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1:摸着日本过河
作者: 房家毅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21-08-01
简介: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在介绍了基础性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和中国消费社会的演变历史,探讨了中国未来20年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目录】PART1 人 第1章 “人”,怎么看为什么要对标日本时间机器理论康波周期理论人口结构是研究“人”的切入维度第2章 日本消费社会中的“人”之图景消费社会之始点——他人指向型消费时代进入大众消费时代黎明期后大众消费时代第3章 “人”变化背后的规律和影响要素人的一生会经历怎样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和人们消费特征的对应关系图谱第4章 对于中国的参考意义PART2 场 第5章 “场”,怎么看?第6章 日本消费社会“场”之图景大众消费时代黎明期大众消费时代初期大众消费时代成熟期后大众消费时代第7章 “场”底层的变与不变“三方よし”(三方互益)原则对“场”的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场”在中短期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核心影响要素第8章 对于中国的参考意义日本的消费降级业态对中国下沉市场和经济下行情况的适配性讨论案例一:堂吉诃德——从尾货倒卖到零售界3G资本的蜕变案例二:大创产业——从尾货倒卖到性价比巨头的变革中国是否可以出现自己的堂吉诃德 /大创PART 3 货 第9章 “货”,怎么看第10章 日本消费社会“货”之图景——供应链组织形态部分大众消费时代黎明期和初期大众消费时代成熟期后大众消费时代第11章 日本消费社会“货”之图景——研发设计趋势部分(以明治乳业为例)大众消费时代黎明期和初期大众消费时代成熟期 后大众消费时代PART 4 消费品品牌 第12章 “人”“货”“场”的规律性重构带来的机会品牌的机会一直都有品牌,怎么看在做品牌还是在做货?第13章 抓住“人”“货”“场”的规律性重构机会成功崛起的品牌案例品类创新案例——Lucido(货的重构)抓住渠道流量红利起飞——PocariSweat(场的重构)切中消费降级需求成功逆袭——三得利Hop ..s(人的重构)第14章 错过“人”“货”“场”的规律性重构机会失败的品牌案例无印良品败在品牌 附 录 采访1:我的研究方法论采访2:性价比,仿日风,名创优品IPO究竟靠什么? 采访3:从日本消费的过去与未来,读懂中国机会后 记 【免费在线读】和日本相比,二战结束未久中国还处在艰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从战争状态过渡到和平生产状态,完全靠自己完成工业化积累相当困难。所以无论是早年依靠苏联的投资和技术扶持,还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入美国的帮助,到后面的改革开放,都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内的正面刺激效应。但随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以及投资国对于本身投资利益的考量,中国不得不阶段性地靠自己主动创造经济发展增量,甚至以本国市场为交换,艰难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因为城乡结构的纵深,很多经济危机的传导效应比较缓和,也都在乡村软着陆并消化掉。站在2020年时点,虽然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已快速超越日本并跃居梯队,但从经济结构和实际发展阶段上看,依然处于第二梯队。我们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和中国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也都属于后来居上型,但日本的发展速度比中国快很多。在二战前,日本还会对标欧洲列强如英、法、德,但二战后,日本基本只把美国作为高维市场和主要学习对象。日本很多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包括大众 /后大众消费时代的产物都有着美国的影子,比如制造业、企业服务业、零售业等等。但对于中国来讲,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便意味着世界上依然有众多高维市场和可以用来学习对标的对象,自然美国和日本便是重中之重了。从近10年的发展来看,日本已经逐渐从“失去的20年中”摆脱出来,安倍经济学成效显著,人们开始重拾经济恢复的信心。然而和当时正处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风口上的中国不同,日本虽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布局,且在基础设施的供给端已经具备深层次商业化的基础,但需求的疲软、高昂的人力成本、极度发达的传统商业,都使新技术难以通过纯本地应用进行自我迭代。因此,日本虽然在发展上是高度领先于中国的,但从实际双边的生活体验来讲,尤其是超一线城市如上海、东京,中国在某些方面却是超过日本的。当然,对于商业的变迁来讲,技术只是驱动因素之一。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同样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当技术所带来的变革红利逐渐减弱时,上述因素在商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更会逐渐凸显。这些因素的线性变化衍生出了需求和供给的不同结构形态,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们在不同的领域里互相主导,并让结构形态间的排列组合一次次地从混乱走向稳定。因此,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不存在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社会阶层分化程度低的国家而言,那些除去技术以外的驱动因素变化非常迅速,比如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老龄化,以及其衍生的其他趋势如少子化、单身化等。日本正在以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加速演进,且速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世界发达国家。因此,当我们去研究一个科技驱动不占主导地位的行业时,比如消费行业,这是一个早期由产业、中后期由人驱动的行业,人的消费需求层次如何变化和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周期、文明文化等紧密相连。尤其在当前周期下,技术对国内消费行业的红利释放效应已经逐渐减弱,以信息技术为例,这项由美国发起传入中国的技术,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接近完成其重塑商业基础设施的使命。这也使得基于这些新平台土壤生长出来的商业形态,比如电商、品牌消费、平台服务型业态等等纷纷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和社会的加速内卷遥相呼应。而类似趋势,在日本的其他业态中都曾轮番上演过。和“开荒时期”只顾野蛮汲取增量红利不同,想在存量竞争中获胜七分靠认知三分靠管理和执行力。而正因为日本在众多发展变量上和中国的高度匹配,使之成为我们寻找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研究标的之一,成为我们汲取认知和智慧的源泉。这也是我身边众多消费行业的创始人朋友,非常热衷于去日本寻找创业灵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