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5 项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相关结果
资治通鉴
作者: (北宋)司马光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篇,其编撰时间共历十九年,正文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上起东周下迄五代之间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采取编年体形式,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及重要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当年宋神宗在听司马光讲读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后,十分赞赏,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下令将该书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撰写了序文。自《资治通鉴》问世以来,历代为官为政者都将它视为案头必备之书,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终其一生最爱读的巨著之一,他读之入迷,共批阅了十七次之多,虽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
西南通史
作者: 方铁主编
简介:本书所说的西南地区,指的是古代中国的西南部边疆地区,即历代封建王朝疆土的西南部边疆,包括今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以及在各个朝代受封建王朝或西南地方政权统治的中南半岛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各封建王朝对西南地区沿边地带的统治,在地域方面有盈缩的变化,因此,各个时期西南地区的西部与南部,其范围也有相应的改变,已脱离封建王朝或西南地方政权统治、今在境外的地区,从脱离时期起归人邻邦的范围叙述。西南地区的西部与南部,其各个时期辖区变化的情形,以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述为准。 西南地区历史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并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一些特点。为兼顾各方面的内容并突出边疆地区的特色,本书的阐述大致包括以下的内容: 1.政治状况。 2.经济状况。 3.西南地区的居民及其文化与社会生活。 4.宋朝加强了对海南南岛的控制和经营。 更多>>
广蕙风词话
作者: (清)况周颐原著;孙克强辑考
简介: 《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上编为《蕙风词话》,包括况周颐编定的《蕙风词话》五卷和唐圭璋教授辑出的《蕙风词话续编》二卷,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为底本,分别参校以《惜阴堂丛书》原刊本和《词话丛编》本。《中国诗学》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发表有张晖《(蕙风词话)考》,文中列举《蕙风词话》正续编校勘纠误数则,《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予以采录。特予说明。 下编为《广蕙风词话》,即上编之外的况周颐词学文献,分为七卷:卷一《词学讲义》;卷二《玉棲述雅》;卷三《织余琐述》;卷四《历代词人考略》乃况周颐为刘承干所撰之《历代词人考略》中的“按语”部分;卷五《餐樱庑词话》分为二部分:甲《餐樱庑词话删稿》乃《小说月报》发表之《餐樱庑词话》中未收入《蕙风词话》正续编的三十六则,乙《餐樱庑词话辑佚》乃《历代词人考略》和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所引《餐樱庑词话》中既未见于《蕙风词话》正续编又未见于《餐樱庑词话删稿》的二十九则;卷六《蕙风词话辑佚》乃辑散见于各种文献(包括《香海棠馆词话》、《珠花移词话》、《蕙风移同话》、《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等)的况周颐词论五十七则;卷七《蕙风序跋》辑况周颐为各种词籍所写的序跋二十七篇。由于《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收录了况周颐各处的词学文献,为保持其原貌,词语用法不尽统一。
马国强主编
作者: 大河图书编辑室编
