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61 项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曹雪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章 免疫学概论1
*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1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
三、免疫性疾病 2
四、免疫学的应用 3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3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3
二、实验免疫学时期 4
三、科学免疫学时期 7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8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10
*节 中枢免疫器官 11
一、骨髓 11
二、胸腺 12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14
一、淋巴结 14
二、脾 15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6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8
第三章 抗原20
*节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20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 2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20
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 21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 21
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22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22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 22
二、宿主的特性 23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24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24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24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25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26
四、其他分类 26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6
一、超抗原 26
二、佐剂 27
三、丝裂原 27
第四章 抗体29
*节 抗体的结构 29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29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31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31
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2
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32
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 33
一、抗体V区的功能 34
二、抗体C区的功能 34
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35
一、IgG 35
二、IgM 36
三、IgA 36
四、IgD 37
五、IgE 37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37
一、多克隆抗体 37
二、单克隆抗体 37
三、基因工程抗体 39
第五章 补体系统40
*节 补体的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40
第二节 补体激活途径 41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44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46
第五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47
第六章 细胞因子49
*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49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51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52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54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56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59
*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59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59
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 60
第二节 黏附分子 62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62
二、整合素家族 62
三、选择素家族 63
四、钙黏蛋白家族 64
五、黏附分子的功能 65
第三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67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68
*节 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 68
一、经典的HLAⅠ类及Ⅱ类基因 68
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68
三、MHC的遗传特点 70
第二节 HLA分子 71
一、HLA分子的分布 71
二、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71
三、HLA分子的功能 72
第三节 HLA与临床医学 73
一、HLA与器官移植 73
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73
三、HLA和疾病关联 73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74
第九章 B淋巴细胞75
*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75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75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77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77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78
第二节 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78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79
二、B细胞共受体 79
三、共刺激分子 79
四、其他表面分子 80
第三节 B细胞的分类 80
一、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 80
二、根据反应特异性分类 80
三、根据BCR类型分类 81
第四节 B细胞的功能 81
第十章 T淋巴细胞82?
*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82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82
二、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84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85
一、TCR?CD3复合物 85
二、CD4和CD8 86
三、共刺激分子 86
四、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 87
第三节 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88
一、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 88
二、根据TCR类型分类 88
三、根据CD分子分亚群 88
四、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 89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92
*节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92
一、树突状细胞 92
二、单核/巨噬细胞 94
三、B细胞 94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95
一、APC提呈抗原的分类 95
二、AP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 95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00
*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00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101
一、T细胞的活化信号 101
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102
三、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分化 103
第三节 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 103
一、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104
二、CTL的免疫效应 105
三、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05
四、活化T细胞的转归 106
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07
*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107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107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107
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109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112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113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115
*节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 115
一、组织屏障及其主要作用 115
二、固有免疫细胞种类 115
三、固有免疫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识别结合的相关配体 116
四、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117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8
一、经典固有免疫细胞 118
二、固有淋巴样细胞 121
三、固有淋巴细胞 124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作用特点 126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26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 126
第十五章 黏膜免疫128
*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128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128
二、黏膜组织屏障 128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28
四、肠道共生菌群 129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功能 129
一、黏膜上皮组织及其固有免疫功能 129
二、黏膜淋巴细胞及适应性免疫 130
第三节 黏膜免疫耐受的形成 133
第四节 黏膜相关炎症性疾病 133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134
*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 134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134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134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136
一、中枢耐受 136
二、外周耐受 138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139
一、诱导免疫耐受 139
二、打破免疫耐受 140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141
*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141
一、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41
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 141
三、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42
四、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 142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44
一、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44
二、Th1、Th2和Th17的免疫调节作用 145
三、M2型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45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作用 145
一、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效应细胞的调节 145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145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147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148
*节 Ⅰ型超敏反应 148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48
二、发生机制 149
三、遗传与环境因素 150
四、临床常见疾病 151
五、防治原则 15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52
一、发生机制 152
二、临床常见疾病 15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53
一、发生机制 153
二、临床常见疾病 15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55
一、诱导Ⅳ型超敏反应的靶抗原 155
二、发生机制 155
三、临床常见疾病 156
四、Ⅳ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 156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病158
*节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及机制 158
一、自身抗原的改变 158
二、免疫系统的异常 159
三、遗传因素 161
四、其他因素 162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162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162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163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164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64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164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164
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164
二、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164
三、重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165
四、其他 165
第二十章 免疫缺陷病166
*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66
一、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 166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67
三、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167
四、补体缺陷病 168
五、已经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病 168
六、免疫失调性免疫缺陷病 169
七、固有免疫缺陷病 169
八、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169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69
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6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70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原则 173
一、实验室诊断 173
二、治疗原则 173
第二十一章 感染免疫175
*节 针对病原体免疫应答的共同特征 175
第二节 抗胞外菌免疫 175
一、抗胞外菌固有免疫 175
二、抗胞外菌适应性免疫 176
三、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176
第三节 抗胞内菌免疫 177
一、抗胞内菌的免疫 177
二、胞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178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179
一、抗病毒免疫 180
二、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181
第五节 抗寄生虫免疫 183
一、抗寄生虫免疫反应 183
二、寄生虫的免疫逃逸机制 184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186
*节 肿瘤抗原 186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186
二、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188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188
一、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 189
二、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 189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92
一、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 192
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193
三、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93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 193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193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194
三、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 195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196
*节 同种异体移植物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196
一、同种异型抗原的类型和特点 197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 198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20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0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02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 202
一、供者的选择 202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203
三、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 203
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203
五、免疫耐受的诱导 203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205
*节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05
一、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205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205
第二节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206
一、凝集反应 206
二、沉淀反应 206
三、免疫标记技术 207
四、蛋白质芯片技术 209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210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 210?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211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215
*节 免疫预防 215
一、疫苗制备的基本要求 215
二、疫苗的种类及其发展 215
三、疫苗的应用 217
第二节 免疫治疗 218
一、分子治疗 218
二、细胞治疗 220
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221
推荐阅读22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24
本书测试卷
【免费在线读】
作者: 杨宝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1?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2?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4?
*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4?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4?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5?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7?
一、吸收 7?
二、分布 8?
三、代谢 9?
四、排泄 11?
第三节 房室模型 13?
