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7 项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相关结果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作者: 姚新生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简介:内 容 提 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原 理和特点,并深入讲解了这些分析手段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 的应用,书中内容丰富,选例精当,附有练习题和答案,本书可 供制药、药学、中药、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 化学、药学、化工人员参考。
Pharmacokinetics Antimicrobial agents:Principles·Methods·application
作者: (德)[屈默勒]H.P.Kuemmerle等著;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译
简介:内 容 提 要 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目前已成为临床药理学 和临床药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确定合理的治疗方 案、科学地评价临床疗效提供依据。作者在阐述药物动力学理论、模 型及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临床常用各类抗微生物药物 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药物动力学表现及其 临床意义。作者还对药物动力学种属差异和动物模型做了深入探讨,介 绍了通过种间排列技术解释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结果的基本方 法。 本书系统性、科学性强,反映了当前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 发展动态,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作为药学、临床医学、临床药 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和医院药师及大专院校师 生的参考用书。
胃肠癌手术图谱
作者: 李乃卿主编
简介:内 容 提 要 胃肠道癌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地危及人们的 身体健康。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外科手术治疗。本图谱根 据临床实践需要,编绘了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十余种规范性 手术操作术式,试图在无瘤技术原则的指导下,达到手术操作规 范合理、可靠实用。为了便于理解手术方式设计的原理,在第一 章的彩图中绘出了解剖学基础结构。内容还涉及到手术适应证,以 及麻醉和体位。全书共插图260余幅,文字说明力求简单明了。 本图谱较适用于广大地、县级医院,以及肿瘤外科专业低年 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
人的优逝
作者: 陈元伦等编著
简介:购买方法:点击“蓝色文字收藏品”或者“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购买说明:此书为绝版图书,售价高于原价作者:陈元伦等编著 页数:212 出版社: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医用检验仪器原理、构造与维修
作者: 刘凤军主编
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原理、构造与维修。全书共分12 章,内容包括生物显微镜、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计、自动生化分析仪、尿 液分析仪、酸度计与滴定仪、钾钠离子分析仪、血液气体分析仪、血细胞计 数器、分离分析仪器、医用检验仪器的维修和医用检验仪器的管理与计量 检定等。重点介绍常用的、大型的、复杂的、智能检验仪器。 本书以阐明仪器原理为主,系统介绍了各种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 理。为了满足实际需要,书中尽量全面地介绍各种常用检验仪器,并在典 型仪器选型上,尽量选择目前中级以上医院配备数量多、使用情况比较好 的机型。另外本书还注重仪器的维修方法和典型故障的分析,把一般故障 和特殊故障、一般分析和系统分析结合起来,使仪器故障维修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为了普及医疗仪器计量知识和适应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本书还 增加有关医学检验仪器计量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工程(维修)专业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 从事医疗仪器使用、维修和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片断: 将被观察的物体AB置于物镜前的物方焦点F1稍外的地方,物体AB发出的光线经 物镜O1放大后成一倒立实像A’B’于目镜前焦点附近,再经目镜O2放大后,我们就可以获 得一个经两次放大的倒立虚像A”B”,该虚像呈现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 二、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反射镜四个部件。严格 地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核心组成部件,它直接决定或影响着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和 光学性能,人们常将它比喻成显微镜的心脏。 1.物镜的种类 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低倍物镜:它通常由一组双胶合透镜组成,放大率为3~6×,数值孔径为0.04~ 0.15,如图1-2)a)。 (2)中倍物镜:由两组双胶合物镜组成(称为李斯特物镜),放大率为5~25×,数值孔径 为0.15~0.40,如图1-2(b)。 (3)高倍物镜:由一个前片和两组双胶合物镜组成(称为阿米西物镜),放大率为25~65 ×,数值孔径为0.35~0.85,如图1-2(c)。 (4)浸液(高倍)物镜:其结构更为复杂,在高倍物镜的前片镜和中组镜之间加了一个正 弯月形透镜。物镜使用时前片必须浸在油或水里,放大率为90~100×,数值孔径为1.2~1.5, 如图1-2(d)。 必须注意,浸液物镜设计时已考虑到所用的浸液,相应浸液随仪器附给(蒸馏水除外), 不能随意选用。 物体经过透镜后,可望获得一个形状与原物相似、颜色相同的清晰像。然而,由于多种因 素的影响,使像的形状和颜色与理想的像总是有差别,这种差别,叫像差。像差的存在,直接 影响像的清晰度或物像的相似性。