简介: 《厚重河南》做的既有好做的文章,更有难做的文章。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这笔无比丰富的财富,不论在地上或地下沉睡或深藏的文化资源,由难以为人所知,转化为引入入胜的文化产品以广为人知,让它们释放出自身的巨大能量。先是需要选材上的慧眼慧心。这是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发现。首先是读。对长期在眼皮底下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甚至不起眼,不经意,看似平常的东西,换一副陌生的文化的历史的眼光重新去看,去读,去发现。在社会人文和自然的时空交会、交错、交叉的地方,选取最能为历史代言的“点”,最富文化含量的点睛之笔,对一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寻找贯通古今的线索,呈现历史当时的场景,展示这些载体身上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闪现当代人的眼光和理念。
嵩岳文献丛刊.第四册,嵩岳庙史嵩阳书院志少林寺志嵩岳游记
作者: 张惠民,王关林主编;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简介: 《嵩岳文献丛刊(套装共4册)》主要内容:关于嵩山的专著,据今日所知,南北朝时后魏卢元明写过一篇《嵩高山记》;唐代隐士卢鸿(一说名卢鸿一)著有《嵩山记》,在他以后还有张景俭也著述了一部《嵩岳志》,见 于《宋史.艺文志》。这些书均被人视为嵩山志书的滥觞,但是早在明代,便都已失传了,人们仅能从其他著述中得知曾有过这些书并在《初学记》等书中,还可见到转引卢元明《嵩高山记》原文数条而已。
A Complete History of China Northeast Borderland
作者: 李治亭主编
简介:《东北通史》遵循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原则,全方位地展开东北地区史的系统阐述,突出疆域变迁,民族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源流、内涵与特色,以及各代政权的民族政策直至盛衰兴亡,这些都作为《东北通史》的重点问题,以较浓重的笔墨,逐一剖析.这种全面展开,重点突出,详中有略的做法,也许是《东北通史》的一个特色。 《东北通史》不仅重在敷陈历史实迹,而且强调阐明学术见解绝对必要。我们表达的学术观点,不人云亦云,不迁就传统的定见,完全是作者们个人的学术发挥,在充分吸收现当代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这或许是《东北通史》的又一特色。 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写史不见人,就不成其为历史。我们力图克服这一长期存在的倾向,关注东北历史舞台上每一个重要人物的活动,力求再现历史上一幕幕壮观的活剧,给人们以启迪和激励,鼓舞人们奋发图强和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并从东北各代政权的盛衰兴亡及个人的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中取得借鉴,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是读史的应有之义。如能实现这一目的,这正是《东北通史》的作者们共同期待的。
南北史掇琐
作者: 高敏著
简介: 全书分上、下两编。分别对《南史》和《北史》删削与增补,均进行了概述。
西游记
作者: (明)吴承恩著
简介: 《西游记》的创作思维,是神话思维,它是一种由现实抽象出来假想的逻辑。我国古代的神话,就是在假想逻辑中征服自然力。有了假想的逻辑,有了虚构,也就有了浪漫主义。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流,似乎最早要追溯到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他将假想的逻辑引进哲理散文,使“寓言十九”的《庄子》,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逍遥游》,用来阐明一个哲理:不受任何束缚,突破无限的时空,优游自得,才能无所依赖,获得绝对的自由。作品中的鲲鹏,就是一个假想的形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绕)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这种发想无端、飘忽不定、突破时空,游于无穷的“逍遥游”,正是浪漫主义假想逻辑的共同特点,构成了我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
中国考古集成,西南卷(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 西藏自治区).26~28,元明清(一~三)
作者: 孙海,蔺新建主编
简介:本书为阳明心学的代表作,是阳明弟子所记的语录和书信的汇集。
重见天日的秘密
作者: 读图时代特别企划
简介:读图时代世界未解之谜彩绘本。 擦亮眼睛仔细瞅瞅,4000多年前就有人使用过彩电、电灯还有飞机,3000多年前有人制造了精美无比的水晶头颅,还有众多悬崖峭壁上难读难解的崖画和文字,藏于地底的地宫和水下建筑,更有现代人仍难以理解的埃及金字塔、四川三星堆、甘肃莫高窟、陕西秦皇陵和兵马俑。那里积聚的古人智慧足以光照古今,连自诩发达的现代文明在它们面前也自愧弗如。 让我们赶紧加入探求古代奥秘的队伍中来吧。
嵩岳文献丛刊.第一册
