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传本墨迹
作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0年12月
简介:
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以柔寓刚、外柔内刚。初学者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摩。本书当为罕世珍品,可以说是初学者的*范本。
【媒体评论】
号称书圣的王羲之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具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受其遗泽,遗憾的是经过几次兵燹浩劫,王羲之的真迹已无一字传世,我们所能看到的只能是刻本,如《淳化阁帖》中的三卷、《十七帖》、《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及《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等,刻本能保留王字的形体,而无法探其用笔之妙,故历代学王字者不知有多少,但真正能得其金丹,换其凡骨的却寥寥无几,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所幸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字,曾命当时著名的摹书人冯承素依照王羲之的真迹钩摹下来,这些摹本虽下真迹一等,无疑成为我们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资料。可以设想王羲之所处的时代去古未远,其书虽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创出一派妍美流便的书风,但因其所学,皆汉魏名迹,必定在笔法上还保留着质朴的遗意,双钩摹本即能传形,却无法将用笔的质感和墨色的变化细腻地表达出来,故我们学习王字笔法,最好还要结合近百年发现或来出土的残纸、写经等魏晋遗迹中去领悟,亦可从唐宋人墨迹中去探讨消息(如陆柬之《兰亭诗》、杨凝式《韭花帖》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王羲之的书法有所全面的了解。
王羲之(三0七—三六五》,字逸少,因官至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山东临沂人,永和十一年辞官,居绍兴山阴,与诸名士游于山水之间,以清简为尚,以虚旷为情,超然物外,博学馀暇,游手书道,极其风流蕴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楔帖》便是永和九年时所书。相传王羲之早年曾从其叔父王廣学书,后学卫铄,当卫夫人见到他的笔迹后就惊叹曰:『此子必蔽吾书名矣。』后渡江北游,见李斯、钟繇、曹喜、蔡邕、张昶等人书迹,始悟学卫夫人书,只是徒费岁月,于是乃发愤临池学书,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开创出一种妍美流便的行书。历代评论王羲之的书法极多,但我认为他之所以能成为书圣,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其真正原因就在于他的书法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二种哲学思想。一种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另一种是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之道。王羲之的书法不激不厉,从容中道,他将雄与秀、动与静、奇与正、方与圆、肥与瘦、刚与柔、文与质统一到恰到好处,正如张怀瓘《书断》所谓:『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动必中庸。』中和之美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王字又能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统一,升华到第二自然的最高境界,所谓『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气犹绝色佳人,不施粉黛,而天姿国色,辉光动人,正如黄庭坚所谓:『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可以说这是一种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境界,并加上王羲之的书法如绛云在天,随风变化,不主故常,更增加了一种神妙莫测的气氛,历史将王羲之的书法推上书坛盟主的宝座。为了便广大书法爱好者能对王字有所了解,我们选用了他传世摹本中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冯承素摹兰亭墨迹》《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远宦帖》、《丧乱帖》、《孔侍中帖》、《二谢帖》*得示帖》*频有哀祸帖》、《行穰帖》、《初月帖》和《姨母帖》,我们可以从这些传本墨迹中体味到晋人『以韵相胜』的时代书风,并可以从这些下真迹一等的墨迹中了解王书的真实面貌。
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