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8 项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相关结果
动漫画法
作者: 吴小华,李毅编著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简介: 动漫一般是动画和漫画的通称,将优秀的漫画改编为成功动画片的例子屡见不鲜,可见在动画与漫画之间有很多东西是一脉相承的。但两者又各具独立性,对于初学者,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漫画的学习,掌握漫画和动画共用的基础性知识,引导他们走上动漫创作之路。故在本书里使用动漫的概念,则是特指这一类型的漫画。 据说漫画一词最早是一种水鸟的名字,因它捕鱼时以嘴划水如同在水面做画而得名。最早将漫画一词使用于绘画并造成影响的人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其在十八世纪出版的《北斋漫画》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而完全现代含义的漫画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日本出现。 而在英文中漫画一词多被写为cartoon/comic/manga,cartoon原指讽刺时事、民俗、政治和社会的滑稽漫画,也指报刊上的连环漫画和连环讽刺画,又译做 “卡通”,目前它已经演变为对漫画和动画的总称而comic一词指连环画册(comic book)或四格漫画(comic strip);manga一词由日本人创造,一般我们指日式连环故事漫画。此外还有caricature,也指讽刺漫画,更多用于肖像漫画,日文译为“似颜绘”。 我们现在说的漫画一词一般包含下面几种形式。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具有诙谐风格的,蕴含深刻寓意的讽刺幽默漫画,以及更重视喜剧效果的四格漫画和单独展示造型趣味的造型漫画(包括吉祥物设计和肖像漫画)。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电影分镜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故事连环漫画(国内称新漫画,与我国之前盛行的连环画相似),以及更强调绘画性的漫画绘本和彩色单幅。虽然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是我们还是习惯将它们都称为漫画,这几种形式对于创作者基本功方面要求是一致的,即能够想出来(故事和点子)、画出来、说得好(利用漫画语言的技巧),动漫画考级将从绘画能力、漫画手法的掌握和故事编写能力三个基本功方面考察应试者的动漫画创作能力。
Perspectives on art history: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meaning of visual studies
作者: 曹意强,麦克尔·波德罗等著
简介:《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结集的48篇论文,原刊于1986年至2006年的《新美术》。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外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欧美艺术史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学术领域发展表明,艺术史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文从不同的视角说明,美术史的研究不仅没有充当其他人文学科的配角,而且为整个人文学科提供了新工具,提示了新层面。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运用图像解读艺术深层的思想和文化涵义,其图像学方法开启了现代符号学研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为文学和音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和描述模式;贡布里希的艺术心理学研究给现代科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名家技法大范本,临摹,人物速写
作者: 徐波,陈彬编著
简介:
广告设计教程
作者: 成朝晖著
简介: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产业,是新经济的先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建设中,广告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程,也改变着信息传播与文化创新的方式。 本书力图做到理论上的清晰性、技法上的启示性、操作上的写实性的全面统一,既为读者提供完整的广告理论视角,又为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广告设计技能,具有知识翔实、内容新颖、结构清晰、适用面广的特点,从设计语言到设计方法,使本书具有前瞻性的同时也具有现实性、应用性和示范性,可以提供为艺术设计高等院校相关原系、成人教育、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广告课程教材。
素描观察与思考
作者: 李政著
公共艺术概论
作者: 王洪义著
简介: 在中国,有很多人终生没有进过美术馆,但也不会因此觉得缺少点什么 。而美术馆和画廊里的艺术,前卫和后卫的艺术,至今还在狭窄的专业團子 里打转,也就只能成为阳春白雪和空中楼阁。美术,真的就是那样脱离日用 、晦涩难懂、不能与大众共舞吗?这本书跳出艺术史的有限范围,通过对中 外当代公共艺术实例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另外的艺术天地,使我们知道当 代艺术可以使用朴素的语言说话,具有美化环境、沟通心灵、提升公共意识 等实用功能,还是大众文化民主权利和公共福利的体现。当代艺术应该走出 精英主义误区,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先公共,后艺术;先大众,后专 家。本书通过八章节的论述,强烈地表达了这样的命题和论点。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新探索,色彩
