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复兴文集
作者: 刘浩锋 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年12月
简介: 和学——中华文化复兴与元理论创新 文/朱其 (中国当代艺术著名艺评家、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 刘浩锋的《和学——中华文化复兴宇宙科学》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元理论创新。 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吸收了西方文化,从最初的机械和军事文明,到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直至对哲学、逻辑学、科学和艺术等一切学科的吸收。从启蒙文化、工业文明到革命思想,西方社会的现代性被视为一种普适性的先进文化。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一切思想被纳入“救亡”框架。这一框架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一种临时性的工具主义哲学,即鲁迅所谓的“拿来主义”。临时性的“拿来”是一个中国近代内忧外患必经的历史阶段,随着中国的崛起,“救亡”为中华复兴所取代,而民族复兴的前提是文化复兴。在这个意义上,中华的文化复兴的前提是需要在哲学或思想上建构元理论。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国的制度实践或理论是一种拼贴式的理论结构,在语言和哲学上是缺乏内在统一的文脉。五四以后的白话文几经变迁,虽进入逐渐成熟的状态,但离真正成熟的现代汉语仍有一段距离,语言上也尚未真正融合传统的语言精髓。现代理论亦是如此,在基本的哲学框架和方法论上未能将西方的理论形式真正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打通,要么是中体西用,要么是西体中用。 五四以后的中国现代思想既缺乏一种从中国传统出发的主体性,又缺失一种汉语传统生长出的现代形式。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两次对外文化的重要吸收,一次是东汉后佛教的进入,中国以儒道将佛教消化为自己的文化;明代晚期至今,西方从基督教至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无论是哲学结构和语言形式上,中国的现代思想不完全是从传统中生长出来的。 中国的现代思想体系不可能重新回到一百年前重新开始,它只能在整合中西哲学和再造汉语的基础上重构一个“复兴时期”的元理论。刘浩锋就是这样一位在暗夜中行走的实践者。从公民社会的建设到学术研究,刘浩锋以旺盛的精力构建他自己的“和学”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的以“和学”命名的元理论浑成体系。 刘浩锋从中国传统的天道观中建构起一个天道数理逻辑的核心理论,再以这个理论核心探讨伦理、政治、经济、美学和公民科学等学科领域。在整体上,刘浩锋的理论建构是建立在对中西方文化的重新评估的基础上的。这一代学人是五四以来对中西方知识把握最全面、系统的一代,他们的知识结构超越前几代人,这不仅体现在纯粹知识上,也体现在中国这一百多年的现代化经验上,使得这一代人有可能真正站在世界视野和中国的历史经验的肩膀上,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文化复兴做出哲学概括,并使用优化的现代汉语表述与中国传统内在一致的现代思想。 熊十力在五十年代初曾写信给郭沫若讨论筹建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他当时就提出中国哲学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的,哲学所的工作重点应致力于在中国哲学范畴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经过文革十年等意识形态的历史停滞期,刘浩锋这一代人真正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一理想。 当然,重新建构中国文化复兴的元理论,不等于退回到十九世纪以前重新推演哲学。新的文化元理论是在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刘浩锋的“和学”理论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结构,对古今中外的哲学、逻辑、政治、经济、美学和艺术进行了系统评估,在立足中国传统的基础上,他也吸收兼容了西方哲学的方法论和思想史问题。 从晚明基督教进入中国至今,这是中国继佛教之后第二次吸收一个强大的外来文化,这个进程远未结束,并尚未达到理想的消化状态。刘浩锋的“和学”理论肯定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不足之处,但他兴建起的庞大理论构造气息博大、纵横恣肆,颇具中华复兴的新气象,我作为同道学人深感钦佩、为之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