻至借北斋漫画调侃“不须放屁”。虽则包罗万象,而又不外乎“文化闲谈”加“文坛碎话”,温酒佐长夜,随意话东邻。
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
作者: 鲍永玲著
简介:作者借鉴现代隐喻认知理论,对中国思想传统里的若干喻象体系进行溯源式和扩展式考察,并在儒道释融合的思想背景下重建阳明心学的“家谱”。从这种坐标式的文本梳理可得出,阳明心学里的“镜喻”来自老庄和佛教,“植物喻”来自原始儒家;“镜喻”暗示圣愚皆同的“知”,“植物喻”暗示人类共通的“仁”。宋明理学家努力将“镜-知-喻”体系纳入“植物-仁-喻”体系并消弭二者在融合解释“心”之“本体”时产生的裂隙,在阳明心学里尤为登峰造极。
自由谭
简介:邵洵美(1906-1968),新月派诗人,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参与编辑过多种期刊。本书为“邵洵美作品系列·编辑随笔卷”,收录作者为《论语》半月刊、《狮吼》月刊、《金屋月刊》、《时代画报》、《十日谈》、《人言周刊》、《声色画报》、《自由谭》、《见闻》周刊等期刊所写的编辑随笔百余篇,主要讲述其办刊的心得及与读者交流的情况。
中国民族史
作者: 林惠祥著
简介: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而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进行分析归纳,论述了各民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各民族间的关系等,从而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民族史学科的新型框架。
20位成功淘宝卖家
作者: 陆炯主编
简介: 此书讲述了如何在淘宝商城成功创业,为开店全攻略,开店人必备;并有著名节目主持人叶蓉对话淘宝商城成功人士,讲述他们在淘宝网取得成功的财富小结,并回顾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中国历代党争史
作者: 王桐龄著
简介:《中国历代党争史》由王桐龄编著。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为何中国历史上身居高位之人,无论奸佞或贤达,都难逃“党同伐异”的魔咒?为何国家民族的命运,几千年来始终走不出朋党的梦魇?这些沉重的问号,令人掩卷喟叹和深思。
Stranger shores
作者: 李继宏著
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外国文学评论合集,部分文章曾发表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论及的外国作家包括恩尼斯特·海明威、约翰·库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琼·狄迪恩、斯蒂芬·金、梅芙·宾奇、阿尔托·帕西林纳、肯·福莱特等。
一朵朵玫瑰
简介:本书收录作者所译诗集《一朵朵玫瑰》、《琶亚词侣诗画集》和《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和尚的情史》、《逃走了的雄鸡》等十余篇短篇小说,及戏剧《夫妇之间》,并附有邵译长篇译作存目。译者邵洵美是现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随笔作家,语言驾驭能力高超,其译文以畅达妥帖的文字贴合原文,精准地传达了原著的意趣。其翻译水平高超,享誉中外,以致时有“北查(查良铮)南邵(邵洵美)”之说。
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
作者: 陈子善著
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2004年以来所写的研究张爱玲的部分文字,有对新发掘的张爱玲集外文的考释,有对张爱玲译著版本的辨析,有对张爱玲不同时期生活和创作状况的耙疏,还有对张爱玲研究名文讹传的正误等。延续了作者一贯以来的研究路径。
儒林新史
简介: 本书为“邵洵美作品系列”回忆录卷。这本集子中的十几集文章,可以作为作者前半生回忆录的一部分:有幼年生活的点滴回忆;有欧洲留学时结识文友的经过,特别是《儒林新史》中点出奠定其终生从事文学事业的起因——与徐志摩的一席谈;有描述他在书斋里日常写作的活动;有他与文友交往的趣事等。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