作者: 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简介: 嵩岳志·嵩岳文志·嵩书》主要内容:嵩岳居天地之中,绵延数十里,磅礴深厚。风雨之所交,阴阳之所会,中州清淑之气于是乎聚焉。山纡折而东,岳庙居其下。诸峰排立,万壑奔赴,而旷朗邃幽,巍峨雄峻,如游皇都,观帝居,万国辐辏,群后来朝,捂圭执玉集于在廷者,不可胜数,而嵩岳清淑之气于是乎聚焉。嵩岳诸佳胜,前人志之详矣。类皆志山川,而庙在其中,顾详于山川,不得不略于庙势也。夫庙,山川之大观也。山川详矣,庙又乌得而略之?虽然志犹史也,苟非其人,详也不如其略也。故夫有是志,宜有是人,而其人又必善文章与擅作史之才者,始足以撮其胜而笔之书。而旷朗邃幽巍峨雄峻之观,乃可得而传。 余友景子东旸,少负奇气,博学好古,久为艺林所推重。丙子夏以谒选归,暇日取岳庙志之。凡夫残碑断碣之所留遗,罔不搜采;诸子百家、稗史野乘之所记载,罔不披阅。其稽于古者不为不详,而又非借耳佣目,缀拾故典遂云毕吾事也。景子富于才,尤足于理。其立言也本之于五行,参之以星纪大略,皆取乎中之义而发之,于五运为土,于五色为黄,于五德为信,于五位为中央。运属土,故可以润百谷;色尚黄,故可以涵万象;德主信,故可以宰群动;位处中央,故可以总四方。反复论说,不逾斯旨,直使此山之真面目、真精神毕呈露于笔墨之间,而岂独崇祠竦建长廊,四起朱甍丹楹,金碧辉映,为足尽岳之胜乎哉!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1000疑案(甲编)
作者: 施宣圆等主编
简介: 一部浩博的炎黄文明史 一部翔实的百科工具书 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之所长 重现中华文化之风采 领悟人生真谛之奥秘 由施宣圆等人主编的《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一书出版后,受到各层次读者的热烈欢迎,多次重印,并且荣获第五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此书的繁体字版和网络版也已出版。这次新版的《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1000疑案》将《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及其续编合为一书,并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加以补充修订,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名人轶事、文学作品、文献学术、戏剧、绘画、音乐、书法、文物、考古、地理、神话传说、宗教、会党、民族、科技、博物、社会风情等各个方面不同的内容。饶有兴味地提出疑案,介绍各家不同的答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雅俗共赏的“文史百科全书”。
中国收藏信息大观
作者: 牛书友主编
简介:
香囊记:十场豫剧
作者: 马紫晨等主编
中国艺术美学
作者: 史鸿文著
简介: 2000多年前,当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诗教”和“乐教”设定为成人之道的必经之路时,他看到了艺术对人生的必然意义;同样,在2000多年前,当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艺术话语言说人类的生存本性时,他意在把人类引向超逸洒脱的诗性空间;还是在2000多年前,当诗人屈原,当音乐家伯牙、师旷,当画家“解衣般礴”者,或引吭高歌,或抚琴觅友,或挥笔泼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浸润着历代中国人的性灵。从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中国艺术文化的辉煌演进,撩拨起中国人生命之旅的琴弦,演奏出中国人生命深处最值得玩味的律动,也铸就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或虚灵的襟怀。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曾仰对苍天,悠然而语:“你风情万种,隐藏在你的美中,向我走来;无声地向我们诉说,公开你的智慧。”用这句话来看待中国艺术文化,同样是绝妙的恰当。中国艺术风情万丈,粲然多姿,而中国艺术美学却隐藏在它的美中,含而不露,愈久弥显。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大多认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缺乏独立完备的自有系统,一如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一样,所以时至今日,竟极难见到一部全面总结中国艺术美学成果的著作,这种现象近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况下,笔者选取这一课题,实如登山观日出,虽身居山下,但已涉足行进,成败另当别论,梦想中却已观日而语了。 按理说,藐予小子,本不当担此大任,但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总不该一无所获。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我想我这个人也不会例外,写作此书,更主要是基于我自身的某种心灵冲动。
A Complete History of China North Borderland
作者: 赵云田主编