一、一室模型 13?
二、二室模型 13?
三、多室模型 13?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14?
一、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14?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类型 14?
第五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16?
一、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16?
二、曲线下面积 16?
三、生物利用度 17?
四、表观分布容积 17?
五、消除速率常数 18?
六、消除半衰期 18?
七、清除率 18?
第六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18?
一、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18?
二、靶浓度 20?
三、维持剂量 20?
四、负荷剂量 20?
五、个体化治疗 21?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22?
*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22?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22?
二、治疗效果 22?
三、不良反应 23?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23?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25?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25?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26?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26?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27?
五、受体类型 29?
六、细胞内信号转导 30?
七、受体的调节 31?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32?
*节 药物因素 32?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32?
二、药物相互作用 32?
第二节 机体因素 33?
一、年龄 33?
二、性别 33?
三、遗传因素 34?
四、疾病状态 36?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36?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37?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38?
*节 概述 38?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40?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40?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44?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48?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及其分类 49?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 49?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50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51?
*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51?
一、胆碱酯类 51?
二、生物碱类 53?
第二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56?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57?
*节 胆碱酯酶 57?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58?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58?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61?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63?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65?
*节 阿托品及其类似生物碱 65?
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68?
一、合成扩瞳药 69?
二、合成解痉药 69?
三、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 70?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72?
*节 神经节阻断药 72?
第二节 骨骼肌松弛药 73?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 73?
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74?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77?
*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77?
一、构效关系 77?
二、分类 78?
第二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8?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1?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4?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87?
*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87?
一、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88?
二、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89?
三、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90?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0?
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93?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94?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4?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97?
*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97?
一、神经元 97?
二、神经胶质细胞 97?
三、神经环路 98?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98?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99?
一、乙酰胆碱 99?
二、γ?氨基丁酸 100?
三、兴奋性氨基酸 101?
四、去甲肾上腺素 102?
五、多巴胺 102?
六、5?羟色胺 103?
七、组胺 104?
八、神经肽 104?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105?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107?
*节 吸入性麻醉药 107?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109?
第三节 复合麻醉 110?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112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117?
*节 苯二氮类 117?
第二节 巴比妥类 119?
第三节 新型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120?
第四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121?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23
*节 癫痫及临床分类 123?
第二节 抗癫痫药 124?
一、抗癫痫药作用机制 124?
二、常用抗癫痫药 124?
三、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130?
第三节 抗惊厥药 130?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132?
*节 抗帕金森病药 132?
一、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简介 132?
二、拟多巴胺类药 134?
三、抗胆碱药 137?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138?
一、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138?
二、胆碱酯酶抑制药 139?
三、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 140?
四、AD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140?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142?
*节 抗精神分裂症药 142?
一、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 143?
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147?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49?
第三节 抗抑郁药 149?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50?
二、NA摄取抑制药 151?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152?
四、其他抗抑郁药 153?
第十九章 镇痛药156?
*节 概述 156?
第二节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 157?
第三节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158?
第四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164?
第五节 其他镇痛药 165?
第六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66?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168?
*节 概述 168?
一、药理作用与机制 168?
二、常见不良反应 170?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172?
一、水杨酸类 172?
二、苯胺类 174?
三、吲哚类 174?
四、芳基乙酸类 175?
五、芳基丙酸类 176?
六、烯醇酸类 176?
七、吡唑酮类 177?
八、烷酮类 177?
九、异丁芬酸类 178?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 178?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182?
*节 离子通道概论 182?
一、离子通道研究简史 182?
二、离子通道的特性 182?
三、离子通道的分类 182?
四、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 185?
五、离子通道的调控 185?
第二节 作用于钠通道和钾通道的药物 186?
一、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 186?
二、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 186?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86?
一、钙通道阻滞药分类 187?
二、钙通道阻滞药的药动学特性 187?
三、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机制 187?
四、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188?
五、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189?
六、钙通道阻滞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190?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191?
*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91?
一、正常心脏电生理特性 191?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9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193?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193?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94?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95?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95?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97?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98?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99?
五、其他类 199?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201?
*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01?
第二节 肾素抑制药 202?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03?
一、化学结构与分类 203?
二、药理作用与应用 203?
三、不良反应 204?
四、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05?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阻断药 206?
一、基本药理作用与应用 206?
二、常用AT??1?受体阻断药 206?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209?
*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09?
第二节 常用利尿药 212?
一、袢利尿药 212?
二、噻嗪类及类噻嗪类 213?
三、保钾利尿药 215?
四、碳酸酐酶抑制药 216?
五、渗透性利尿药 217?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219?
*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21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220?
一、利尿药 220?
二、钙通道阻滞药 220?
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21?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22?
五、AT??1?受体阻断药 222?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223?
一、中枢性降压药 223?
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224?
三、神经节阻断药 225?
四、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25?
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225?
六、钾通道开放药 226?
七、肾素抑制药 226?
八、其他 226?
第四节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227?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229?
*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229?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229?
二、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231?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231?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3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 232?
三、抗醛固酮药 232?
第三节 利尿药 232?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33?
第五节 正性肌力药物 234?
一、强心苷类 234?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237?
第六节 扩血管药 238?
第七节 钙增敏药及钙通道阻滞药 239?
一、钙增敏药 239?
二、钙通道阻滞药 240?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241?
*节 调血脂药 241?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242?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246?
三、降低Lp(a)的药物 248?
第二节 抗氧化剂 248?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 249?
一、n?3型多烯脂肪酸 249?
二、n?6型多烯脂肪酸 250?
第四节 黏多糖和多糖类 250?
第二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252?
*节 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 253?
一、硝酸酯类 253?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56?
三、钙通道阻滞药 257?
第二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258?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260?
*节 抗凝血药 260?
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260?
二、凝血酶抑制药 264?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265?
一、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266?
二、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267?
三、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267?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 268?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68?
第四节 促凝血药 270?
第五节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71?
一、抗贫血药 271?
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74?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275?
第三十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278?
*节 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拮抗药 278?
一、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与转化 278?
二、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279?
三、白三烯及拮抗药 280?
四、血小板活化因子及拮抗药 281?
第二节 5?羟色胺类药物及拮抗药 281?
一、5?羟色胺及受体激动药 281?
二、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 282?
