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变现——内容营销之父教你打造有“趣”的个人IP
作者: 乔·普利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04月
简介:
怎样才能边做喜欢的事情边赚钱?
怎样才能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出名?
怎样才能找到零风险的创业方向?
《兴趣变现》专治各种不想上班!带你发现兴趣的力量,从打造个人IP开始,帮你将上述想法变成现实。
个人运用本书的方法,把兴趣与擅长的技能相结合,使其转化为有吸引力的内容,成功在某个领域构建有“趣”的个人IP。通过6个步骤将兴趣变成可持续盈利的资产,实现多重收入,同时收获乐趣与成就!
企业推行本书的策略,用有价值的内容赋能员工,使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的推手,用内容营销策略实现1乘以N的影响力扩散,打造指数级品牌效应。
【目录】
*章 内容营销之父的“非典型创业”
*风险的“创业”,不是从产品开始!
快!抓住互联网平权运动的机遇
“创业者”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
兴趣变现2.0模型
写给本书读者
*部分 甜蜜点,知识与热情的碰撞
第二章 找到你的甜蜜点
兴趣变现,从发现“甜蜜点”开始
建立甜蜜点*步:确认你的知识领域
建立甜蜜点第二步:找到你的兴趣所在
建立甜蜜点第三步:以用户价值激活甜蜜点
建立甜蜜点第四步:初步构思你的内容策略
已经有产品了,怎样建立甜蜜点?
第二部分 内容翘点,脱颖而出的秘密
第三章 理解翘点的力量
什么是内容翘点?
如何找到你的内容翘点?
测试内容翘点的方法
行动是*生产力
对你的内容投入信心,让它与众不同
第四章 发现内容使命
如何打造你的内容使命?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需求而非痛点
你的项目名称体现内容使命了吗?
第三部分 构建基础,积蓄爆发的能量
第五章 选择核心渠道
罗振宇的“交付”思维
常见的内容“交付”类型和渠道
你对渠道具有掌控力吗?
第六章 如何创作爆款内容
六条行之有效的内容营销守则
怎样创作有价值的内容?
为你的内容植入分享基因
让有需求的人找到你
第七章 用内容日历规划节奏
提前规划你的内容节奏
创建你的内容日历
制作个人版内容日历的四个步骤
*重要的,按计划执行!
团队协作版内容日历
该提前多久筹划内容日历?
第八章 怎样做好内容重塑
什么是内容重塑计划?
内容重塑的5个优点
内容重塑的4个步骤
内容重塑常用类型清单
关于内容重塑的*后提示
第四部分 收获粉丝,成为影响力之源
第九章 到意见领袖那里圈粉
为意见领袖营销设定清晰目标
寻找目标意见领袖的方法
与意见领袖建立关系的8种方法
意见领袖411内容组合
保持关系热度的10个互动技巧
第五部分 多元拓展,建立强大的个人品牌
第十章 社交媒体多元化拓展
拓展你的社交媒体渠道
哪些渠道适合你的内容项目?
为每个社交媒体量身定制内容
主流社交媒体的运营方法
社交媒体内容运营的关键要素
第十一章 建立个人品牌的三三模型
前一个“三”:关于个人规划
后一个“三”: 关于商业活动
第十二章 内容团队
兴趣变现必须具备哪些职能?
将内容外包给自由创作者
用真正的自由吸引有才华的员工
协同发布模式
第六部分 实现盈利,让兴趣变现成为可能
第十三章 建立盈利模式
实现盈利之前要想办法“活”下来
从内容获利的5种方法
已有产品怎样和内容结合?
其他兴趣变现的多重收入模式
第十四章 收购内容资产
收购内容资产的两个重点
收购内容资产的流程
第十五章 兴趣变现路径整合
关于兴趣变现,作者有话说
要有耐心
遇到瓶颈怎么办?
