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1 项 “中华书局 2017年11月” 相关结果
礼记
作者: 胡平生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7年11月
简介:
所谓“礼记”,就是关于“礼经”的“记”,即对“经”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郑注”“孔疏”,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陈澔《礼记集说》,或径直引作朱彬说、孙希旦说等。*后出译文,译文以直译为主,原文太过精练无法直译表达时,兼用意译。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作者: 叶嘉莹
简介: 她是学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闺秀,坚忍支撑一个家庭。94岁的叶嘉莹先生用诗词来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北平的生离死别、台湾的白色恐怖、海外的丧女之痛……在多舛的命运中,以诗词创作、研究蜚声国际;在国难家愁面前,独有一份“士”的情怀与担当。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历练成美丽的星光。叶嘉莹的文字真诚、深隐、雅致!
尔雅义疏
作者: 郝懿行
《尔雅》被称为“辞书之祖”,是了解汉语词汇、阅读古书的必备参考书。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积十四年之力撰成的《尔雅义疏》,注重探求词源、疏释词义、考辨名物,对《尔雅》做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是清代学者研究《尔雅》的代表性、总结性著作,在训诂学、经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为中华书局《清人注疏十三经》之一种。
中华的智慧
作者: 张岱年
简介: 《中华的智慧》收入从孔子到戴震的三十五家古代哲学家(个别是哲学著作,如《周易》),从中总结、提炼出他们思想中极具有贡献与闪光点的精华,尤其是对后人有所启迪之处,进行介绍、阐述,使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智慧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藉此对现实生活有所启发与指导。本书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思想领域中,各派思想家的智慧的相互融合、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辩证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融会碰撞中,*终形成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特殊贡献的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另外,本书对这些哲学家生平有生动的介绍,每篇之前配有哲学家的插图,也是更立体形象了解其人的很好的方法。所以,此书又具有当下意义,尤其是现在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提倡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
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 中华书局
《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高考版)覆盖了高中生应知的传统文化的全部知识点,包括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梳理、儒道经典著作研读、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解读、经典文论精粹例谈、传统文化散文专题阅读和传统文化写作素材积累六个部分。依据《考试说明》能力考查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简介和专题论述等不同方式的解读,并设置了备考方案、创新题型等板块,帮助考生有针对性的备考高考传统文化类试题。适合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使用。
诗品译注
作者: 钟嵘
钟嵘《诗品》有陈延杰《诗品注》,有《跋》,称:“唯明胡应麟《诗薮》,辩证至数十则,皆玩而核实者。其后王士祯著《诗话》,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惟觉曹瞒之悲壮,彭泽之豪放,当列上品,与阮亭若甚符合。其余各家,不劳改置,差可为定品焉。”《跋》作于1925年7月。陈注于下品戴逵条注,称《诗品》有脱文,无评戴逵语,家藏明抄本不脱,用补其缺。陈注改《诗品序》为《总论》。注后附录《诗选》,选《诗品》所评各家诗。后附《南史·钟嵘传》及《跋》。又有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作于1925年冬。未刻。见陈延杰《诗品注》,即在《发凡》之末,指出陈注之疏。陈注草创,不免有疏。古直论陈注之疏写于1927年冬。1928年,在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制版。古笺不用陈注《总论》,称《诗品序》。有《发凡》,评论《诗品》。对《诗品》脱文不补。《诗品笺》出版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1年10月出版陈延杰《诗品注》,《出版说明》称:“注本前曾由开明书店出版,*近注者吸收他人所提意见,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订补,由我社重排印行。”