第三节 组胺和抗组胺药 282?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282?
二、组胺受体阻断药 283?
第四节 多肽类 285?
一、P物质 285?
二、激肽类 285?
三、内皮素 286?
四、利尿钠肽 286?
五、血管紧张素 286?
六、其他 287?
第五节 一氧化氮及其供体与抑制剂 287?
一、NO的合成与生物学作用 287?
二、一氧化氮供体 287?
三、一氧化氮抑制剂 288?
第六节 腺苷类 288?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90?
*节 平喘药 290?
一、抗炎平喘药 290?
二、支气管扩张药 291?
三、抗过敏平喘药 294?
第二节 镇咳与祛痰药 295?
一、镇咳药 295?
二、祛痰药 296?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297?
一、磷酸二酯酶?4抑制药 297?
二、抗胆碱药 298?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300?
*节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300?
一、抗酸药 300?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301?
三、胃黏膜保护药 303?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305?
第二节 消化系统功能调节药 305?
一、助消化药 305?
二、止吐药 305?
三、胃肠动力药 306?
四、止泻药与吸附药 307?
五、泻药 307?
六、利胆药 308?
第三十三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311?
*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311?
一、缩宫素 311?
二、垂体后叶素 312?
三、麦角生物碱 313?
四、前列腺素类 314?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314?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316?
*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317?
一、雌激素类药 317?
二、抗雌激素类药 319?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及抗孕激素类药 320?
一、孕激素类药 320?
二、抗孕激素类药 321?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抗雄激素类药 321?
一、雄激素类药 321?
二、抗雄激素类药 322?
第四节 避孕药 323?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323?
二、其他避孕药 325?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327?
*节 糖皮质激素 328?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334?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335?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35?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335?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337?
*节 甲状腺激素 337?
一、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及调节 337?
二、甲状腺激素 33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339?
一、硫脲类 339?
二、碘及碘化物 341?
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41?
四、放射性碘 342?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344?
*节 胰岛素 344?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346?
一、磺酰脲类 346?
二、双胍类 348?
三、胰岛素增敏剂 348?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餐时血糖调节剂 349?
第三节 其他降血糖药 350?
一、胰高血糖素样肽?1 350?
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350?
第三十八章 抗骨质疏松药352?
*节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352?
第二节 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353?
一、骨吸收抑制药 353?
二、骨形成促进药 357?
三、骨矿化促进药 357?
四、其他药物 358?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合理应用 359?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361?
*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361?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62?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363?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367?
第四十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369?
*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369?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369?
二、抗菌作用机制 369?
三、耐药机制 370?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371?
一、窄谱青霉素类 371?
二、耐酶青霉素类 373?
三、广谱青霉素类 374?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374?
五、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 375?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75?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76?
一、碳青霉烯类 376?
二、头霉素类 377?
三、氧头孢烯类 377?
四、单环β?内酰胺类 377?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377?
一、β?内酰胺酶抑制药 377?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378?
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381?
*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81?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381?
二、耐药机制 382?
三、药动学 38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384?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385?
一、万古霉素类 385?
二、多黏菌素类 385?
三、杆菌肽类 386?
第四十二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388?
一、抗菌作用和机制 388?
二、耐药机制 388?
三、体内过程 389?
四、临床应用 389?
五、不良反应 389?
六、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390?
第四十三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393?
*节 四环素类 393?
第二节 氯霉素类 396?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399?
*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399?
一、概述 399?
二、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402?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404?
一、概述 404?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406?
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407?
第四十五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409?
*节 抗病毒药 409?
一、广谱抗病毒药 410?
二、抗HIV药 411?
三、抗疱疹病毒药 414?
四、抗流感病毒药 416?
五、抗肝炎病毒药 416?
第二节 抗真菌药 419?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419?
二、唑类抗真菌药 420?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422?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422?
第四十六章 抗结核药及抗麻风病药424?
*节 抗结核药 424?
一、一线抗结核药 424?
二、二线抗结核药 427?
三、新一代抗结核药 428?
四、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 428?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429?
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431?
*节 抗疟药 431?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431?
二、抗疟药的分类 432?
三、常见的抗疟药 43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药 436?
一、抗阿米巴病药 436?
二、抗滴虫药 437?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437?
一、抗血吸虫病药 437?
二、抗丝虫病药 438?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439?
第四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443?
*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443?
一、抗肿瘤药的分类 443?
二、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和耐药机制 443?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445?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445?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446?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49?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449?
第三节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450?
一、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 450?
二、分子靶向药物 452?
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456?
第四节 细胞毒抗肿瘤药应用的药理学原则和毒性反应 457?
一、药理学应用原则 457?
二、毒性反应 458?
第四十九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462?
*节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462?
一、免疫应答 462?
二、免疫病理反应 462?
第二节 免疫抑制药 463?
一、环孢素 464?
二、他克莫司 464?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465?
四、抗代谢类药 465?
五、烷化剂 465?
六、吗替麦考酚酯 466?
七、单克隆抗体 466?
八、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466?
九、来氟米特 467?
十、雷公藤总苷 467?
第三节 免疫增强药 467?
一、免疫佐剂 467?
二、干扰素 468?
三、白细胞介素?2 468?
四、左旋咪唑 468?
五、依他西脱 469?
六、转移因子 469?
七、胸腺素 469?
八、异丙肌苷 469?
九、免疫核糖核酸 46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71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484
本书测试卷?
*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1?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2?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4?
*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4?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4?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5?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7?
一、吸收 7?
二、分布 8?
三、代谢 9?
四、排泄 11?
第三节 房室模型 13?
一、一室模型 13?
二、二室模型 13?
三、多室模型 13?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14?
一、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14?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类型 14?
第五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16?
一、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16?
二、曲线下面积 16?
三、生物利用度 17?
四、表观分布容积 17?
五、消除速率常数 18?
六、消除半衰期 18?
七、清除率 18?
第六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18?
一、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18?
二、靶浓度 20?
三、维持剂量 20?
四、负荷剂量 20?
五、个体化治疗 21?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22?
*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22?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22?
二、治疗效果 22?
三、不良反应 23?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23?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25?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25?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26?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26?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27?
五、受体类型 29?
六、细胞内信号转导 30?
七、受体的调节 31?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32?