根据像差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分为球差、色差、像散、 彗差、场曲和畸变等。 按像差的校正情况,显微镜的物镜又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及平场物镜三 大类。 (1)消色差物镜:这类物镜校正了轴上点的位置色差和球差,并使近轴点消除了正弦 差,但不能消除色球差。二级光谱和场曲较大,故不能用于重要的研究工作和显微摄影。 (2)复消色差物镜:这类物镜的某些透镜采用荧石作材料,二级光谱校正较好,因此物 镜的像质较优。但其倍率色差并不能完全校正,在倍率色差大于1%时,要用目镜补偿,不过 其场曲仍然较大。 此类物镜结构复杂、材料稀少、加工困难大,致使造价昂贵。但由于它成像质量极佳,在 相同倍率下具有更大的数值孔径,对光源无苛刻要求,通常为研究型万能显微镜所采用。 (3)平场物镜:在系统中加入厚弯月形透镜可校正像面弯曲,这类物镜称为平场物镜。 与普通物镜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视场显著增大,在物镜像平面上的线视场可达25mm,并 且工作距离也有所增长。平场物镜常用于广视野观测及显微摄影。 2.物镜的识别 物镜的特征参数通常刻于镜头的外壳面,如图1-3所示。图中,(a)为10倍物镜,数值孔 径为0.25,机械筒长为160mm,所用盖玻片为0.17mm;(b)为100倍物镜,数值孔径为1.25, 机械筒长和盖玻片厚度分别为∞和0.17mm,“油”表示油浸物镜。对平场、消色差或复消色 差等光学性能,也用特定字符表示于镜壳上。因此,用户一看镜壳即可知道该物镜性能。 (二)目镜:显微镜的目镜实质上是一个放大镜,它用来观察被物镜放大了的像(中间 像)。目镜的结构较物镜简单,通常由2~6块透镜分两组或三组组成,筒上端与眼接触的称 接目镜,下端靠近视野的称会聚透镜或视野透镜,有放大作用。在目镜的物方焦面处设置一 视场光阑用以限制物方视场大小,物镜的放大实像就在这个光阑面上成像,光阑面上可以安 置目镜测微器或目镜指针。 目镜属于小孔径大视场系统,轴上像差可不予考虑,而应校正轴外像差。显微镜常用的 目镜有: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补偿目镜、平场目镜、平场补偿目镜、广角目镜、摄影负目 镜等。
化学计量学简明教程
作者: 胡育筑主编
简介:
进口药品手册
作者: 赵克健编
简介:内 容 提 要 本手册精选收载了在我国医药市场覆盖面较宽的,在 医患者中影响较大的进口药品700余种,分别简明扼要的 介绍其中外文名称、别名、生产国别、成分、含量、药理作用 与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是为广大医药 工作者提供的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书。
实用医学论文写作与技巧
作者: 史继学等主编
微量元素与临床
作者: 傅永怀编著
简介: 内 容 提 要 当前,随着元素医学和医学元素学的兴起和发展,微量 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掀起了一个世界性高潮,这主要是由于 体内很多重要物质,例如酶、激素、维生素、细胞核内的酶等 要发挥它们的作用,都离不开生物微量元素,尤其是金属元 素的参与。 纵观海内外有关微量元素的文献报道,不仅基础研究 层层深入,各科临床实践也取得丰硕成果。本书共分六章三 十四节,着重讨论十四种必需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和功 能及其缺乏、过剩或平衡失调的致病机理、防治措施和微量 元素与内、外、妇、儿、皮肤、肿瘤、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临 床科室的密切关系,还讨论了微量元素在膳食营养、生长发 育、抗衰老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作了 系统介绍。因此,本书最适合各科医护人员参考和关心微量 元素与健康的广大读者阅读。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学
作者: 施曼绮主编
简介: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专著。作者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 最新临床研究于一体,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银屑病的病因、流行、临 床表现、病理、诊断,重点在治疗特别是中医治疗。本书适合广大的临床工 作者,对银屑病患者也有裨益。
全息医学大全
作者: 李莱田等主编
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以全息医学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为编写宗旨,尽最大限度地 将趋于完善的全身全息元和临床应用方法收载进来,以利这一学科的发展。 全书以人体体表部位为全息单位,分别叙述,共分28章。主要章节有:信息 论基础;中医理论的全息思想;中医全息诊断与辨证施治;头面部全息诊疗 (包括头、颜面、眼、鼻、口腔、人中、舌、耳);躯干部全息诊疗(包括胸、 背俞、夹脊、腹、脐);肢体部全息诊疗(包括手、腕、踝、尺肤、长骨、指 甲、足);小儿全息推拿及全息心理诊疗,全息用药方法、全息医学的前景与 展望。 全书文字简炼、图文并茂,可供临床医师参考,也可供家庭保健治疗考。 片断: 第一章全息医学的基本理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物理学家噶伯(Gabor)用一个参考波与信息载波相干,在底片上 获得了能再现信息的振幅和相位两个物理量的干涉图像,这一发现经过理论研究和深入反 复的实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全息术,很快被应用到X射线立体显微技术,全 息照像、激光储存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以激光全息为例,其最大特点是这种激光全 息照像的底片被打成多少碎片,每个碎片仍能呈现出整个物体的影像,换言之,也就是说 在每个碎片上仍保留着整体物像的全部信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生物和医 学家们的重视。当他们以全息的观点来重新审视那早已熟知的生物界与人体奥秘时,惊奇 的发现已进化了若干万年的人体中也早已蕴藏着这种特性,特别是传统的中国医学对人体 的这种固有特性早已用两千年前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并成为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成份, 这也就是全息医学所以称为中医新分支学科的原因。也就是说全息医学的胚胎早已在传统 中医中孕育了数千年,只不过到了1989年由山东医科大学李莱田教授将此与全息理论自 觉的结合起来,先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发表了“全息医学概 论”后又出版了专著《全息医学》,提出了全息医学的概念及一系列内涵,使这孕育数千 年的全息医学呱呱坠地,作为一门新中医分支学科独立于医学之林。首先我们看看蕴藏在 人体上的全息特性。 