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起源
作者: 朱小丰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7-1
简介: 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是人类自古以来就被吸引和困惑的两个问题之一:我们从何而来?(另一问题是:我们向何而去?),作者用丰富的实地考古证明,从十多万年前开始,有不断的地下考古证明中国这块土地上有连绵不断的古人类活动,且他们的生理特征是现代黄种人的特征。从狩猎和采集文明时代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类族群曾大规模的迁徙,追寻合适的生存环境,作者以极具高度的讲述,提炼构成中国文明基础的历史要素,例如雨水的变化、水稻和粟黍的培育、马和牛的驯化、金属的发明、古蚕丛民族的丝绸、古巴民族的桐油和盐、古滇民族的铜、古仓吾民族的文字等等,这些被人们无视和遗忘的元素,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支撑着中国文明和人们生活的发展,构造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与其他世界的不同。本书切入一个对现代人来说是长久的难题——如何重现远古文明的真相。作者的努力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国家的起源,而是一个国家如何因文化的繁衍而被生产出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兴趣正在于此。他熟读《尚书》,按本书论,那是用古雅语(古汉语前身)写成的,春秋战国时期能懂古雅语的人已经很少了,《尔雅》(你的雅语)是一部当年帮助读懂古雅语的词典,但秦以后已不知《尔雅》为何物,以尔为近的意思,把“尔雅”误解为“近正”即接近规范共同语(标准语言)的意思,却不知标准语言雅言即夏语(夏代通用的标准语),可谓一误两千年。《尔雅》直到今天也是一篇很重要的古文献。雅语失传带来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古雅语文献不能被读解。例如《诗经》解读中的低级错误,还有《禹贡》,是现存中国中央政府最早的税收文件,它可能一直被执行到了夏代后期,但中国的历史学一直宣讲它是“地理书”。还有《山海经》,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世界概览”或云“世界旅行指南”,记述远古中国各民族、各国家的位置和简况。但两千多年来它基本上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山海经》使许多人把真实史迹误以为神话联想。本书中作者将真实的地理方位一一研究通透,以古南海位置的确定,使《山海经》里九篇海经的旅行路线和方向因此可以被读解,为进一步对中国古民族迁徙活动的研究确立了一个可靠的地理和时间坐标。对这些远古经典的精通是作者的利器,指点他探索路上的迷津。中国的“民族大迁徙”这个概念,是作者十多年前追踪一些古民族活动遗迹时提出来的,主要指五帝时期末至夏代出现的很多古民族沿河流水系寻找新的家园、重建生活和国家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以往至今的“中国历史”中都看不见,但他们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实实在在痕迹的。比如巴国的历史以及巴人这个民族的存在,实际上都是在20世纪才被重新发现和揭示出来的。这种发现有三类知识来源:其一,远古残存文献(如《山海经》)和后来出现的非主流文献(如东晋《华阳国志》)的记载;其二,地下文物出土;其三,人类学实地考察。作者在本书中许多“小小的发现”,同样出自对这样的知识来源的研究,它们纠正了很多流传很久的谬误,给很多现象和名词正本清源:例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实乃子虚乌有,那是古开明人做的工程;例如大禹治水,完全是对古文献的误读误传。本书从远古追溯到中原汉族形成。中原民族是数以千计的远古民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互融合的结果,这数以千计的远古民族,每一个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起源,有自己的祖先神灵和文化传统,来自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江以南的辽阔地域。这些民族起源时期的人物、事件、神灵,大多在夏、商两代失传。从五帝至夏代这一时期向南和向东迁徙的民族中,和人、雟人、共人、黑齿、濮人、卢人、三苗、欢兜等等都是从炎帝时起非常显赫的大民族,多数在民主联邦制时期都参与了中央政府的工作。但在后来中原民族写下的中国历史中,他们全部被遗弃了,最后成为中华民族记忆中一片巨大的盲区。本书是对这一盲区第一次大规模、系统的探索,作者文笔优美,论述晓畅,思维缜密,立论严谨,以严肃的历史论著却能紧紧抓住人的阅读兴趣,使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也能接受这样高水准的文化和知识传授。这是一部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