*节 药物因素 32?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32?
二、药物相互作用 32?
第二节 机体因素 33?
一、年龄 33?
二、性别 33?
三、遗传因素 34?
四、疾病状态 36?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36?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37?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38?
*节 概述 38?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40?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40?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44?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48?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及其分类 49?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作用 49?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50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51?
*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51?
一、胆碱酯类 51?
二、生物碱类 53?
第二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56?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57?
*节 胆碱酯酶 57?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58?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58?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61?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63?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65?
*节 阿托品及其类似生物碱 65?
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68?
一、合成扩瞳药 69?
二、合成解痉药 69?
三、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 70?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72?
*节 神经节阻断药 72?
第二节 骨骼肌松弛药 73?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 73?
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74?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77?
*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77?
一、构效关系 77?
二、分类 78?
第二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8?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1?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4?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87?
*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87?
一、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88?
二、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89?
三、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90?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0?
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93?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94?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4?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97?
*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97?
一、神经元 97?
二、神经胶质细胞 97?
三、神经环路 98?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98?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99?
一、乙酰胆碱 99?
二、γ?氨基丁酸 100?
三、兴奋性氨基酸 101?
四、去甲肾上腺素 102?
五、多巴胺 102?
六、5?羟色胺 103?
七、组胺 104?
八、神经肽 104?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105?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107?
*节 吸入性麻醉药 107?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109?
第三节 复合麻醉 110?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112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117?
*节 苯二氮类 117?
第二节 巴比妥类 119?
第三节 新型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120?
第四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121?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23
*节 癫痫及临床分类 123?
第二节 抗癫痫药 124?
一、抗癫痫药作用机制 124?
二、常用抗癫痫药 124?
三、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130?
第三节 抗惊厥药 130?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132?
*节 抗帕金森病药 132?
一、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简介 132?
二、拟多巴胺类药 134?
三、抗胆碱药 137?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138?
一、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138?
二、胆碱酯酶抑制药 139?
三、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 140?
四、AD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140?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142?
*节 抗精神分裂症药 142?
一、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 143?
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 147?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49?
第三节 抗抑郁药 149?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50?
二、NA摄取抑制药 151?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152?
四、其他抗抑郁药 153?
第十九章 镇痛药156?
*节 概述 156?
第二节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 157?
第三节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158?
第四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164?
第五节 其他镇痛药 165?
第六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66?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168?
*节 概述 168?
一、药理作用与机制 168?
二、常见不良反应 170?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172?
一、水杨酸类 172?
二、苯胺类 174?
三、吲哚类 174?
四、芳基乙酸类 175?
五、芳基丙酸类 176?
六、烯醇酸类 176?
七、吡唑酮类 177?
八、烷酮类 177?
九、异丁芬酸类 178?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 178?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182?
*节 离子通道概论 182?
一、离子通道研究简史 182?
二、离子通道的特性 182?
三、离子通道的分类 182?
四、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 185?
五、离子通道的调控 185?
第二节 作用于钠通道和钾通道的药物 186?
一、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 186?
二、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 186?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86?
一、钙通道阻滞药分类 187?
二、钙通道阻滞药的药动学特性 187?
三、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机制 187?
四、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188?
五、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189?
六、钙通道阻滞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190?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191?
*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91?
一、正常心脏电生理特性 191?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9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193?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193?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94?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95?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95?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97?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98?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99?
五、其他类 199?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201?
*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01?
第二节 肾素抑制药 202?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03?
一、化学结构与分类 203?
二、药理作用与应用 203?
三、不良反应 204?
四、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05?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阻断药 206?
一、基本药理作用与应用 206?
二、常用AT??1?受体阻断药 206?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209?
*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09?
第二节 常用利尿药 212?
一、袢利尿药 212?
二、噻嗪类及类噻嗪类 213?
三、保钾利尿药 215?
四、碳酸酐酶抑制药 216?
五、渗透性利尿药 217?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219?
*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21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220?
一、利尿药 220?
二、钙通道阻滞药 220?
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21?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22?
五、AT??1?受体阻断药 222?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223?
一、中枢性降压药 223?
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224?
三、神经节阻断药 225?
四、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25?
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225?
六、钾通道开放药 226?
七、肾素抑制药 226?
八、其他 226?
第四节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227?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229?
*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229?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229?
二、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 231?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231?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31?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药 232?
【免费在线读】
