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3 项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 相关结果
众声喧哗之后:台湾现代戏剧论集
作者: 林鹤宜,纪蔚然主编
出版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
简介:
Hong Kong film culture reader
作者: 汤祯兆著
内含有关两颗子弹的诗小说
作者: 简政珍著
张错诗集
作者: 张错著
简介:詩作五十餘首,分為三輯〈詠物〉〈詠情性〉〈詠書畫〉。詩人強調,隨年歲增長因而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空感覺異常強烈;以往對於歷史、文化、藝術的愛好與依戀,萌生對詠物的企圖,而以詩句來捕捉生命中美麗浮光掠影的剎那。 詩風的流變進化,自寫實主義出發,而臻於詠物抒情。寫實是聽得見的歌,而詠物抒情卻是無聲的歌,好似舞者迷失於肢體律動,演奏者沉醉在樂音,詩人吟誦詠嘆,神遊物外「以物比心」。景物一旦存在,就伴隨了歷史回憶,吟詠因考據想像奔馳而起「興」,進而吟詠情性。 作者簡介:作為台灣早期中生代詩人的張錯,創作韌力渾厚悠長,至今不輟。近年對藝術專注沉潛,縱橫捭闔於陶瓷繪畫,恣意吟詠。 張錯原名張振翱,客籍惠陽,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家,現任南加州大學東亞系兼比較文學系教授。著作四十餘種,詩集即達十七種,散文集十二種,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國家文藝獎(詩歌類)。近著有《從大漠到中原__-蒙古刀的鑑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尋找長安____文化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8。
Intercultural theatre:diffusion and interpreation
作者: 石光生著
简介: 本書聚焦在劇場藝術的跨文化傳播與詮釋這兩個議題上,分別探討了台灣與西方戲劇史上出現的跨文化傳播/影響、戲劇史書寫與詮釋的面向。第一章到第五章,探討台灣現代戲劇發展史上出現的跨文化改編與政治抵拒,反思既有的歷史書寫與詮釋,以及現代與傳統劇團的跨文化詮釋。第六章至第八章論述了英國戲劇對德國戲劇的跨文化影響,德國劇作家廉茲與布希納的戲劇理論如何接受莎士比亞,並影響到歐美現代戲劇,以及莫里哀與莎士比亞如何激發俄國戲劇建立自己的民族戲劇。 一種文學有時進化到一個地位,便停住不進步了;直到他與別種文學相接觸,有了比較,無形中受了影響,或是有意的吸收別人的長處,方才再繼續有進步。 ---胡適 劇場文化的傳播是基於一定的程序模式。首先是原汁原味的展演,外國來的劇團來到本國演出,即使語言不通,依然吸引觀眾。接下來,當外國戲劇文本被譯成本國文字後,影響的層面急速擴大,異文化之間的隔閡日益縮小。更多的知識份子可以讀懂翻譯的劇本,本國劇團則依據譯本演出,更能吸引愈來愈多的觀眾。 第三階段是譯本的改編,劇作家將譯本的人時地進行轉換,成為本國人名、本國地點、以及本國習俗與文化、政治與社經特色,使之融入觀眾熟悉的本國劇場文化之中。最後階段,也就出現較成熟的表現,那就是運用原劇中的劇作技巧、戲劇結構、風格等創作出屬於本地的原創劇本。外來的劇作技巧與風格,成為原創劇本的重要依據。劇作家信手拈來,即可自由發揮,創作出佳作。這個「自由發揮,創作出佳作」的第四階段,正符合胡適所強調的「無形中受了影響,或是有意的吸收別人的長處,方才再繼續有進步。」而「別人的長處」正是具關鍵性的「劇作技巧與風格」。 時至二十一世紀,由於東西劇場文化的急速交流,這四個階段的展演在台灣已處於並置共存狀態。所以觀眾們可以看到美國來的《西城故事》,原汁原味的北希臘劇團帶來的《伊雷克崔》。看過以色列劇團演出希臘悲劇《安蒂岡妮》,觀眾必然會對該團的跨文化詮釋印象深刻。各大學外語系非職業的畢業公演,繼續推出英、法、德、西、日等國名劇。戲劇系師生呈現的外國經典改編已成為主流,例如亞里斯多芬尼茲的《雲》、布希納的《沃依札克》、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契訶夫的《櫻桃園》、哈維爾的《越來越難集中精神》等等。 社會劇團更是熱衷於外國劇作的跨文化改編,例如,台南人、果陀、綠光、當代等劇團近年來的呈現皆是如此。這股現代劇團向歐洲名劇的跨文化改編浪潮,也於1990年代吹向尋求「精緻化」的傳統劇團,特別是歌仔戲與布袋戲。
台湾二十世纪末三部曲
Katherine mansfield stories, annotated in Chinese
作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著;朱乃长评注
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
作者: 张晓华主编;张晓华著
