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共管理导论
作者: 韩晨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韩晨光、曲绍卫*的《创业公共管理导论》以公 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国创 业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实价值,就当前中国创业公共 管理的政策、责任、外部合作、技术工具、绩效评价 等内容做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并以北京市创业教育 事业公共管理和全国科技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评价 作为实践案例进行论证。全书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大数 据分析模式在创业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有新的见解, 突破了当前创业管理侧重于企业微观管理视角的局限 ,丰富了创业管理研究的内涵。
【目录】
第一章 创业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第一节 创业公共管理:创业研究新视野第二节 创业公共管理研究背景第三节 创业公共管理文献梳理一 创业研究概况二 创业微观管理研究三 创业公共管理研究第四节 内容安排本章小结第二章 中国创业背景与现状第一节 创业动因一 创业外在动因二 创业内在动因第二节 创业价值一 创业与就业二 创业的社会意义第三节 创业活动一 创业活动基本范式二 中国特色创业活动第四节 创业教育一 比较视域下的创业教育二 我国创业教育历程与现状三 创业教育与小微企业培育第五节 创业环境一 创业宏观政策环境二 创业家庭环境三 创业产业环境本章小结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理论变迁第一节 公共领域中的管理一 何谓公共管理二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三 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第二节 当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治理视域下的公共管理一 什么是治理二 治理在创业公共管理中的启示本章小结第四章 政策——创业公共管理载体第一节 创业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第二节 创业公共政策内容一 创业门槛政策二 创业资金政策三 创业商业服务政策四 创业教育政策五 特殊群体创业政策第三节 中国创业政策实践与发展一 创业政策萌发阶段二 创业政策探索建立阶段三 创业政策初步建立阶段四 创业政策修正补充阶段五 创业政策快速发展阶段六 中国创业政策特点本章小结第五章 责任——创业公共管理核心第一节 公共管理责任内涵一 公共部门责任理论渊源二 公共部门责任的含义三 公共部门责任管理体系第二节 创业公共管理内部责任一 公共部门创业管理的一般责任二 创业公共管理中的管制本章小结第六章 合作——创业公共管理的发展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外包合作一 什么是公共服务外包二 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节 创业公共管理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一 何谓公私伙伴关系二 创业公共管理中的公私伙伴关系第三节 创业公共管理的外部关系处理一 公共关系处理二 创业公共管理的外部关系处理本章小结第七章 大数据——创业公共管理的利器第一节 大数据给公共管理带来的影响一 前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电子化二 大数据的现实及公共管理应用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下的创业公共管理策略一 打通创业公共管理信息化瓶颈二 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模式三 开放创业相关公共数据给公众第三节 政府创业公共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一 创业公共管理服务云平台功能实现二 “创业知能激发”实现功能三 “创业实操实训”实现功能四 “大数据评估反馈”模块功能描述五 云平台技术思路及实现体系本章小结第八章 绩效——创业公共管理的质量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及其变革一 传统线性模式下的财政投入管理二 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第二节 公共管理领域的绩效评估一 绩效评估管理的要旨二 绩效评估标准的建立三 当前我国绩效评估的挑战第三节 创业公共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实践一 内部绩效管理模式设计二 外部合作式的绩效评价三 绩效评价实例分析本章小结第九章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以北京市为例第一节 北京市创业宏观形势第二节 北京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实践一 北京高校创业经费投入管理二 北京高校创业教育绩效管理第三节 绩效实证: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估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概念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方法三 北京地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评价四 提升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水平的基本建议本章小结第十章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教育管理评价第一节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构建一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思路二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特征要素的框定三 问卷的预试过程及取样情况四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第二节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一 运用模糊综合法开展创业能力实证评价二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结果的案例验证第三节 创业能力问题影响因素及归因分析一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二 影响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公共管理障碍第四节 科技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优化的对策建议一 从教学到实践,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二 以共建促发展,构建产学创业合作机制三 从战略到政策,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标本章小结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