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9 项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07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王振录
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知识,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的概述、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农业物联网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处理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等内容。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成熟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农业物联网概述()
*节物联网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物联网系统()
第三节农业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
*节农业信息感知概述()
第二节农业本体信息传感技术()
第三节土壤信息传感技术()
第四节农业气象信息传感技术()
第五节农业动植物生理信息传感技术()
第六节农业个体标识技术()
第七节农业遥感技术()
第八节农业导航技术()
第三章农业物联网传输技术()
*节农业信息传输技术概述()
第二节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三节4G、5G通信技术()
第四章农业物联网处理技术()
*节农业信息处理概述()
第二节农业预测预警()
第三节农业智能控制()
第四节农业智能决策()
第五节农业诊断推理()
第六节农业视觉信息处理()
第五章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节农田小气象(小气候)()
第二节大田种植物联网系统应用()
第三节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第四节果园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第五节畜禽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第六节水产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
第七节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应用()
第八节农产品物流物联网系统应用()
【免费在线读】
*章农业物联网概述
不要对物联网感到陌生,事实上它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许多应用已经使用了物联网技术。例如,我们正在使用的各种公交卡、门禁卡、停车场出入卡、饭卡等,卡片内置了射频识别芯片,所应用的就是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卡片的内置芯片具有感应装置,使用时只要将卡片置于能感应的范围内,“滴”的一声,就能完成身份识别,非常方便快捷。
*节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与“互联网”仅一字之差,而实际上物联网与互联网大有不同。物联网的英文名字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从字面上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能够让物体具有智慧,可以实现智能的应用。美国的沃尔玛集团就采用了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那时国内有人呼吁要加快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改善中国物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当然物流领域的应用只是物联网应用初期的典型代表,物联网的应用价值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当今网络高频度热词,对于物联网的概念,有多种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百度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维基百科定义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装备嵌入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3)ITU (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物联网:By embedding short-range mobile transceivers into a wide array of additional gadgets and everyday items,enabling new form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between people and things,and between things themselves(在日常用品中通过嵌入一个额外的小工具和广泛的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形成信息沟通的形式)。
From anytime,anyplace connectivity for anyone,we will now have connectivity for anything(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我们现在都能够实现相关连接)。
总之,物联网能够实现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物体之间的连接,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其中,身份识别是ITU物联网的核心。
【小知识】
ITU (国际电信联盟)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它的前身是在巴黎创立的国际电报联盟,是世界上*悠久的国际组织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分配无线电资源,制定各个国家之间的国际长途互连方案。它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联合国第二大总部日内瓦。
(4)EOPSS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定义物联网:Things having identities and virtual personalities operating in smart spaces using intelligent interfaces to connect and communicate within social,environmental,and user contexts(在智慧空间中,具有身份和虚拟人物操作的东西,使用智能接口连接和沟通社会、环境和用户语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广义的物联网概念,也就是实现全社会生态系统的智能化,实现所有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任何物的连接。
从众多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本质上具有以下特点。
(1)物联网是物与物相互连接的网络,互联是其重要特征:物联网中物的概念包括机器、动物、植物以及人,也包括我们日常所接触和所看到的各种物品。所以,物联网本质上与人们常提到的互联网有很大不同。互联网是机器与机器的连接,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物联网的概念则是真实物与真实物的连接,将物与物按照特定的组网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实现信息的双向有效传递。
(2)物联网能够让物体自动自发,智慧是其另一个重要特征:智慧感知是物联网赋予物体的一个全新属性,这将大大拓展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范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看懂动物、植物以及物品的内心。例如,桌上的一个橘子,虽然我们通过肉眼能够识别出它是一个橘子,但是如果不去尝一尝,我们并不知道它是偏甜还是偏酸。未来的物联网将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感知技术的应用,对橘子进行判断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
(3)物联网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沟通范围:物联网将人类的沟通范围从单一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扩展到了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图1-1)。物联网即实现了这样的人类理想,它被赋予了人类的智慧,借助通信网络,建立起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人类之间的通信,扩展了人类的沟通范围,实现人类与物体之间的“直接对话”。
图1-1物联网概念示意图
