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要诀
作者: (清)张桢汀 撰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年9月
简介:《明醫要訣》係臨證综合性醫著,其原编撰者已難于考證,據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二傳承此编的張楨(萼樓》精鈔本記載,他幼年嗜好岐黄,以經典醫籍奠基,常向他祖父《張公北奇》請教句解,其後張公將珍藏數代的家塾舊鈔本《明醫要訣》傳交于張楨閱誦。張楨于整理舊鈔本後指出本書『言簡意賅,最易成誦。』此编共分上下兩卷,共列述常見多發病和疑難病證五十二種,對于每一病證,作者重視脉、因、證、治,且選方精契明晰。 此精鈔本有『初學之寶筏,濟世之金鍼』的美譽。我們閱習此書,重點要對原编纂者的臨床學術加以辨析、歸納與研究。應該說,《明醫要訣》列述諸證之翠驗,上自《内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典籍,下迄明代後期論著,特别在分證、方治方面,其中引述歷代名醫名著均有重點表述。至于該書的學術流派,擇要而言,傷寒宗仲景,主參陶節庵《傷寒六書》;至于温病、内傷、陰虚諸病證,則宗法河間、東垣了丹溪之旨,對于多種雜病,亦廣參明以前歷代諸家之說。全書以七字訣的形式予以表述,易于記誦,言簡意賅。 此書上卷闡論中風、中寒、瘟疫、傷寒、内傷等十七種病證;下卷為臌脹、水腫、疸證、消渴、人體各部的痛證及五官疾患等共三十五種病證。從該鈔本列述的每一病證分析,堪稱是脉因證治俱全,並能根據諸病不同的證情予以分别辨析,立方遣藥既有歷代名醫名著選方,又有编撰者個人常用的經驗方藥。從該鈔本表述證治和選方内容分析,此書當係明末、清初之作。因為在選方中既有『四大家』(張仲景、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之方,又載有《千金方》《外臺秘要》《傷寒六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傷寒全生集》《仁齋小兒方論》《外科證治全生集》《明醫雜著》《萬病回春》以及栞于晚明的《證治準繩》《扶壽精方》等書中的方劑。由此分析,可見此書原编當在十七世紀中葉,而在原鈔本中的方治内容,基本上未能標示出處。 該書書名冠以『明醫』,亦頗耐尋味。所謂『明醫』,不同于『名醫』的概念。因為名醫的社會影響,雖多屬名實相符,也有屬于名實欠符者;而明醫之『明』,有神明、明晰之義。作為明醫,一定須具有堅實的學術臨床基礎,并在診療上對患者的病情、治法『心知肚明』。聯係到當前的業醫者,應該不衹是能在診療方面『神乎其技』,甚至應在繼承與創新方面多所貢獻。實際上,古代用『明醫』作為書名的有數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明。王綸的《明醫雜著》。王氏宗法『四大家』,該書有四句名言,即『外感法仲景,内傷法東垣,熱病用河問,雜病用丹溪。』此說對後世的中醫學術發展以及臨床有很大影響。由此,亦可看出《明醫要訣》的编纂要旨和學術傾向。 總之,《明醫要訣》是一部力求撰述精煉、切于臨證實用的孤鈔醫籍,現予影印,使其為中醫學術的傳承與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