简介: 清朝及清朝以前,中国的北疆大体上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河北、山西北部和河套南部,北至外兴安岭以西,循漠北向西伸延至阿尔泰山一带。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历史溯源看,中国先民主要生活在西起喜马拉雅山,东、南至海,北至西北大致从外兴安岭向漠北伸延及于中亚东部一带。靠近这一地区的北方外围地带,即可视为中国北疆地区的先期形态,也可以说是远古至夏代国家形成以前处于酝酿时期的中国北疆地区。二是从中国国家形成以后的历史发展看,北疆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既指各族生活或从事经营、发展的北部边疆地区,也指中原统一王朝辖区内的北部沿边地带。 现代意义上的北疆,指的是北方靠近国界的内蒙古地区,国界则是本国和邻国领土之间的分界线。但是,中国的北疆是一个历史概念,它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因此,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北疆,必须看到它有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红楼梦
作者: (清)曹雪芹著
简介: 《红楼梦》由我国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荣国府由盛到衰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悲惨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书以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及深刻的思想含义,成为我国四大古典之一,为海内外各界人士所喜爱。
辉县孟庄
作者: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十二生肖灯谜精选
作者: 刘二安主编
简介:十二生肖以不同的动物为纪年符号,形象生动,从古到今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产生了丰富的相关文化,灯谜即是其中一枝奇葩。不仅民间流传有十二生肖谜语,而且近年来广大灯谜爱好者叉创作了大量十二生肖灯谜作品,还相继成立了12个生肖谜社,形成了当代中国民俗的一个奇特现象。本书的编纂即与生肖谜社有密切的关系。 本书收录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当代创作灯谜一万余则。本书按十二生肖分为12部分,谜作按谜目编排。每部分谜作中,除“十二生肖”及“干支纪年”谜作排在最前,其余大体按《中国谜语库》分类顺序编排。本书所收谜作的谜面或谜底,均与十二生肖及其相对应的十二地支有关。凡以“新年、新春”或公元年份扣当年生肖者,一律改为以干支纪年扣生肖。本书谜作均署作者姓名,部分谜作雷同或撞车较多的一般署为多人,个别谜作作者不详或难以查考作者的署为佚名。本书只收文义谜。地方性、广告性过强及适于灯谜界内部使用的谜作一般不收。
当代灯谜精品鉴赏
简介: 《当代灯谜精品鉴赏》共收当代灯谜佳作800余则,按《中国谜语库》的分类,大体以字、词语、百科词目、人物、其他为序排列,由部分谜家合作,分门别类,逐条撰写了赏析文章。这些赏析文章,深入浅出,通过介绍谜面的出处,剖析谜面谜底的扣合方法与技巧,对每一条灯谜进行具体分析,不仅能使读者提高猜射灯谜的能力,更能进一步增加灯谜知识,提高欣赏灯谜的水平。 1991年,《全国灯谜信息》曾发起举办了中华谜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灯谜创作赛——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大赛历时一年,参赛者逾千人,包括大陆、台、港及泰国、菲律宾的谜人,一批著名谜家担任评委。创作大赛在灯谜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海内外一些报刊报道了本次大赛,还选登了创作大赛的部分佳谜。大赛结束后,曾拟汇编《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佳谜鉴赏》一书,该书已列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计划,拟收入创作大赛300则佳谜及作者简介、创作谈,每则佳谜由不同评委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但因种种原因此书未能编成。“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举办以来的十余年间,各种类型的灯谜创作赛时有举行,又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灯谜佳作。为使广大读者和灯谜爱好者能全面欣赏这十余年来的佳谜,编者除将“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原有的稿件重新整理,将《全国灯谜信息》“灯谜年赛”、《春灯》“金牌榜”已刊发的佳谜赏析择优收录外,再将鉴赏谜作的范围扩大到《全国灯谜创作大赛佳谜精选》所收佳谜,还特意收入了一批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较有影响的佳谜,编成《当代灯谜精品鉴赏》一书。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