(4)物联网可以实现更多智能的应用:有了物联网,物体具有智慧,可以被感知,并且能够实现与人类之间的沟通,因此可以实现对于物体的智能管理。物联网对物体的智能管理,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智能应用。
二、物联网的主要特点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与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3个显著特点。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网相比有所不同,虽然都是能够按照特定的协议建立连接的应用网络,但物联网在应用范围、网络传输以及功能实现等方面都比现有的网络要明显增强,其中*显著的特点是感知范围扩大以及应用的智能化。
(一)全面感知
物联网连接的是物,需要能够感知物,赋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以前我们对于物的感知是表象的,现在变成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进行广泛的感知和连接,感知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这是物联网根本性的变革。
要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就要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以便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物体进行标识,全面感知所连接对象的状态,对物进行快速分级处理。
现在一些智能终端中己经内置了传感器,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iPhone通过对旋转时运动的感知,可以自动地改变其显示竖屏还是横屏,以便用户能够以合适的方向和垂直视角看到完整的页面或者数字图片。如图1-2所示,物联网的感知层能够全面感知语音、图像、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向上传送。
图1-2物联网全面感知
(二)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类信息,还需要通过可靠的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输,这种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1)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全面及时而不失真。
(2)信息传递的过程应是双向的,即处理平台不仅能够收到前端传来的信息,并且能够顺畅安全地将相关返回信息传递到前端。
(3)信息传输安全、防干扰,防病毒能力、防攻击能力强,具有高可靠的防火墙功能。如图1-3所示,物联网的传输层包含大型的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为信息的可靠传输提供稳定安全的链路。
图1-3物联网可靠传输
(三)智能处理
对于收集的信息,互联网等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构成虚拟网络,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完成通信,进行相关处理。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图1-4物联网智能处理在物联网系统中,通过相关指令的下达,使联网的多种物体处于可监控、可管理的状态,这就突破了手工管理的种种不便。应用感知技术让物体能够及时反馈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是对信息进行“非接触自动处理”,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可以实现信息远程获取,并不需要去实地采集;对物流信息实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流通中的物体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随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在智能处理的全过程中,都可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如图1-4所示,物联网应用层包含各行业的应用,依据系统服务要求灵活处理。
三、物联网、互联网、泛在网辨析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Research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社会将进入全面的物联网时代。实际上,物联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事物,它的神经末梢是传感器,它的信息通信网络则可以依靠传统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等,对于海量信息的运算处理则主要依靠云计算、网格计算等计算方式。
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和未来的泛在网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下面就物联网和互联网、物联网和泛在网、未来网络的融合分别论述。
【小知识】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是一家独立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针对技术给业务和客户所带来的影响提供务实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在过去的25年中,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已经被公认为思想的领导者和可信赖的咨询商,它通过所从事的研究、咨询、市场活动和高层对等交流计划,帮助那些全球性的企业用户建立起市场领导地位。
(一)物联网的传输通信保障——互联网
物联网在“智慧地球”提出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实,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初,很多人就将它与互联网相提并论,甚至有很多人预言,物联网不仅将重现互联网的辉煌,它的成就甚至会超过互联网。不少专家预测,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甚至超过互联网30倍。然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侧重点,有很多说法,下面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解析两者的关系。
说法一:物联网是应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在广州举行的有关科技讲坛上提出,物联网是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相较于互联网的全球性,物联网是行业性的。物联网不是把任何东西都联网,而是把联网有好处而且能联网的东西连起来;物联网不是互联网,而是应用。物联网具备三大特征:联网的每一个物件均可寻址,联网的每一个物件均可通信,联网的每一个物件均可控制。
说法二:中国经济周刊指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站,周刊提到物联网的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联网更像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有“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之说。
邬贺铨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是虚拟的,而物联网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是网络在现实世界里真正大规模的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发源于美国,美国对于互联网有着*的话语权;而物联网才起步不久,因此,中国在物联网方面也享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表1-1所示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表1-1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
比较互联网物联网起源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传感技术的出现与发展面向对象人人和物核心技术及所有者网络协议技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主流操作系统及语言开发商手中数据自动采集、传输技术、后台存储计算、软件开发核心技术掌握在芯片技术开发商及标准制定者手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创新及形式的创新,例如腾讯、网易等面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给予开发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让所有物品智能化
从表1-1可以看到,人类是从对信息积累搜索的互联网方式逐步向对信息智能判断的物联网前进,而且这样的信息智能是结合不同的信息载体进行的,如一杯牛奶的信息、一头奶牛的信息和一个人的信息的结合而产生判断的智能。