陈注已经补正了初版的疏漏。 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诗品之品第陶诗》节,对《诗品》之品陶有所论述,足正注家维护《诗品》品陶之失。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补订本《谈艺录》,于目录中删去《诗品之品第陶诗》,以附于《陶渊明诗显晦》节,复有补订。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管锥编》,有专论《诗品》章节,发各家之所未备,极为精辟。 1987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专业,王运熙教授指导博士生曹旭作《钟嵘诗品研究》,有《钟嵘身世考》、《诗品版本源流考》、《钟嵘诗品校考》、《诗品品语发微》、《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理论的影响》等章节。曹旭博士作《钟嵘身世考》,曾亲至河南颍川长社遍访耆旧,觅得钟家所藏《钟氏家谱》,考明钟嵘身世。曹旭博士的《诗品版本源流考》,“寻访版本于海内,书函商榷于东瀛,旁搜远讨”,得版本50种。曹旭博士的《钟嵘诗品校考》,参黄丕烈校《退翁书院钞本》、郑文焯、傅增湘校《津逮秘书》本,并及韩国车柱环《钟嵘诗品校证》及《校证补》,法国陈庆浩《钟嵘诗品集校》。又“在《源流考》基础上,以元延祐七年《群书考索》本为底本,选择不同系统有代表性的版本,参以类书、笔记、诗话数十种,兼采诸家之说,酌以陈延杰《诗品注》所补脱文,校而考之。”曹旭博士的研究论文中,又有《日本的(诗品)研究会》节,称“从昭和三十七年诗品研究会成立,到昭和五十三年研究成果出版,中国的《诗品》及其研究者正接受种种意想不到的磨难。民国十六年、十八年出版《诗品》注释的老专家陈延杰、许文雨正被抄查、批斗致死。陈延杰家藏明抄本《诗品》亦毁于十年劫火,四人帮,固然是学术的罪人,而安定、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学术研究赖以存在的阳光和空气。” 现在译注《诗品》,考究钟嵘的身世,校订《诗品》的原文,有赖于曹旭博士的考校。注释《诗品》,参考陈注和古笺。论定《诗品》的价值与《诗品》的评陶,都引钱先生的评论。谨在这里对上引各家表示深切感谢。
四书
作者: 陈晓芬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进入《四书》时代。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必读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二十四诗品》讲记
作者: 朱良志
《<二十四诗品>讲记》主要疏解《二十四诗品》的内容,联系《诗家一指》其他部分、联系虞集存世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来讲。讲它的文本源流、篇章校核,讲它原本的意思,以及在虞集整体思想背景下的应证;并且尝试放在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这部中国诗学史、艺术观念史、美学史上奇文的理论贡献,讲其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美学思考中的价值,等等。在每品的分解中,有一个“延伸讨论”环节,一般提出一到两个关涉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尝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品的内容。
“讲记”是朱良志老师计划推出的一个系列,其初衷是对经典文本的再发现。像《〈二十四品〉讲记》,虽然文字不长,但触及传统诗学、美学等很多关键性问题,朱老师通过自己在北京大学课堂上的讲课以及与同学们的讨论,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二十四诗品》的重视。
郑天挺明史讲义
作者: 郑天挺
国民诗词读本
作者: 李树喜
简介: 本书选目从先秦到清末,基本涵盖了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一卷通览,诗史在握。其中,以唐宋诗词为主体(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兼顾元曲和自《诗经》以来的诗词名家名作。每首诗后面有三个部分:一是“作者简介”,对读者了解作者及欣赏诗作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二是“注释”,对于较为生疏的词语适当解释;三是“赏析”,即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艺术特点等,作概略的介绍,便于读者的理解、欣赏和借鉴。本书的注释尤其是赏析突出个性,兼采众长,力求据实出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简介: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必背版)是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基础上的修订版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于2012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欢迎,已重印多次。此次修订修正了文中的个别讹误,对文字进行了优化。编辑部同时推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必练版),每首诗歌后都附有练习题,以巩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