简介:表演藝術需要長期與系統化的教學。體認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現場教師們的迫切需要,本書結合多位教師,採系統取向的教學設計模式,經過三年實地現場教學與再修正而成。根據國民小學由一年級到六年級,六學年共一百二十節的戲劇活動課,針對創作性戲劇初階的專注、肢體動作、身心放鬆、遊戲、想像,到進階的角色扮演、默劇、即興表演、說故事、偶戲與面具,及戲劇扮演的表演教學。 本書教學內容可供教師們在教室內進行戲劇教學活動,是學制內國民中小學表演藝術課程教學參考、應用與執行的工具手冊。書中所有教案,都經過一般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實驗與應用,並經攝影、紀錄、逐項修正與再執行的試教歷程。內容完整詳盡,為表演藝術教學領域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作者簡介:張曉華、郭香妹、康瑛倫、陳俊憲、陳惠芬、陳鳳桂、張雪莉合著 主編者簡介 張曉華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教授 教育部中央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輔導委員 教育部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召集人 教育部高中(職)課程綱要藝術生活科召集人 任教專長:創作性戲劇、教育戲劇、兒童劇場、戲劇治療
Enemy of the people
作者: 易卜生(Henrik Ibsen)著;刘森尧译
Agamemnon
作者: 埃斯库罗斯(Aeschylus)著;张炽恒译
"Airs of the states" from the Shi Jing:a new trilingual translation of the world’s oldest collection of lyric poetry
作者: 贾福相译著
Etymologizing English
作者: 李奭学著
Lesbigay literature in modern English tradition
作者: 黄心雅著
简介:本書收錄了吳爾芙、王爾德、佛斯特、童妮?摩里森等作家的經典文學作品,配合流行文化影像文本,不使用艱深的理論,單就文本做出細膩的分析與閱讀,討論作品中的各種意象涵義以及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觀點,並透過作家生平與創作歷程的介紹,讓讀者得以窺探創作者如何從現實生活的困境與壓迫中,孕育出超越了衣櫃與邊境侷限的動人篇章。
Darkroom stills
作者: 摄影
Storybook travels:from Eloise’s New York to Harry Potter’s London, visits to 30 of the best-loved landmark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作者: 可灵·邓·贝兹(Colleen Dunn Bates),苏珊·拉谭帕(Susan LaTempa)著;柯惠琮译
简介:當孩子在閱讀《小木偶奇遇記》、《哈利波特》、《湯姆歷險記》或《清秀佳人》等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他們的心中是否正幻想著與主角一起遨遊故事裡的場景?幻想是可以成真的,且能為孩子的童年時光留下美好的回憶。走吧!帶孩子親身探索童書中精彩絕倫的場景!本書特別為家長挑選三十個適合全家旅遊的兒童文學景點: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倫敦街道是哈利波特經常出沒的地方,本篇將帶你來一趟充滿魔力的倫敦街道散步之旅。 ◎來到義大利的托斯卡尼,好好享受寇洛狄村的「皮諾丘主題樂園」,這是村民為了紀念《小木偶奇遇記》的誕生而建造,還特別為遊客設計了偶戲表演、樹叢迷宮和其他有趣的遊樂設施。 ◎《小蓮遊莫內花園》帶讀者來到巴黎參觀充滿藝術味道的博物館,享受巴黎咖啡館的氣氛和美食,最後到吉維尼遊覽莫內的家,一睹著名的蓮花池。 ◎在芝加哥的藍調音樂節,享受一整個下午的露天音樂會和烤肉活動,想像自己就像《天才尤蘭達》書裡的主角,和有音樂天份的弟弟相伴! 作者簡介:Colleen Dunn Bates & Susan LaTempa 目前居住在加州。她們首度在《洛杉磯時尚》(L. A. Style)雜誌合作,可靈是餐飲評論家,蘇珊是雜誌編輯。往後幾年各自成為自由工作者,分別撰寫不同領域的作品。後來在《父母教養雜誌》和《上班媽媽雜誌》再度合作,且一起朝旅遊書寫的方向前進,彼此分享與家人或朋友旅遊的經歷,記錄著資訊和旅遊小撇步,本書也是作者十年來家庭旅遊集結成的菁華。 譯者簡介 柯惠琮 台大外文系、波士頓西蒙斯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翻譯作品有《其實我不想說》(小魯文化)、《野地獵歌》(小魯文化)、《書痴指南》(閱讀地球)等書。
Voices from the beautiful island:bilingual Taiwan masterworks
作者: 邱子修(Chiu Tzuhsiu Beryl)主编
Persians
Boundary crossing in literary studies:from the Bible to the cinema
作者: 陈玲华主编
Foucault and literature
作者: 赖俊雄(Chung-Hsing Lai)主编
Boys and girls forever:children’s classics from Cinderella to Harry Potter
作者: 艾莉森·卢瑞(Alison Lurie)著;杨雅捷译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