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一个物质给你,提供了多个信息源头,那么,物联网则是把多个物质和多个信息源头给你,提供了一个判断的活信息。互联网教你怎么看信息,物联网教你怎么用信息,更智慧是其特点,把信息的载体扩充到“物”(包括机器、材料等)。所以,物联网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连接的是物与物,而物是非智能的。因此,这就要求物联网必须是智能的、自治的、感知的网络,必须具备协同处理能力。
因此,物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是并行的,且相互影响。在重视物联网发展的同时,同样不能轻视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互联网应用,培育新兴产业,积极研究发展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重视移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泛在网
物联网与传感网关系密切,两者可以说互相影响,同等重要。而对于泛在网这个概念,大家倒是有点陌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泛在网和物联网并列排在项目五,有着特殊的含义。物联网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感网的发展和完备上,而泛在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并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的通信为目标。
(三)未来趋势——网络融合
从中国经济角度看,物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落脚点,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国物联网战略的实施,物联网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为中国后金融时代经济快速复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新布局将会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上。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创新的商业模式将出现更多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将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物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传感器,用于动物、植物、机器等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数量将大大超过目前的手机数量,市场巨大。
未来,网络融合将成为趋势,这不仅对业务的整合、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等方面有很大的益处,而且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做了准备。
2010年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主题为“加强网络融合,打造立体通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融合,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图1-5),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融合为物联网未来发展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可以借助融合后的网络平台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推动自身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成熟。
图1-5三网融合
简而言之,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的融合。它是网络实体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还会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等,*终提供给客户一个个性化、自动化、宽带化的网络。在网络实体融合过程中,无线传输发挥重要作用,无线传输网络互联是实现网络融合的重要手段,因此,无线宽带、无线互联正在成为近期业界发展的新热点。而无线传输网络建设也恰恰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之一。
网络融合的概念远不止“三网融合”中提到的三个网络的融合,“三网融合”仅仅是网络融合概念的冰山一角。纵观通信行业近两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些网络运营商已着手与其他网络的融合。例如,中国移动加快物联网与TD的融合发展,并在无锡市建立物联网研究院和物联网数据中心,前者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后者则用以支撑物联网的相关业务。中国移动将物联网与TD技术相结合,形成两大应用:一是物联网和TD终端的结合,实现物联网和3G的融合发展;二是物联网和TD无线城市的结合,打造“TD物联城市”的新理念,实现泛在网络的*终设想。
事实上,网络融合还包括卫星通信与各大网络的融合。尤其在我国,卫星宽带网对我国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的节目收视、网络互联等业务的展开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个问题是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未来物联网发展将会在这些偏远地区实现智能化,促进这些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网络的通畅则更显得重要。图1-6示出了网络融合发展过程。
网络融合的动力不是行政命令,而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也是用户的需求和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业务正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用户的需求正驱动网络融合。网络融合涉及承载网、业务控制、终端应用等多个方面,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融合水平也会提升,这也意味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技术支持。网络融合不仅为现有的网络带来挑战,也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即使是未来的LTE网络,其他后3G、4G网络,它们连接的两端可能是其他如互联网、广播网、物联网,网络融合对于这些未来的网络能否自适应地为其他网络提供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图1-6网络融合发展过程
1?互联网进化
在网络融合的道路上,各型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从而适应网络大融合的发展趋势。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其发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着,对于它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互联网进化论,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峰提出。此说法将现在热门的物联网考虑进去,认为是互联网进化的一部分。
互联网进化论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有很强的方向性,其*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这一目标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互联网进化的*终结果是:*,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第二,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如图1-7所示。
图1-7互联网虚拟大脑示意图
实际上,“智慧地球”(图1-8)互联网与虚拟大脑的理论十分相似。互联网进化论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图1-8智慧地球联网,更是人类大脑的联网,其核心观点是: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将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感觉系统、听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等。而“智慧地球”提出互联地球的人、机器和数据的观点,其核心观点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不论是否存在抄袭现象,物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密切联系都是毋庸置疑的。物联网需要传感器端点采集信息并经由互联网或其他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处理(云计算),*终实现用户终端的远程控制。物联网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物联网的孕育和发展离不开现有互联网的技术支持,通常作为物联网中枢的云计算就是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