不断前行
【免费在线读】
兴趣是打开心智的钥匙
广告传播是我一生所爱,四十余载我从业于广告传播圈。从20世纪80年代聚焦平面、户外,90年代电视媒体兴起,到如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中国传播业半个世纪的变迁。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在带来资讯的同时,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无用信息。面对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内容,一种新的焦虑产生了——选择恐惧症。
如何解救目标消费者于焦虑的苦海,在我看来无非两点:
*,兴趣是沟通的起点。
现如今,互联网把传统媒体的“大蛋糕”切得粉碎,把消费者分解到了广告市场之外。看看宠物、养生、美妆、健身这些兴趣圈子,你就能发现,消费者在这里吸收到的信息远远超过媒体中的商业内容。本书作者之一孙庆磊就是玩转兴趣圈的高手,他曾帮助众多企业通过内容建立各种兴趣社群。
我在创业和经营MATCH创意热店的过程中也有类似思考,做出够“燃”的创意是我的初心。“燃”的是什么?就是兴趣和激情。
第二,价值是关系的依托。
“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理念来自本书作者之一,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创始人乔·普利兹。他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成为传播的核心,让消费者沟通回归本质,传播本身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观点正中信息泛滥的病根,为选择恐惧症提供了一剂解药。
为了提升“疗效”,两位作者还从国内外两个视角展开,深度访谈多家内容化公司,总结了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沟通路径。见证了成功的企业家将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热爱的兴趣进行奇妙组合,本书把这种化学反应称作“甜蜜点”。
世界上*好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我所热爱的创意领域,“甜蜜点”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如果你也有所热爱,建议你翻开本书,发现自己的“甜蜜点”,在自己*富激情的领域开创*“燃”的事业。
莫康孙
MATCH·马马也创意热店创始人&CEO
怎样跟有“趣”的网民做生意
一提到兴趣,你脑中立刻浮现出什么?
“购物”“电影”,还是“摄影”“创作”。
以上提到的都是兴趣,略一思索,却发现动机不同。
兴趣的动机,一般分两种:一为享受,二为创造。
当我们表达自己爱电影、爱音乐、爱旅游时,动机是享受,即对享受别人创造的成果感兴趣。
当我们表达自己爱摄影、爱创作、爱手工时,动机是创造,即对动手创造一个新事物感兴趣。
兴趣相同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圈子。然后你会发现:爱摄影的圈子里,有人喜欢跋山涉水到处寻觅美景拍摄,有人则喜欢宅在家里欣赏邮购来的摄影画册;爱手工的圈子里,有人喜欢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教程,也有人宁愿花钱买大神的教程来看,照着视频按部就班地完成手工。
有人喜欢享受,成了买家。有人喜欢创造,就成了卖家。
人的兴趣不止一种,圈子与圈子相互交织在一起。买家和卖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的角色不断流转变换,促成商业交易的发生。
新商业,从“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的兴趣变现2.0时代
这个时代,“商业”变得越来越亲民。
为什么这么说?