作者: 葛均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 高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书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高明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葛明华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甲状腺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对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对多学科联合诊断、综合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基础至临床,力求全面;强调临床应用和指南推介,注重实用;关注*进展和转化,分享中国特色经验。《甲状腺肿瘤学》是一部理论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的专业参考书,对于甲状腺肿瘤相关医务工作者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有助于我国甲状腺肿瘤防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 谢幸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 步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 2
四、病理学的发展 3
*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5
*节 适应 5
一、萎缩 6
二、肥大 8
三、增生 9
四、化生 10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11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11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12
第三节 细胞可逆性损伤 15
一、细胞水肿 16
二、脂肪变 17
三、玻璃样变 18
四、淀粉样变 18
五、黏液样变 19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 19
七、病理性钙化 20
第四节 细胞死亡 21
一、坏死 21
二、凋亡 24
第五节 细胞老化 27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 27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 27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 27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29
*节 再生 29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29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30
三、组织再生的机制和过程 33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34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37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7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9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39
第三节 创伤愈合 41
一、皮肤创伤愈合 41
二、骨折愈合 43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3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5
*节 充血和淤血 45
一、充血 45
二、淤血 46
第二节 出血 48
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8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 49
三、出血的后果 49
第三节 血栓形成 4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5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52
三、血栓的结局 54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54
第四节 栓塞 55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55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56
第五节 梗死 58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59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5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61
第六节 水肿 62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62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63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64
第四章 炎症 65
*节 炎症的概述 65
一、炎症的概念 65
二、炎症的原因 65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66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67
五、炎症的分类 68
第二节 急性炎症 68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69
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70
三、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73
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76
五、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76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78
第三节 慢性炎症 79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80
二、肉芽肿性炎 80
第五章 免疫性疾病 82
*节 自身免疫病 82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82
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 83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8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8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88
第三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 92
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92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93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94
第六章 肿瘤 95
*节 肿瘤的概念 96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96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96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97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98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99
一、命名原则 99
二、分类 100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03
一、肿瘤的生长 103
二、肿瘤扩散 104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07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8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09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110
一、上皮组织肿瘤 110
二、间叶组织肿瘤 112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 117
第九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118
一、癌前疾病(或病变) 118
二、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119
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19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119
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121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130
一、化学物质 131
二、物理致癌因素 131
三、生物致癌因素 131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132
第七章 环境和营养性疾病 134
*节 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 134
一、空气污染 134
二、职业及环境暴露性污染 135
第二节 个人暴露——成瘾及其相关疾病 138
一、吸烟 138
二、酒精中毒 138
三、治疗性药物损伤 140
四、药物滥用 140
第三节 营养性疾病 141
一、肥胖症 141
二、营养不良 142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 143
*节 遗传性疾病 143
一、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 143
二、遗传性疾病的类型 144
三、遗传性疾病举例 145
第二节 儿童疾病 149
一、出生缺陷 150
二、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 151
三、围产期感染 151
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51
五、儿童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52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53
*节 动脉粥样硬化 1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4
二、病理变化 156
第二节 高血压病 16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2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63
第三节 动脉瘤 166
第四节 风湿病 1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7
二、基本病理变化 167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68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7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71
第六节 心瓣膜病 171
一、二尖瓣狭窄 17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72
三、主动脉瓣狭窄 173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3
第七节 心肌病 173
一、扩张型心肌病 173
二、肥厚型心肌病 174
三、限制型心肌病 174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74
五、特异性心肌病 175
第八节 心肌炎 176
一、病毒性心肌炎 176
二、细菌性心肌炎 177
三、孤立性心肌炎 177
四、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177
第九节 心包炎 177
一、急性心包炎 177
二、慢性心包炎 178
第十节 先天性心脏病 178
一、房间隔缺损 179
二、室间隔缺损 179
三、法洛四联症 180
四、动脉导管未闭 180
五、主动脉缩窄 180
六、大动脉移位 180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182
*节 呼吸道和肺炎症性疾病 183
一、鼻炎、鼻窦炎 183
二、咽炎、喉炎 184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 184
四、肺炎 18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90
一、慢性支气管炎 190
二、支气管哮喘 191
三、支气管扩张症 192
四、肺气肿 193
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病 195
一、肺硅沉着病 195
二、肺石棉沉着病 197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98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200
一、鼻咽癌 200
二、喉癌 202
三、肺癌 202
第七节 胸膜疾病 206
一、胸膜炎 206
二、胸膜间皮瘤 20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8
*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208
一、食管的炎症 208
二、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弛缓不能 209
第二节 胃炎 209
一、急性胃炎 210
二、慢性胃炎 210
三、特殊类型胃炎 211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211
第四节 阑尾炎 214
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 215
一、炎症性肠病 215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216
三、菌群失调性肠炎 216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217
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21
一、酒精性肝病 221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22
第八节 肝硬化 222
第九节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 226
一、肝代谢性疾病 226
二、肝循环障碍 226
第十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226
一、胆囊炎 226
二、胆石症 227
第十一节 胰腺炎 227
一、急性胰腺炎 227
二、慢性胰腺炎 228
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228
一、食管癌 228
二、胃癌 229
三、大肠癌 231
四、原发性肝癌 235
五、胰腺癌 236
六、胆道肿瘤 236
七、胃肠间质瘤 237
第十二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238
*节 淋巴结的良性病变 238
一、反应性淋巴结炎 238
二、特异性淋巴结炎 239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240
一、概述 240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244