2?泛在网、物联网和网络融合
由之前的介绍可知,泛在网就是无处不在的互联,把“无处不在”的特征扩展到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中,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会带来许多变化,包括终端产品种类的增多、运营产业组织模式的多样化等。
构建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已成为全球趋势,而物联网正是进一步发展的桥梁。从E社会(Electronic Society)到U社会(Ubiquitous Society,泛在社会)(图1-9)是一条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演进的路线,也是物联网所要实现的目标。U社会里,要实现“4A通信”(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即能够实现任何人和任何人、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的通信与联系,与E社会相比,多了任何事物,这正是物联网所带来的变化。部分国家的U社会计划,无论是中国的感知中国、美国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和I-Japan,还是韩国的U-Korea和I-Korea,都或多或少体现了这个无处不在互联、感知的思想,这正是物联网所需要实现的。
图1-9E社会人人互联U社会——人物大互联
U社会需要一个泛在网,泛在网意味着无处不在的互联,信息的无处不在,这正是物联网所要做的事情。物联网把信息贯穿到生产及生活各个方面,大规模的应用将会有效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成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为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过渡,这也是网络从虚拟走向现实、从局域走向泛在的过程。物联网实际上就是信息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和智能化。从虚拟走向现实指的是从传统的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走向由物联网所构建的物与物、人与人及人与物连接的现实世界。从局域走向泛在指的是打破各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特定局域网壁垒,实现跨行业、跨平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
3?融合的前景
网络融合将会带来广阔的天空,无论是终端、网络,还是平台,都将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融合后的市场规模将是单一领域的数倍,同时,网络融合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这一融合的领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物联网来说,大的网络的融合背景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随着中国物联网战略的形成,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都已经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厂商还是运营商,都将未来业务发展的核心布局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上。
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能服务于全球各行各业的信息共享需求,同时,一些新技术产业作为物联网建设的基础产业,其本身也将创造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存在技术研发不够、区域分布不平衡、整体投资不足、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
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中国物联网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网络融合的浪潮中,芯片技术和电子标签应用与研发将提速,产业将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应用驱动。未来产业投资出现新的机遇,跨产业链互联将催生新的投资项目,业内领先的企业将成为投资者追捧的主要目标。物联网将不仅仅与现有的通信传输网络融合,而且与嵌入式系统融合的现象也很突出。云计算、传感器技术等将会给嵌入式系统带来更多机遇,各种嵌入式设备如何无缝、无线地接入现有网络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产品的互联、系统可堆叠和开放的架构、符合开放标准的接口等都是对嵌入式系统发展的要求。
作者: 信善林
简介:
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早、*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将它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间(533~543年),书中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多种,农谚20多条,也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贾氏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酿酒、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养殖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的加工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内容。其中,卷4、卷5的31~55篇中,属于林业的内容有23篇,占全书的25%。在这23篇中,分为4类:*类为栽种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和竹等,第二类为栽种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第三类为栽种蓝、紫草、红蓝花栀子等花开类植物;第四类为伐木类。从整体看来,有关林业的内容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用材树种的习性、采种、育苗、种植、抚育、伐木技术、用途和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栽培管理、果品采收技术。《齐民要术》的树木繁殖、果实储存、果树开花期防霜冻、大树移栽、育苗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一直延用到现在。《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包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齐民要术》中的生态学知识、林木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四部分。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方面,《齐民要术》指出了种树的重要性。在林业经济方面,通过引经据典,列举靠植树可以致富的事例,种树致富者“与千户侯等”,种树可以一劳永逸“其利十倍”,得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来说明种树的长期效益。在林业生态方面,引用《仲长子》的话“丛林之下,为仓庚之坻”来阐述森林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另外森林还具有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护环境的作用。《齐民要术》具有丰富的生态学特征,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农业生产中要善于利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注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持生态平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态学原理,具有现代生态学的一些普遍特征,对于当代农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齐民要术》记载了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榛、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的栽培技术。