第一节人类躯体的全息特性 进化了数以万年计的人类躯体亦符合其他物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全息现象虽然甘世纪 才被人们发现,但在人体中却早已蕴藏而且数千年前人们已经自发的发现和运用了这种内 在关系以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并应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和繁衍作出了贡献。 古代东方以思辨为主要形式的阴阳、五行、八卦说的哲理中就充满了全息思想,公元 前1100年前《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 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 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种基本元素以“土”为主,金、木、水、火、土,按照相生、 相克的变化规律制约着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当然人体的变化亦不例外,阴阳学说是用阴 气和阳气的矛盾对立来解释自然和人体,也就是说阴阳与人体和万物之间是全息的,人体 或万物的变化是“阴阳”与“五行”的组合。“八卦”源于殷周,主要思想载于《周易》, 该书从人们生活最常接触的自然界8种东西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即:天(乾三),地 (坤三),雷(震三),火(离三),风(巽三),泽(兑三),水(坎三),山(艮三)。其中 天地为总根源,产生雷、火、风、泽、水、山,因此“乾”、“坤”在八卦中占有独特重要 的位置,故俗语中常有“定乾坤”的说法,在这里阴、阳两爻变化万端,反映了宇宙和人 体变化万千的全息关系。 “一粒砂子可以看见大千世界”,是道家全息思想最好的概括,老子曰:“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法”即效法,是“四大” 之间全息性的“同义词”。 在我们站立的地球的那一面,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米利都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约公 元前624~547年)就提出水为万物的始基,一切东西都由水构成,又复归于水,或者说 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宇宙”。米利都派的另一个代表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1~546 年)更进一步观察到了生物重演现象,他认为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这种动物就是 鱼,因为人在最初的时候很像鱼,这是生物全息思想的最初萌芽。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最早的经 络学专著。在中医最早最完整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约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在整 体观念原则的指导下,论述了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阐明了人体脏腑之间,脏 腑与体表之间,人体局部与整体之间,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 方面的全息相关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 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至其月郭 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 理薄。”这里反映了天人感应的全息思想。
中药辞海.第三卷,[11画~17画]
作者: 赵守训主编
心脑血管急症临床手册
作者: 赵忠印,赵彦芬主编
简介: 内 容 简 介 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群的发病和死因中居各种疾病之首。本书介绍了各种常 见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脏骤停、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肺心病、急性心 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以及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同时也把有关急症的临床 检查、操作、意义以及用药的新技术、新进展,如超声波、核医学、CT、心脑血 管造影等也编入内。电解质紊乱是临床常见现象,本书也有一章专门介绍。 本书是由国内具有心、脑血管急症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吸收国内外先进 资料撰写,其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实际,实用性强。本书不但可供内科医师参考, 对初入临床实习的学生或高年级医学生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生理学学习指导
作者: 孙正川主编
现代药物学
作者: 汤光主编
简介: 本书收载了西医临床常用药品1550余种(带有结构式的药物750余种),其中重点品种近1030个,列表品种520种多个。全书按药物性质分章节,先对本类药物进行概括性介绍,然后对每种药物按名称、性状、体内过程等内容加以叙述,反映了药物发展动态并给予了正确评价,以指导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本书可供各科临床医生、护士、药剂人员使用,对从事药品科研、教学、生产和经营的有关人员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A guideline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 purchasing in China
作者: 戴庆骏主编;《中国制药工业产品购买指南》编委会编
实用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
作者: 张兴倜等主编
急诊医学
简介:本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急诊医学论、院外急救、心肺脑复苏、、、、、、
胸水诊断学
作者: 庞保军等主编
新特药品手册
作者: 赵克健编著
简介:内 容 提 要 本手册收载了近十余年包括国产和进口各约500 余个品种,主要是原料药,有很少部分复方制剂和成药 的观代新的化学药品1028种。按其性能或功能共分 16类。对每个品种一般均以叙述形式依次扼要的介 绍:中外文品名、中外文别名、药品属类、复方制剂的成 份含量、药理作用、该药特点、临床用途、使用方法、用 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等十余项内容,并 附中外文药名索引。这是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的一 部目前收载新药品种最多的,既有国产又有进口,既有 原料又有复方制剂的内容精练,排版紧凑,携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