三、霍奇金淋巴瘤 251
第三节 髓系肿瘤 254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 255
二、骨髓增殖性肿瘤 257
附:类白血病反应 259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259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259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261
*节 肾小球疾病 26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2
二、基本病理变化 264
三、临床与病理联系 266
四、类型与病理特点 267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274
一、肾盂肾炎 274
二、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276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277
一、肾细胞癌 277
二、肾母细胞瘤 278
三、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 279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80
*节 子宫颈疾病 280
一、慢性子宫颈炎 280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280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283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283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284
三、子宫肿瘤 284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286
一、葡萄胎 286
二、侵蚀性葡萄胎 287
三、绒毛膜癌 287
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288
第四节 卵巢肿瘤 289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289
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291
三、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291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293
一、前列腺增生症 293
二、前列腺癌 293
第六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 294
一、睾丸肿瘤 294
二、阴茎肿瘤 294
第七节 乳腺疾病 294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294
二、乳腺纤维腺瘤 295
三、乳腺癌 295
四、男性乳腺发育 298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99
*节 垂体疾病 299
一、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 299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300
三、垂体肿瘤 301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302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02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304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 304
四、甲状腺炎 305
五、甲状腺肿瘤 306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308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08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308
三、肾上腺肿瘤 309
第四节 胰岛疾病 309
一、糖尿病 310
二、胰岛细胞瘤 311
第五节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311
一、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述 311
二、DNES肿瘤 312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314
*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314
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314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31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317
一、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 318
二、脑水肿 318
三、脑积水 318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19
一、细菌性疾病 319
二、病毒性疾病 321
三、海绵状脑病 32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323
一、阿尔茨海默病 324
二、Parkinson病 325
第五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 325
一、缺血性脑病 326
二、阻塞性脑血管病 326
三、脑出血 327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327
一、多发性硬化症 327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28
三、急性坏死出血性白质脑炎 328
第七节 神经系统肿瘤 329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29
二、外周神经肿瘤 333
三、转移性肿瘤 334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335
*节 感染性疾病概述 335
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及在体内的播散 335
二、宿主和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338
四、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339
第二节 结核病 339
一、概述 339
二、肺结核病 341
三、肺外结核病 345
第三节 伤寒 346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348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349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349
第七节 性传播性疾病 350
一、淋病 350
二、尖锐湿疣 350
三、梅毒 351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352
第九节 寄生虫病 353
一、阿米巴病 353
二、血吸虫病 356
三、棘球蚴病 358
第十八章 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360
*节 大体、组织和细胞病理学技术 360
第二节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361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362
第四节 显微切割技术 363
第五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364
第六节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365
第七节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66
第八节 流式细胞术 366
第九节 图像采集和分析技术 367
第十节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368
第十一节 生物芯片技术 369
第十二节 第二代测序技术 370
第十三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 371
第十四节 人工智能技术 371
推荐阅读 37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73
本书测试卷
【免费在线读】
作者: 左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绪论1
*节 医学遗传学的任务和范畴 1
第二节 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 3
一、人类基因 3
二、人类基因组 4
三、基因表达与调控 6
第四节 遗传病概述 9
一、遗传病的特点 9
二、人类遗传病的分类 10
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 12
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2
五、遗传病在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13
第五节 医学遗传学的发展方向 14
一、基于基因组学的精准医学 14
二、基于传统遗传学的系统医学 15
*部分 医学遗传学基础
*章 基于疾病的遗传学数据分析18
*节 人类基因组与遗传数据库 18
一、遗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8
二、常用的人类基因组与遗传数据库 19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分析 23
一、疾病发生机制的遗传学基础 23
二、遗传数据分析在遗传病诊治中的应用 24
第二章 基因突变与遗传多态性27
*节 基因突变的本质及其特性 27
一、多向性 27
二、重复性 28
三、随机性 28
四、可逆性 28
五、有害性 28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28
一、物理因素 29
二、化学因素 29
三、生物因素 30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形式 30
一、静态突变 30
二、动态突变 34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35
一、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修复 35
二、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 36
三、修复缺陷与错误修复 37
第五节 遗传多态性 38
一、遗传多态性的概念 38
二、遗传多态性的表现形式 38
三、DNA遗传多态性研究的意义及应用 39
第三章 基因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41
*节 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 41
一、基因突变导致异常蛋白的生成 41
二、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 44
三、突变导致组织细胞蛋白表达类型的改变 46
四、突变蛋白的分子细胞病理学效应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46
第二节 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48
一、基因突变引起酶分子的异常 48
二、酶分子异常引起的代谢缺陷 48
三、非酶蛋白分子缺陷导致的分子病 51
第四章 单基因病的遗传52
*节 系谱与系谱分析 52
第二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 53
一、短指(趾)症A1型 53
二、婚配类型与子代发病风险 54
三、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 54
第三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 54
一、眼皮肤白化病ⅠA型 55
二、婚配类型及子代发病风险 55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征 56
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57
第四节 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遗传 58
一、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58
二、婚配类型和子代发病风险 59
三、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征 60
第五节 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 60
一、血友病A 60
二、婚配类型和子代发病风险 61
三、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 62
第六节 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 62
第七节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63
一、拟常染色体遗传 63
二、亲代印记的遗传学效应 63
三、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64
四、生殖腺嵌合 65
五、遗传早现 66
六、X染色体失活 66
第五章 多基因遗传68
*节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68
一、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68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69
第二节 疾病的多基因遗传 71
一、易患性与发病阈值 71
二、遗传率及其估算 72
三、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的因素 74
第六章 群体遗传78
*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78
一、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78
二、Hardy?Weinberg定律的应用 80
第二节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81
一、非随机婚配 81
二、突变和选择 83
三、遗传漂变 84
四、迁移和基因流 84
第三节 遗传负荷 85
一、突变负荷 85
二、分离负荷 86
三、影响遗传负荷的因素 86
第四节 连锁不平衡及其应用 86
第七章 线粒体病的遗传89
*节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89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 89
二、线粒体DNA的复制 90
三、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90
四、线粒体遗传系统的特点 91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突变及相关疾病 93
一、mtDNA突变的类型 93
二、突变导致的功能缺陷 94
第三节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点 94
一、母系遗传 94
二、阈值效应 95
三、核质协同性 95
第八章 人类染色体97