以往的“商业”离群索居、高高在上。基本套路是企业伴随新技术产生而研发新产品,再通过宣传品牌故事创造品牌,从而占领某一产品类型。例如:丰田发明混合动力汽车,占领混合动力汽车品类;苹果发明iPhone,占领高端智能手机品类。
这种“先产品,后用户”的模式,要经过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等层级,才能将产品送达至消费者的手中。而消费者的声音想要传递给生产者,则要过五关斩六将,穿越重重阻碍,*终声音被消磨得微乎其微。
于是,企业想当然地生产了大量无用产品,你买或不买,它就在那里。在商品匮乏的年代,这一招很好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
多少年来,企业用这种商业逻辑不断创造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直到有一天产能严重过剩。
“买方市场”来了。
产品过剩使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该信广告还是信口碑?消费者焦虑了。
于是,那些能够聚合粉丝、感知需求并能影响购买行为的人成了新的消费入口。
新的商业形态由此诞生,从“物以类聚”跨到“人以群分”。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在2017阿里巴巴年会上提出“ Made in Internet ”概念的原因:在“Made in Internet”的生产方式中,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和聚合消费者的需求,再根据需求设计生产线和产品,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量体裁衣”和“私人定制”的生产模式。
兴趣社群,就是聚合潜在消费者、整理用户需求的*途径。同时,兴趣社群内买家和卖家的共存让精准匹配有了实现的可能。这里不再接受已经生产好的商品,而是根据用户的差别化需求向厂家定制。
这是全新的消费关系:用兴趣内容聚合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
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中间的经销、营销环节都被跨过,传统的供应链被反转,形成以“兴趣”为入口的新商业!这就是兴趣变现2.0的本质。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内容创业者风潮已经过去”的声音。事实上,过时的是那些直接在内容中植入广告的做法。这种做法依托于粉丝数量,将金主的产品信息推给粉丝,与传统广告在本质上毫无区别,勉强可称作是兴趣变现1.0版本。
随着流量红利逐渐褪去,简单粗放的做法已经无法吸引用户的关注。模糊的用户画像再不能为内容和产品提供指导,信任变得愈加重要。
用“兴趣”聚拢忠实用户,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的兴趣变现2.0时代,已经到来!
兴趣变现,让个体享受兴趣红利
兴趣变现,一定要辞职吗?
当然不是!
在充分互联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每一种身份都在创造价值,而“兴趣变现”就是帮助你用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实现财务自由。
我的好友张大志,2017年初受邀成为微信读书讲书人。凭借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在咨询行业多年积累的知识整理经验,用了8个月时间为用户精心解读了上百本书,从而进入头部讲书人行列。前几天他告诉我:“自己可以退休了,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他的‘优质资产’,就算不再追加投入,也能够持续地为他创收,且收入还不错。”
与此同时,这些优质内容还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几万粉丝,他也成了所在组织的品牌大使。
兴趣变现,让企业成为共生平台
这是一个“兴趣变现”的时代。
这更是一个全民创新、全员营销的时代。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赋予每个人发声的权利。
兴趣的巨大引力,让每个人都有成为小众偶像、甚至大众偶像的可能。
在员工个人价值不断得到放大的同时,企业与员工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初现端倪。
老板希望员工稳定,而有能力的员工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于是,正在创业的老板和想创业的员工永远在纠结。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陈春花老师说:“只有激活个体,组织才能具有创造力”。
为个体赋能是这个时代成功企业的新使命,而“兴趣”则成为企业与员工利益的重要连接点。企业提供平台,鼓励员工在平台创业,将员工的“个人兴趣”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到底。
天方夜谭吗?
海尔已经这么做了。
海尔“人人是创客”的组织变革,把6万多名员工变为自动自发的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使每一个经营体就像一家自主经营的公司,让每个人变成自己的CEO。这2000多个经营体不仅依存于海尔,还主动寻求外部合作,从多个渠道为海尔创造利润。
今天,企业发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逻辑,而其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独立个体的价值创造。
从今天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早在2005年,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就把新商业定义为“公司责任的结束”和“个人责任的开始”。
于是我们有幸看到:
有个喜欢历史的人,做了一档脱口秀节目,他叫罗振宇。
有个喜欢读书的人,做了一个读书会,这个人叫樊登。
有个从小就生活窘迫的女孩,喜欢在脸上画超人来“武装”自己,后来她开办了自己的彩妆帝国,这个女孩是米歇尔·潘。
有位全职太太安·里尔登,用自己半夜喂奶的时间制作烘焙视频,后来成为YouTube上的“烘焙女王”。
如果你还不能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迈出*步,那么想象一下此后的人生吧。
*可怕的概括莫过于此:
孙庆磊
1980—不清楚
他本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老板不让他做。
而我希望,自己可以活成这样:
孙庆磊
1980—不清楚
他是一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者,
不是“他很有钱”,不是“他很有名”,甚至不是“他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
而是,他是一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者”。
孙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