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
作者: 杨原
北京作为延续了几代皇朝的古都,大量的消费人口使休闲成为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民的生活方式自然与众不同,因此“玩”成为了北京文化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老北京人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玩戏剧、玩艺术、玩花鸟鱼虫,以及随季节的变化而将自己融于自然中的玩乐。北京人“玩”的普遍性,玩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上层人士,而是全民的参与。
本书从历史上北京居民的休闲娱乐、节令风俗等细微之处,展现了多元的深刻的都市文化,让人们领略京味文化的丰厚底蕴,感知传统文化的脉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
作者: 许慎
《说文解字》是我国首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部字书。1963年中华书局以陈昌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了《说文解字 附检字》,但因多次印刷,底版模糊,且检字不便使用,于2013年重新制版,印行《说文解字 附音序、笔画检字》,同时推出了《说文解字(大字本)》,上市以来,反响热烈,深得读者喜爱。本次再版,我们参考中华书局二〇一五年版《注音版说文解字》为之注音,标于各楷书字头之上。书后附音序、笔画检字表,以便读者使用。
先秦文学与文献论考
作者: 韩高年
书稿系作者有关先秦文学与文献考论的结集出版,共二十九篇论文,分为三组。*组探讨上古时期的神话、宗教、礼制及相关文献。第二组立足先秦文学文献形态、文章文体的多样性,探讨中华多元一体文学传统的形成,以及先秦时期多种文化形态向域外的传播交流情况。第三组围绕《春秋》《左传》《诗经》《论语》《楚辞》等,考察具体文献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某地域特定时期内的文化特征、社会风貌。
东汉文坛点将录
作者: 徐公持
简介: 《东汉文坛点将录》是东汉文坛主要人物的评传,这些文学家包括:桓谭,冯衍,班门群英(班彪、班固、班昭),崔氏世家(崔篆、崔骃、崔瑗、崔琦、崔寔),杜笃,贾逵,王充,傅毅,黄香,梁鸿,张衡,王逸,朱穆,马融,王符,秦嘉、徐淑,郦炎,高彪,延笃,赵壹,蔡邕,应劭,郑玄,荀爽,孔融,弥衡,以及古诗十九首。其中的许多作家除了专门的文学史有简略述及之外,很少被专门论述,本书因此具有普及与填补空缺的意义。在体例上,每章之前都有一段精彩的点评,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立体而简括地把握每位传主的独特之处,及其在文学与文体上的贡献。而且,通过本书既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尤其是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出处进退,又能对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有关东汉文学与历史的一本非常好的普及读物。
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
作者: 袁行霈
袁行霈先生《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收论文凡15篇,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作者谦称道:“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史、文明史的分绪论,涉及的时段非常长,纵向的跨度非常大。
词曲概论
作者: 龙榆生
《词曲概论》为《词学十讲》姐妹篇,亦为龙先生在大学授课时所撰教材,是一部少见的贯通词曲,由韵文本质出发探讨其发展规律,指示创作、欣赏方法的经典著作。此书上编论源流,首先概述词、曲特性及二者异同,随后依次介绍自唐至明清各时期的代表韵文体裁,从小令到慢曲,从诸宫调到散曲、杂剧、传奇,结合名家名作,使读者对词曲之关系和各种不同面目获得通盘的理解。下编论法式,分析平仄四声、韵位疏密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是极细致而切实的教学。作者以自身深厚的学识功底为基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公羊义疏
作者: 陈立
《公羊义疏》凡76卷,为清人陈立所撰。陈氏博通经史,于《春秋公羊》学用力尤深。陈氏上承何休《公羊解诂》解经宗旨,严守家法,于三科九旨、王鲁说、灾异说等均随文注出,引用三礼,对相关礼制作详尽考释,在文字训诂、辨别经文异字、探求地理位置等方面亦多有所发明。《公羊义疏》以集解之体钩稽所见解经文献,举凡前人旧说,多加征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查慎行全集
作者: 查慎行
简介: 《查慎行全集》收入著作如下:1.《周易玩辞集解》,2.《壬申纪游》,3.《庐山纪游》,4.《陪猎笔记》,5.《南斋日记》,6.《人海记》,7.《聊以备忘》,8.《得树楼杂钞》,9.《读吕子笔记》,10.《敬业堂诗集》,11.《敬业堂文集》,12.《阴阳判传奇》,13.《苏诗补注》,14.《初白庵诗评》,*后附录《查他山先生年谱》以及墓志铭、行状、墓表、传记等资料。汇集查慎行著作为《全集》,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是研究清代文学不可不读之书。
中华书局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