作者: 王雪青主编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新探索?色彩》内容简介为:本着打造计基础教学体系的宗旨,针对设计基础教学部含有视觉传达、服装与染织、环境艺术、陶艺、工业造型、综合设计等多个专业设计方向学生的特点,研究、探讨并确立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大基础所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与当代设计当代教育紧密相关的课题——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一种宽乏的设计大基础教学,知识点应该如何确定与选取?这些知识点之间又应当如何作合理链接?这里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如何在原有的各设计学科分科情况下的设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归纳出既符合一年的教学期限,又符合新时代设计教学理念要求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设计大基础的知识点与知识结构链;二是从国际的视野出妇,使这种教学思想能够从时代意义上与其他一些先进国家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接轨,同时又保持中国设计基础教育自身的物质,从而具有合理性、时代性、国际性的品质。
新媒体艺术摄影教程
作者: 矫健著
简介:《新媒体艺术摄影教程》的撰写基于作者的新媒体艺术创作实践和教学经验,也包含了近年来中国美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摄影艺术教学的一些课程方式,建立以创作为先导、注重摄影视觉、心理与表现特征研究的课程模式。《新媒体艺术摄影教程》以教程及单元课程的形式展开,将作为中国美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学的主要参考教材,也供其他院校摄影教学以及广大业余摄影艺术爱好者参考。 新媒体艺术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在国外各大美术学院早已经成为基本学科设置,事实上现在已经成为视觉艺术教育的主流课程,也是各大重要艺术展览、活动的主要作品方式。2001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首先设立了新媒体艺术中心,开始新媒体艺术研究和筹备建立新媒体艺术系。许多其他艺术院校以及具有艺术类专业系科的学校也意识到新媒体艺术教育是当务之急,纷纷准备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然而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教学尤其是新媒体艺术静态影像(摄影)教学来说,仍然没有真正适合本专业的摄影教材。现实情况是,关于摄影技术的书籍与教材多如牛毛,却鲜见涉及摄影视觉心理、摄影表现和其他外延的研究著作,更没有针对新媒体艺术摄影教学及之相关的教材。
艺术管理概论
作者: 曹意强主编
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卷)》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视觉艺术有关的活动日益活跃,艺术市场也空前繁荣,为社会培养大批适应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艺术管理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卷)》是专门为视觉艺术类大专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生编写的艺术管理教材,内容包括了艺术机构与组织、艺术管理者的素质、艺术展览与策划、艺术市场及营销、财务管理与法律法规等内容,以应目前教学之急需。
杭州老房子:再编
作者: 朱金坤主编
简介:《杭州老房子(再编)》汇总了杭州400多处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的老房子,分别有银行建筑、旅馆建筑、商业建筑、公用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公寓里弄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庄园别墅建筑、名人住宅建筑、历史纪念地建筑11个类别。
织物结构设计中的数与序
作者: 颜凡著
简介: 目前艺术院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织物设计是一门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课程。 就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而言,如何发挥艺术专业的特长是教与学的关键,是适应社会不同人才需求的根本。织物设计是织物纹样设计和织物结构设计的统称,而织物结构设计一直以来是由理工院校所承担,这是染织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全面的认识所导致的。织物结构对于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织物的外观以及人的知觉体验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织物的结构设计也是织物艺术表现的重要部分。染织艺术专业的织物结构设计教学(或称纪念品物肌理设计),是提高学生认识织物、了解织物、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计划共计100学时,分为六个章节,着重突出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小时真人头像应试训练问题答疑