*节 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97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97
二、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 100
三、性别决定及性染色体 101
第二节 染色体分组、核型与显带技术 102
一、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102
二、染色体核型 104
三、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 106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109
*节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109
一、化学因素 109
二、物理因素 109
三、生物因素 110
四、母亲年龄 110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110
一、整倍性改变 110
二、非整倍性改变 111
三、非整倍体的产生原因 112
第三节 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 113
一、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描述方法 113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 113
第四节 染色体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 116
一、染色体数目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 116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 117
第二部分 医学遗传学临床
第十章 单基因病122
*节 分子病 122
一、血红蛋白病 122
二、血浆蛋白病 128
三、结构蛋白缺陷病 129
四、受体蛋白病 130
五、膜转运蛋白病 131
第二节 先天性代谢病 132
一、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共同规律 132
二、糖代谢遗传病 133
三、氨基酸代谢遗传病 135
四、核酸代谢遗传病 137
五、脂类代谢遗传病 138
六、先天性代谢缺陷引起的罕见遗传病及其治疗 139
第十一章 多基因病140
*节 精神分裂症 140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140
二、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因素 140
第二节 糖尿病 142
一、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 142
二、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因素 142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144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144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遗传因素 144
第四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 145
一、帕金森病 145
二、阿尔茨海默病 146
第十二章 线粒体病148
*节 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 148
第二节 线粒体病的分类 148
第三节 mtDNA突变引起的疾病 149
一、Leber视神经萎缩 150
二、MERRF综合征 150
三、MELAS综合征 150
四、Kearns?Sayre综合征 151
五、Leigh综合征 151
六、帕金森病 151
七、其他与线粒体有关的病变 152
第四节 nDNA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 153
一、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基因缺陷 153
二、基因组间交流的缺损 153
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155
*节 染色体病发病概况 155
一、染色体病的发生率 155
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157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157
一、Down综合征 157
二、18三体综合征 157
三、13三体综合征 157
四、5p??-?综合征 158
五、微小缺失综合征 159
六、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 160
第三节 Down综合征 160
一、Down综合征的发生率 160
二、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 160
三、Down综合征的遗传分型 161
四、Down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 162
五、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164
第四节 性染色体病 165
一、性染色体的数目异常 165
二、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167
第五节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167
一、易位携带者 167
二、倒位携带者 168
第十四章 遗传性免疫缺陷171
*节 T细胞免疫缺陷 171
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172
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172
三、遗传性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173
四、Wiskott?Aldrich综合征 174
第二节 B细胞免疫缺陷 174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74
二、IgA缺陷及IgG亚型缺陷 174
三、IgM增多伴随免疫缺陷 174
四、分类不明的免疫缺陷病 175
五、婴儿期一过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175
第三节 吞噬细胞缺陷 175
一、慢性肉芽肿病 176
二、白细胞黏附缺陷 176
第四节 补体蛋白免疫缺陷 176
一、补体缺陷 176
二、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177
第十五章 出生缺陷178
*节 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178
一、先天畸形和围产期死亡率 178
二、新生儿发病率 178
三、儿童死亡率 178
第二节 出生缺陷的临床特征 179
一、出生缺陷的分类 179
二、出生缺陷的诊断 181
第三节 常见的出生缺陷 181
一、神经管缺陷 181
二、先天性心脏病 183
第四节 出生缺陷的发病机制 184
一、出生缺陷的发生因素 184
二、致畸剂诱发发育异常的机制 187
第十六章 肿瘤与遗传189
*节 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189
一、肿瘤的遗传现象 189
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190
三、遗传性肿瘤 190
第二节 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肿瘤发生 191
一、DNA序列不稳定性与肿瘤发生 191
二、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发生 191
第三节 肿瘤遗传基础与细胞增殖和凋亡 192
一、癌基因 193
二、抑癌基因 195
三、肿瘤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 196
第四节 肿瘤发生的遗传理论 197
一、单克隆起源理论 197
二、Knudson二次打击理论 197
三、肿瘤发生的多阶段遗传物质损伤理论 197
第五节 肿瘤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198
一、肿瘤的遗传易感性与肿瘤分子诊断 198
二、肿瘤的靶向治疗 199
第十七章 表观遗传病201
*节 表观遗传机制 201
一、DNA甲基化 201
二、组蛋白修饰 202
三、非编码RNA 203
第二节 表观遗传病 204
一、综合征与表观遗传 204
二、代谢疾病与表观遗传 207
三、肿瘤的表观遗传 208
第十八章 遗传病的诊断211
*节 临症诊断和症状前诊断 211
一、病史、症状和体征 211
二、家系分析 211
三、细胞遗传学检查 211
四、生化检查 212
五、基因诊断 212
第二节 产前诊断 213
一、产前诊断的对象 214
二、产前诊断的方法 214
三、胚胎植入前诊断 215
四、无创产前检测 215
第十九章 遗传病的治疗217
*节 遗传病治疗的原则 217
一、遗传病的个性化治疗 217
二、遗传病疗效的长期评估 217
三、杂合子和症状前患者的治疗 218
四、遗传病治疗的策略 218
第二节 手术治疗 218
一、手术矫正治疗 218
二、器官和组织移植 218
第三节 药物和饮食治疗 219
一、禁其所忌 219
二、去其所余 219
三、补其所缺 220
四、酶疗法 220
第四节 基因治疗 220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 221
二、基因治疗的技术路径 222
三、适于基因治疗的遗传病 225
四、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225
五、基因治疗面临的安全和伦理的问题 227
第二十章 遗传咨询229
*节 遗传咨询的基本内容 229
一、一些常见的遗传咨询问题 229
二、遗传咨询的主要步骤 230
第二节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 231
一、遗传病再发风险率的一般估计 231
二、Bayes定理在遗传病再发风险率评估中的应用 232
第三节 遗传病的群体筛查 233
一、新生儿筛查 233
二、杂合子筛查 233
三、产前诊断 234
第四节 遗传伦理 234
一、临床中的伦理问题 234
二、遗传隐私 236
推荐阅读23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40
本书测试卷
【免费在线读】
作者: 万学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 郝伟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
作者: 李文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章 绪论1?
*节 概论 1?
一、麻醉学科 1?
二、核心竞争力 1?
三、麻醉学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 3?
一、临床麻醉 3?
二、重症监测治疗 4?
三、疼痛诊疗 5?
四、麻醉学教研室 5?
五、麻醉学研究室 5?
第三节 做个优秀的临床医师 5?
一、树立正确人才观 5?
二、成功之道 6?
三、做优秀麻醉学人 6
第二章 手术病人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节 术前访视与术前病情评估门诊 7?
一、术前访视 7?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门诊 8?
第二节 术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8?
一、术前病情评估的内容 8?
二、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9?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12?
一、麻醉前准备 12?
二、麻醉前用药 14
第三章 局部麻醉
*节 局部麻醉药 16?
一、分类和构效关系 16?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18?
三、局麻药的临床药理学 19?
四、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0?
五、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 20?
第二节 局部麻醉 22?
一、表面麻醉 22?
二、局部浸润麻醉 22?
三、区域阻滞麻醉 23?
第三节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23?
一、概述 23?
二、颈神经丛阻滞 24?
三、臂神经丛阻滞 26?
四、腹横肌平面阻滞 30?
五、椎旁阻滞 32?
六、下肢神经阻滞 34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节 椎管的解剖与麻醉生理 40?
一、椎管解剖 40?
二、椎管内阻滞的生理 42?
第二节 蛛网膜下隙阻滞 42?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42?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45?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 45?
一、硬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 45?
二、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48?
三、骶管阻滞 50?
第四节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 51
第五章 全身麻醉
*节 全身麻醉分类 53?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53?
一、吸入麻醉药 53?
二、静脉麻醉药 56?
三、肌肉松弛药 57?
四、阿片类药物 58?
第三节 全身麻醉的实施 59?
一、全身麻醉诱导 59?
二、全身麻醉的维持 60?
三、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61?
四、全身麻醉的苏醒 62?
第四节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63
第六章 气道管理
*节 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 65?
一、气道的解剖结构 65?
二、影响气道通畅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 66?
第二节 声门上气道管理的方法 67?
一、维持气道通畅的基本方法 67?
二、面罩通气术 69?
三、喉罩通气术 70?
第三节 声门下气道管理的方法 71?
一、气管插管术 71?
二、气管切开术 74?
三、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术 76?
四、支气管内插管术 77?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 77?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78?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 78?
三、处理困难气道的用具和方法 79?
四、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80?
五、注意事项
第七章 围术期体温管理
*节 体温的生理调节 85?
一、体温调节中枢 85?
二、体温调节方式 85?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监测 86?
一、监测部位 86?
二、监测方法 86?
第三节 围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 86?
一、导致机体低体温的因素 86?
二、导致机体体温过高的因素 87?
第四节 围术期体温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88?
一、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88?