记述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竹等十余种林木,并伐木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果树及用材树种的生长习性、采种方式、育苗方式、种植技术、抚育模式、伐木技术,主要用途和经济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技术、果品采收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结合《齐民要术》中的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杏、梨、奈、林檎、柿、安石榴、椒等果树和林木种植技术,对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阐述了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管理、收获、收藏、加工等方面,对《齐民要术》种植栽培技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育种栽培技术、经济产业发展、饮食保健、生态高效、加工等方面,对我国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同时表明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齐民要术》中所记录的林木果树栽培、管理、加工利用等方面丰富宝贵的经验、技术至今仍在流传使用,其中所阐述的种植林木的重要性也符合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总书记在参加2016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历史证明,大力发展林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绿化山川,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更好的发掘、学习和研究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对今天的林果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 金亚男
简介: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惠农政策,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使广大新型职业农民朋友,编写了《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一书,用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通用教材。本教材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面介绍了国家*农业直补、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土地征用补助、土地确权、电子商务、畜牧养殖等惠农政策及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供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用,即可作为农业工作者以及农村基层干部了解国家优惠政策参考用书。
作者: 杨愉
简介: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庄桂玉
简介:
为了适应养牛生产和防疫工作的需要,笔者编写了这套《养牛防疫消毒技术指南》丛书。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消毒基础知识、消毒常用药物和养殖现场包括环境、场地、圈舍、畜(禽)体、饲养用具、车辆、粪便及污水等的消毒技术、方法以及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等知识,内容比较全面,力求反映国内外有关的*科技成果,突出怎样消毒,如何防疫,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可供广大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目录】
*章 牛场消毒 1*节 消 毒 1一、消毒的概念 1二、消毒的意义 1三、消毒的种类 1四、消毒的方法 2五、牛场消毒的误区 5第二节 常用消毒设备 7一、物理消毒常用设备 8二、化学消毒常用设备 18三、生物消毒设施 24四、消毒防护 26第三节 常用的消毒剂 29一、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30二、化学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32三、消毒药物的使用方法 38四、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39五、消毒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44六、常用化学消毒剂 48第四节 消毒效果的检测与强化消毒效果的措施 64一、肉牛场消毒效果的检测 64二、奶牛场消毒效果的检测 66三、强化消毒效果的措施 69第五节 养牛场的消毒规程 70一、环境消毒 70二、车辆、人员和用具、设备的消毒 71三、牛体消毒 72四、发生疫病时的紧急消毒 73第二章 牛场的隔离卫生 74*节 完善牛场的隔离卫生设施 74一、科学选择场址和规划布局 74二、合理设计牛舍和配套隔离卫生设施 78三、加强牛舍环境控制 83第二节 加强牛场的卫生管理 86一、牛场饮水的卫生管理 86二、牛场饲料的卫生管理 88三、牛场空气的卫生管理 90四、牛场的杀虫和灭鼠 92五、牛场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97第三节 牛场的驱虫 103一、驱虫药的选择 103二、驱虫药物使用方法 104三、驱虫时注意事项 105第三章 牛场防疫制度化 107*节 建立科学的牛场防疫体系 107一、牛场防疫制度的建立 107二、牛场的防疫计划 109第二节 牛常见疫苗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115一、牛常用的疫苗 115二、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118三、其他牛用疫苗及使用方法 120四、牛场免疫程序的制定与实施 121五、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123第三节 牛病的药物预防 123一、规范使用各种兽药 123二、牛常用药物及用法 137参考文献 146
【免费在线读】
*节 消 毒
一、消毒的概念 消毒就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 原微生物。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一般是指无生命的物体及其表 面。但近年来,将清除或杀死动物体表皮肤黏膜及浅表体腔的有害 微生物也称为消毒。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的所 有微生物,是一种彻底消毒措施。二、消毒的意义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开展综合性防制的重要措施。其目 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 传染病的发生和继续蔓延,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当前疫病较为 复杂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和搞好消毒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 现实意义。三、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可把消毒分为如下 3 种。(一)预防性消毒(又称定期消毒)在没有发生疫病时,以预防感染为目的,进行经常性的消毒,
养牛防疫消毒技术指南
消灭生活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原体。预防性消毒的重点是牛 舍、饮水、栏圈、饲养用具、运输工具、活牛交易所、牛产品加工 场、仓库、工作服、鞋帽、器械等。(二)紧急性消毒 在发生流行疫病时,直到疫病扑灭之前(即疫情发生期间)所 进行的消毒称为紧急消毒(又叫随时消毒)。这种消毒可以减少或 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由于病牛的排泄 物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反复多次消 毒。消毒前应封锁管制。在解除隔离或封锁前,对隔离病牛用的圈 舍,每天应消毒一次。凡与病牛接触过的和能使传染病蔓延的器物 和排泄物,如栏舍、墙壁、饲养工具、垫草、粪便、污水和工作人 员的衣物、器械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消毒药的浓度也要比 预防消毒适当提高。如必须带畜消毒时,则应选择对人畜无害的消 毒药物。(三)终末消毒(又称巩固消毒) 发生传染病以后,待全部病牛处理完毕,即当全部牛群中的患 牛痊愈或*后一只牛死亡后,经两周再没有新的病例发生;或在 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巩固前期的 消毒效果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所以又叫善后消毒或巩固 消毒。四、消毒的方法(一)物理消毒法1. 机械清除与消毒 主要是通过清扫、冲洗、洗刷、通风、过滤等机械方法清除环 境中的病原体,是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杀灭病 原菌。在发生疫病时应先使用药物消毒,再机械消毒。 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 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 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持无菌状态。