作者: 阮解,张桂烨著
简介:《3小时真人头像应试训练问题答疑:重点、特点、难点》内容简介:如何在有效的素描真人头像应试时间内取得最好的画面效果,通常是考生在平时训练中最为关心的。作者通过对近年全国美术高考素描真人头像试卷的深入分析总结,结合十余年的美术高考考前辅导实践,将3小时训练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应试中的难点、重点、特点、热点提炼归纳为“30问”,以开门见山、易学易练、极具针对性的“答疑”形式进行图文示范详解,从而使考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提升训练效果,赴考时完成一份满意的作品,取得理想的成绩。
3小时石膏头像应试训练问题答疑
简介:本书为“美术高考3小时丛书”之一 ,将“教、学、考”三个阶段的重点、难点、特点、热点归纳提炼为“30问”,以答疑的形式将各大院校和联考常考石膏头像的3/4面像、正面像、侧面像,多角度训练,3小时应试训练中的问题一一展开,连贯深入。
翠色、琢玉、梅青——越窑、耀州窑、龙泉窑青瓷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 杭州历史博物馆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年09月
简介:杭州历史博物馆即将举办耀州窑青瓷展览,这是一项对青瓷研究十分有益的工作。 三个瓷窑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相互影响、传承的文化关系。作者独辟蹊径从历史与艺术并重的角度来读解青瓷文化传承的必然性,展现了两种窑炉结构、窑具的演变,以及对成型、装饰工艺的诠释,深层地揭示了两个地域人群的不同性情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这项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试图把瓷器放在了一个人类生活的形态中来研究的方法,就目前状况而言,还有相当难度的。因此,还有待于更多研究者不断地探索。但从学术进步的角度来说,不乏是一种推动。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新探索,素描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新探索:素描》主要内容:在谈设计基础教学的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把“设计大基础”作一个大的概念上的界定。我们通常所称的“设计基础”,是指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有关造型与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其实践类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造型类基础与设计类基础。 造型类基础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造型能力,从这个角度说,造型基础应该包含素描、色彩等知识内容。而设计类基础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设计共通基础与设计专业基础。
2007世界华人工业设计论坛论文集
作者: 赵阳,雷达主编
简介:《2007世界华人工业设计论坛:论文集》由赵阳、雷达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设计与学科,设计与研究,设计与教学,设计与居住 设计与交流,设计与休闲,设计与移动等。
西泠书画院画师作品集,仲蓓
作者: 西泠书画院编
简介:本书收录了杭州西泠书画院9位画师王丽芳、张谷旻、吴山明、田舍郎、陆秀競、仲蓓、何庆林、韩祖耀、沈明权的书法、绘画作品,反映了西泠书画院近年来的创作实力。
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
作者: 施慧著
简介:《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主要内容:我们与校园朝夕相处,校园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变化,校园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当我们在校园中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留在了那里。 春去秋来,那曾经的校园公共艺术课程的创作作品都已经消逝,那些被使用的空间渐渐恢复原样,但是所有那些发生过故事的场所,都有了新的意义,因为我们的青春曾经在那里聚集。校园公共艺术创作就是以这种“季节性”的呈现与消逝默默地深化那种青春生命在“此”发生的季候特征,而那些作品的轻质材料、自然形态、线型或网状的结构、巧借景物的手法,都以“空无”的方式,诱发场所的某种特质,隐喻生命流逝的季候特点,充分体现公共艺术创作与环境和谐相生的原则,与一般的雕塑作品拉开距离。 校园公共艺术课程教会我们细心地体会校园的草木园林、墙楼廊道,教会我们细心地体察如何将这些场所活化为自己与自然生命相望相遇的界面,教会我们细心地体认在这些界面中我们的青春感受如何发展成为公约性交流的有效方式。
英文共同题名:Ink trace in Tai Men: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and wash art
作者:
简介:本画集汇编了张大风、陈孟昕、孙恩道、徐丽廷、渡悟5位当代中国画艺术家的人物、山水、花鸟精品力作230余幅,每人分辑编排,合集出版。向世人展示他们风格各异的创作成果。
中外优秀少儿合唱歌曲精选:浙江省中小学生合唱节规定曲目
作者: 张卫东,王志泉主编;浙江省群众艺术馆《校园歌曲》编辑部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