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丙甫(1947~),曾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
作者: 陆丙甫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简介:《核心推导语法》我国流行的句子分析法主要有两种: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结构主义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前者因为强调结构内中心词的作用,所以又称“中心词分析法”;而后者强调层次,又称“层次分析法”。《核心推导语法》从分析这两种分析法的得失出发,提出了一种兼顾核心和层次的“向心层次切分”分析法和有限多项式的“向心轨层”的语法结构观念。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核心词在切分分析中的“定向”(确定切分深入的方向)、“定界”(确定切分的下限)作用,在本文的前半部,也对汉语语法中一些传统的基本问题,如复合词和短语的区分问题,词本位、短语本位和句本位问题,结构中核心的判断和内向、外向问题,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词类问题等等,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由于向心轨层所规定的结构成分不会超过七个左右这一人类思维操作的广度限制,这种结构分析反映了人类语言结构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充分利用并受认知能力的制约。以此为出发点,《核心推导语法》也对语序共性、语序转换等现象进行了功能主义的解释。
《核心推导语法》的前半部,根据核心在切分分析中的“定向”(规定切分深入的方向)、“定界”(规定切分深入的下限)作用,也对汉语语法中一些传统的基本问题,如复合词和短语的区分问题,词本位、短语本位和句本位问题,结构中核心成分的判断和内向、外向问题,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词类问题等等,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核心推导语法》的后半部,根据核心在结构分析中的“定义”(规定附加成分的句法身分)、“定位”(确定附加成分的句法位置)作用,以核心所定义的整体性(块)和内、外层为基础,对语序的变换进行了讨论。这些内容,也是形式学派的生成语法所讨论的基本现象。《核心推导语法》对这些现象提供了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从传统语法角度也较能理解的功能主义的分析、解释。这对于熟悉传统语法学而不理解形式语法的读者,提供了一条也许是比较方便的、理解形式语法的一些基本方法的途径。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核心推导语法》的最后一章,又进而提出了一种取向于听话者的、动态的句法分析法--“同步组块分析”,它既不同于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中那种取向于听话者的、静态的语法分析,也不同于生成语法中那种取向于说话者的、动态的语法分析。同步组块也是对句法的结构难度加以数量化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