*章 牛场消毒
2. 干热消毒 是指通过焚烧法、灼烧法、热空气消毒法,以达到消毒的 目的。 (1)日光消毒法 是指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光谱中的 紫外线、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造成干燥等,使病原微生物灭活而 达到消毒的目的。 (2)火焰或焚烧消毒 通过火焰喷射器喷火或焚烧处理达到彻 底消毒的目的。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焚 烧消毒,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3)煮沸消毒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 1~2 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孢则需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孢需煮沸 30分钟,破伤风芽孢 3 小时,肉毒杆菌芽孢 6 小时。金属器械消毒, 加 1%~2% 碳酸钠或 0.5% 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 菌力。棉织物加 1% 肥皂水 15 升 / 千克,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 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的 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 隙,以利对流。 (4)流通蒸汽消毒 是将不能煮沸而潮湿的物品放入蒸笼或特 制的柜内密封后,充入蒸汽,一般 30 分钟左右即可达到消毒的目 的。 (5)巴氏消毒 加温到 60℃经 30 分钟称为低温巴氏消毒,加 温到 85~87℃经几分钟为高温巴氏消毒。此种方法经常用于牛奶的 消毒,既可以杀灭或灭活病原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 (6)高压蒸汽消毒 是指用高压高温的蒸汽,使病原微生物丧 失活性的一种消毒方法。常用于耐高湿热的物质,如培养基、玻璃 器皿、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 (7)干热灭菌消毒 利用热空气灭菌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如控 制在 140~160℃维持 2 小时可以杀死全部细菌和芽孢。一般使用电 热干燥箱。3. 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两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
养牛防疫消毒技术指南
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 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 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 2 100~3 280 埃(编者注:“埃”为长度单位,1 埃 =10-10 米 =0.1 纳米),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 2 000~3 000 埃,以 2 500~2 650 埃作用*强。对紫外 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强,细菌芽孢次之,细菌繁殖体*弱,仅少 数例外。紫外线穿透力差,3 000 埃以下者不能透过 2 毫米厚的普 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水的穿透力 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物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 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 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暴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 作用,仅 39% 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需较长 时间暴晒。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 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二)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其蛋白质 变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目前常用的有含氯、氧化、碘类、醛 类、杂环类气体、酚类、醇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三)生物消毒法 *常用*简单的消毒方法,主要消毒大量废物、污物、粪便 等,但消毒作用的时间较长。其方法是将废物、污物、粪尿堆积在 一起,表面加盖约 10 厘米厚的土泥或喷洒消毒药液,经 3~6 周的 时间,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热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幼虫及虫卵。(四)综合消毒法 综合消毒法就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消毒方法综 合起来进行消毒,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作者: 蔡英明
简介: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说:“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又说“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朝代有更替,时空虽变换,而足用安民思想,永世不变。当今时代,足用安民思想,却又赋予了创新内涵。机械化使农民耕种更多的土地,技术创新使农民生产更多的的农产品,信息和物资的高速流通使农产品都变成了商品,农产品数量已不再是衡量贫富的标准。这种由足用安民到富足安民的过渡,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货殖》中已有预见性论述。民生有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商贸,农业为*产业。农业有三大项目:种植、养殖和加工,种植为*大项。种植获利有四个因素:产前选项、产中技术、产中管理和产后营销。*不高价,是因为产前的选项不准确。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种蓝十亩,敌谷田一顷”,而种紫草,则又“其利胜蓝”。第二不高产,是因为产中的技术不先进。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关于技术的篇幅占绝大部分。第三不省钱,是因为产中的管理误工。农业生产*的投入不是施肥、浇水、打药、地租等,而是雇工。如何节省雇工开支?一是器械使用: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九真庐江不知牛耕,每致困乏”;二是管理不怠: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盖言勤力可以不贫”;三是简化技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每项技术都力求简单实用,以便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广大农民应用。第四不增值,是因为产后的营销不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圣者所非,日富岁寒,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又说“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段文字的意思是:农产品来自于生产,生产是本,营销是末,应重本而轻末。第二段文字的意思是:营销虽然不是本,但营销比生产更容易致富。农民需要卖高价,却掌握不了产前选项诀窍;农民需要获高产,却掌握不了那些复杂的技术;农民需要省工省钱,却掌握不了产中管理办法;农民需要市场畅销,却掌握不了产后营销技巧;更何况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又缺少时间和资金呢?本书以较短的篇幅,为农民兄弟提供了至简至易的创新思路和办法,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闲来无事看上一篇就能入门,让他们从“庄稼不收年年种”的无助心态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从高投入、低产出和沉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作者: 彭友良
简介:
大会论文编辑组对所收集的论文和论文摘要进行了编辑。包括:大会报告、真菌及真菌病害、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病毒及病毒病害、线虫及线虫病害、植物抗病性、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种子病理与杀菌剂等内容。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植物病理学工作者在植物病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病害防治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 王乐义
