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作者: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主编,[美]阿里夫·德里克 主讲,李冠南 董一格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6-1
简介:《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全球现代性”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域经历的变革;最后再次总体反思全球现代性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并对未来作出警示。按照“讲学社丛书”的体例,本书在讲稿之外增加了丛书总序、课后讨论、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刘东教授的评议文章、译者董一格的印象记、媒体的专访,以及2010年德里克来华照片等内容,希望未能莅临讲演现场的读者也能多角度地领略国际知名学者的风采。丛书简介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创办了“三大纪念讲座”,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