简介:
《齐民要术》用了16个篇幅记述了北魏时期的蔬菜生产及技术。蔬菜生产发展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时候便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蔬菜产业是由各相关部门行业围绕生产而形成的体系。《<齐民要术>与蔬菜产业发展》这本书,严格地说,应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蔬菜开始写,因为之前的蔬菜生产不能称之为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渊源,都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不知从哪里来,就不知到哪里去”,何况这本书又是为了促进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之目的。只有回到蔬菜发展的历史当中去,掌握和了解蔬菜产生、发展及《齐民要术》诞生后对其产生影响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齐民要术》在未来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书的内容一直追溯到我国蔬菜的起源。《齐民要术》作为世界性农学巨著,其诞生对后世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是全面、广泛且恒久而深远的,绝不限于一时一地,也不是均衡的。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门类之间又呈现出很大的差别,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上这种差异又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因此,只有借助于典型,选择那些具有多方面代表性的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优势区域去分析和探讨,才更有助于《齐民要术》对蔬菜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寿光是农圣贾思勰的故乡,《齐民要术》就诞生在寿光,寿光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齐民要术》对一个地区近距离长时期影响的结果。寿光历史上就有蔬菜种植的习惯和传统,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发挥着引领作用。蔬菜产业自发展之始,寿光就是全国效仿的榜样,或者说,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就是从寿光兴起的。书写《齐民要术》与蔬菜产业发展,寿光是无法绕开且又必须对准的聚焦点。该书分为三个层次,四个部分。*个层次是《齐民要术》与蔬菜生产发展。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齐民要术》诞生以前的蔬菜产生发展过程的追溯和对《齐民要术》本身的理解,这主要是为了便于之后所阐述内容的理解。二是介绍了《齐民要术》诞生后对我国古代蔬菜生产发展的影响。三是《齐民要术》对近代蔬菜生产发展的影响。对这一层次的阐述,重点是寻找《齐民要术》及其对蔬菜生产产生影响的发展规律。第二个层次是《齐民要术》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以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为例,全面的介绍了在《齐民要术》影响下的蔬菜产业发展过程、社会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蔬菜产业成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这一层次的阐述,重点是总结《齐民要术》对促进蔬菜生产发展影响的规律性认识。第三个层次是《齐民要术》对蔬菜产业再发展的影响,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即《齐民要术》对以走向合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和以走向联合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的影响。在这一层次的*后还对现代农业建设应该走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也是的写作重点,占用了篇幅的一半以上。《齐民要术》的作用存在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之中,也只有实现蔬菜产业的再发展《齐民要术》的影响作用才有说服力。作者书写这本书的立意就是想通过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的改革,建立起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齐民要术》也借助这一平台来共同促进蔬菜产业再发展。因此,作者没有过多的纠缠于《齐民要术》与蔬菜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是以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主线进行阐述。这样做并不是说《齐民要术》对未来现代农业或蔬菜产业发展不重要,而恰恰相反。历史一再证明,《齐民要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日益得到重视的,在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齐民要术》很多优秀的农学思想不仅是解决“石油农业”带给人类当下危机的方案,也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借鉴,《齐民要术》必将会成为一部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的实用工具书。
作者: 庄桂玉
简介:
为了适应养兔生产和防疫工作的需要,笔者编写了这套《养兔防疫消毒技术指南》丛书。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消毒基础知识、消毒常用药物和养殖现场包括环境、场地、圈舍、畜(禽)体、饲养用具、车辆、粪便及污水等的消毒技术、方法以及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等知识,内容比较全面,力求反映国内外有关的*科技成果,突出怎样消毒,如何防疫,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可供广大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目录】
*章 消毒基础知识 1*节 消 毒 1一、消毒的概念 1二、消毒的类型与方法 2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4四、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6第二节 常用消毒设备与器械 7一、物理消毒常用设备 7二、化学消毒常用设备 17三、生物消毒设备 22四、消毒防护 25第三节 化学消毒剂 28一、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28二、兔场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使用 30第四节 兔场主要消毒项目 32一、人员进舍的消毒 32二、场区和环境的消毒 33三、设备及用具的消毒 33四、兔群消毒 37五、污水与粪便污物消毒 38六、饮水消毒 38养兔防疫消毒技术指南七、垫料的消毒 39八、发生疫病后的紧急措施 39第二章 兔场的防疫 41*节 兔场建设要科学 41一、场址选择 41二、规划布局 43三、合理布局 45第二节 兔舍的环境要求与环境控制 47一、兔舍环境要求 47二、兔舍的环境控制 49第三节 搞好兔场环境卫生 52一、绿化环境 52二、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53三、防止噪声 54四、加强环境卫生的监测 54第四节 建立健康兔群 55一、坚持自繁自养 55二、建立消毒制度 55三、经常观察兔群 56四、制定合理的防疫隔离制度 56五、定期驱虫 57第五节 兔场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57一、家兔饮水的卫生要求 57二、防止饮水污染的措施 58第六节 饲料卫生安全与控制 59一、家兔精饲料质量安全控制 59二、肉兔饲草产品卫生质量控制 66目录第三章 兔场的免疫 71*节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71一、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 72二、兔场参考免疫程序 74第二节 家兔常用疫苗的应用 78一、兔用主要疫(菌)苗及其使用方法 78二、疫苗的保存与使用 82第三节 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及接种后的观察 84一、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84二、疫苗接种后的观察 86第四节 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86一、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86二、免疫抗体监测 88三、家兔免疫效果的评价 89四、家兔免疫失败的原因 90第四章 兔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94*节 兔病的药物预防 94一、常用药物及分类 94二、家兔给药的方法 99三、兔病的日常处理程序 103第二节 家兔驱虫、杀虫与灭鼠 104一、家兔驱虫 104二、兔场杀虫 117三、兔场灭鼠 118第三节 兔场粪污与病死兔的无害化处理 118一、粪污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18养兔防疫消毒技术指南二、解决粪污的主要途径 120三、病死兔的无害化处理方案 120参考文献 123
【免费在线读】
*章 消毒基础知识
一消毒基础知识
*节 消 毒
养殖业*的杀手是疫病,尤其是传染性疫病,它可以引起大 批畜禽的死亡,也可以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降低饲料转化率, 大大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 性疫病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预防和控制疫病的流行, *有效的手段是免疫和消毒。免疫具有针对性,免疫苗毒株类型与 疫病毒株类型相一致时,保护率相当高,是疫病防治中非常重要并 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疫病千变万化,毒株种类繁多,使疫苗的 保护范围受到限制,而且有时疫苗的出现往往是滞后于疫病的发 生,有些疫苗的使用并不完全保证疫病不产生新的变异。这时我们 就需要采取另一保护范围更广、控制疫病同样非常有效的措施—— 消毒。一、消毒的概念 消毒就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杀灭外界环境和 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将传播中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 除,使传播媒介无害化。 动物传染疫病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群。要控制动物传染病,必须解决好三个环节的问题:控 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动物。消毒从前两个环 节入手,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大大减少,并防止病原微生物从一
养兔防疫消毒技术指南
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杜绝一切传染来源,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是综合性预防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应该树立正确的 消毒观念:消毒胜过投药,消毒可以减少投药,投药不能代替消毒。 选用好的消毒剂,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兔场必须制定严格 的消毒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二、消毒的类型与方法(一)消毒的类型 按照消毒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预防消毒 即在平时对兔舍、兔笼、饮水器、食盆和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2. 随时消毒 当兔场发生传染病时或个别兔发病时,为及时消灭从兔体内排 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3. 终末消毒 在病兔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锁封之前,为 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二)消毒的方法1. 物理消毒法 (1)机械性消毒 用机械性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 病原体,是*普通、常用的方法,清扫洗刷,经常清扫粪便、污物、 洗刷兔笼、底板和用具。 (2)火焰消毒 用火焰喷灯喷出的火焰来消毒,通常喷灯的 火焰温度达到 400~800℃,可用于消毒兔笼、笼底板、产仔箱等, 消毒效果好,但要注意防火。 (3)煮沸消毒 经煮沸 30 分钟,一般生物可被杀死,适用于 医疗器械及工作服等的消毒,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碱。如 1%~2% 的 小苏打溶液、0.5% 的肥皂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等,可使蛋白、脂肪
*章 消毒基础知识
溶解,防止金属生锈,提高沸点,增强杀菌作用。 (4)阳光、紫外线、干燥消毒 即通过日光暴晒消毒。日光中 紫外线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引起的干燥亦 有杀菌作用。家兔的巢箱、垫草、饲草等在直射阳光下照射 2~3 小时, 可杀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2. 化学消毒法 常用化学药品的溶液来进行消毒。化学消毒的效果取决于许多 因素,如病原体抵抗力的强弱、所处环境的情况和性质、消毒时的 温度、药剂的浓度、作用时间的长短。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 选择对该病原的消毒力强,对人、畜的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的物 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作用,又要价廉 易得和使用方便等。常用熏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喷雾消毒法和饮水消毒法等。 (1)熏蒸消毒法 将消毒药物加热或用化学方法,使药物产生 气体,扩散至各处,密闭一定时间后,通风。如用福尔马林、过氧 乙酸等熏蒸。用福尔马林熏蒸时,按每立方米空间 12 毫升福尔马林、6 克高锰酸钾的比例配齐。将福尔马林放入金属容器中,面积较大 时,多点分放,密闭所有门窗,由里向外逐个加入高锰酸钾,迅速 离开,关闭门窗,密闭 24 小时后通风换气,至无福尔马林气味后 方可进兔。 (2)浸泡消毒法 将消毒药品按比例配成消毒药液,将需消 毒的笼底板等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洗净 后晾干。 (3)喷雾消毒法 将消毒药物按规定配成一定比例,用喷雾器 喷雾空间、兔笼、墙壁及兔体。(4)饮水消毒法 将消毒药物按规定比例加入水中。3. 生物消毒法 (1)生物热消毒 主要用于污染粪便的无害处理,兔场应该将 兔粪和污物集中堆放在离兔舍较远的偏僻处,使粪便堆沤后利用粪 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使粪堆的温度达 70℃以上。经过一段
养兔防疫消毒技术指南
时间。可以杀死病毒、病菌、球虫卵囊等病原体而达到消毒目的, 同时又保持粪便的肥效。 (2)发酵池发酵 在兔场围墙外修建数个发酵池,大小根据养 兔数量而定。池壁和池底用砖砌、水泥抹面,再用防渗水泥处理, 保证其不渗水。然后将每天清扫的兔粪、污物等倒入池内,池满时 在粪便表面盖一层杂草,上面盖 10 厘米厚的土,冬季发酵 1~2 个 月即可作为肥料使用,夏季 2~3 周即可使用。 (3)堆积法发酵 在距离养兔场生产区 100~200 米的地方设 立堆粪场,挖深 20~30 厘米、宽 100~150 厘米的浅沟、长度视兔 场规模而定,先在沟底铺 20~25 厘米的秸秆,其上堆准备发酵消 毒的兔粪、垫草、污物等,厚度 1~1.2 米,然后在粪堆上盖 10 厘 米厚的谷草,谷草上再覆盖 10 厘米厚的土。夏季堆积 3 周左右即 可发酵成功,可以作为肥料使用。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一)消毒剂的剂量(消毒强度和时间) 消毒剂的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 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 是指药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强度与作 用时间的乘积为剂量,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 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 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在一定范围内时间与强度之间可以互相增减达到互补。为了保证消 毒效果,满足所需要的作用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消毒处理的剂量是 杀灭微生物所需的基本条件,在实际消毒中,必须明确处理所需的 强度和时间,并在操作中充分落实,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温度 温度不仅是热力消毒的决定因素,对其他消毒方法亦是重要因 素。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 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学
作者: 王国强
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日光温室环境与建造技术、卷帘机与棉被、热风炉、节水灌溉装备、通风换气设备等进行了阐述,具有较高的专业价值和实践与理论参考意义,推荐出版。本书主要围绕日光温室环境与建造技术、卷帘机与棉被、热风炉、节水灌溉装备、通风换气设备等进行了阐述,具有较高的专业价值和实践与理论参考意义,推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