二、体温过高对机体的影响 88?
第五节 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 89?
一、围术期机体低体温的保护措施 89?
二、围术期机体体温过高的保护措施 89
第八章 呼吸功能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节 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 91?
一、呼吸运动的监测 91?
二、胸部的听诊与叩诊 91?
第二节 通气功能的监测 91?
一、常用通气量监测 91?
二、二氧化碳的监测 92?
第三节 氧合功能的监测 94?
一、氧交换功能 94?
二、肺内分流率(Q??S?/Q??T?) 96?
三、氧供与氧耗 96?
第四节 小气道功能的监测 97?
一、监测指标和方法 97?
二、小气道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97?
第五节 呼吸力学监测 98?
一、监测指标和方法 98?
二、呼吸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99?
第六节 超声在肺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101?
一、正常肺组织的超声征象 101?
二、常见异常肺组织超声征象 102?
三、肺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 102
第九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和临床应用 103?
一、动脉血压 103?
二、中心静脉压 107?
三、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108?
四、心排出量 110?
五、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111?
第二节 超声技术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 112?
一、超声心动图的概念及分类 112?
二、超声心动图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运用 113?
第三节 心电图监测 114?
一、心电图监测的基础知识 114?
二、心肌缺血的监测 117?
三、心肌梗死的监测 118?
四、心律失常的监测 119
第十章 围术期体液平衡的监测
*节 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 123?
一、体液中的水、电解质成分 123?
二、体液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24?
三、常见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125?
第二节 围术期体液渗透浓度平衡的监测 128?
一、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128?
二、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方法 129?
三、常见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130?
第三节 围术期酸碱平衡的监测 131?
一、酸碱平衡的基本生理 131?
二、酸碱平衡的常用监测参数 133?
三、常见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134
第十一章 围术期的液体治疗
*节 围术期有效循环血容量的评估 137?
一、体液量的分析 137?
二、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138?
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39?
四、其他相关监测指标 139?
第二节 液体治疗的原则 140?
一、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需要量 140?
二、液体治疗的处理原则 141?
第三节 常用输液制剂 142?
一、晶体溶液 142?
二、胶体液
第十二章 围术期的血液管理
*节 治疗贫血和优化红细胞生成 145?
第二节 减少围术期失血的措施 145?
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改进 145?
二、控制性降压 146?
三、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 146?
四、术中体温的维持 146?
第三节 围术期红细胞输注 146?
一、开放性输血策略 146?
二、限制性输血策略 147?
三、个体化输血策略的提出与展望 147?
第四节 围术期凝血功能的管理 148?
一、凝血功能的检查 148?
二、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和血小板 148?
三、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 149?
第五节 围术期自体输血 149?
一、术前自体血储备 150?
二、自体血液回收 150?
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150
第十三章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与控制性降压
*节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调控 152?
一、围术期高血压处理 152?
二、围术期低血压处理 153?
三、围术期心律失常处理 154?
第二节 控制性降压 154?
一、控制性降压的生理基础 155?
二、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的影响 155?
三、控制性降压适应证和禁忌证 156?
四、控制性降压的技术和方法 156?
五、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及防治 158
第十四章 日间手术麻醉与手术室外麻醉
*节 日间手术麻醉 159?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 159?
二、日间手术常用准入标准与手术种类 159?
三、日间手术麻醉处理 159?
第二节 手术室外麻醉 162?
一、手术室外麻醉定义及相关概念 162?
二、手术室外麻醉的共同特点 163?
三、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163?
四、手术室外麻醉种类及特点 163?
第三节 快通道麻醉 166?
一、快通道麻醉定义 166?
二、快通道麻醉特点与应用 167
第十五章 麻醉后恢复室
*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工作常规和离室标准 168?
一、工作常规 168?
二、离室标准 168?
第三节 PACU常见并发症 169
第十六章 重症监测治疗
*节 概述 172?
一、概念 172?
二、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172?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监测项目 173?
一、反映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指标 173?
二、反映重要器官灌注的监测指标 174?
三、其他监测 174?
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治疗 175?
一、呼吸治疗 175?
二、循环治疗 175?
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75?
四、营养支持 175?
五、其他治疗
第十七章 急性呼吸衰竭
*节 概述 176?
一、概念 176?
二、ARDS的病因 176?
第二节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177?
一、病理变化 177?
二、病理生理改变 177?
三、发病机制 17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79?
一、症状和体征 179?
二、影像学检查 179?
三、实验室检查 180?
四、ARDS的分期 180?
第四节 诊断与治疗 181?
一、诊断 181?
二、鉴别诊断 181?
三、治疗
第十八章 呼吸治疗
*节 氧治疗 186?
第二节 胸部物理疗法 189?
第三节 机械通气治疗 191?
一、适应证 191?
二、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192?
三、机械通气模式 193?
四、呼气末正压 197?
五、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198?
六、机械通气的撤离 199?
七、肺保护性通气 201?
八、麻醉期间的机械通气管理 201
第十九章 镇静的临床应用
*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203?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204?
一、苯二氮类镇静药及拮抗药 204?
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05?
三、吩噻嗪类镇静药 205?
四、丁酰苯类镇静药 206?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206?
一、镇静的适应证 206?
二、镇静的目标 207?
三、镇静期间的监测 207?
四、镇静的撤离标准 207?
五、常用镇静技术 207?
六、镇静的并发症及处理 209
第二十章 休克
*节 概述 211?
一、概念 211?
二、休克的分类 211?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211?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213?
五、休克的诊断与临床监测 214?
六、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215?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217?
一、病因 217?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217?
三、临床表现 217?
四、诊断 218?
五、治疗原则 218?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 219?
一、病因 219?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219?
三、临床表现 220?
四、诊断 221?
五、治疗原则 221?
第四节 感染性休克 221?
一、病因 222?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222?
三、临床表现 223?
四、诊断 223?
五、治疗原则
第二十一章 体外循环和体外膜肺氧合
*节 体外循环 225?
一、概念和原理 225?
二、体外循环的主要装置 225?
三、体外循环的实施 225?
第二节 体外膜肺氧合 226?
一、概念和原理 226?
二、ECMO的主要装置 227?
三、ECMO和CPB的区别 227?
四、循环途径 227?
五、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 心肺脑复苏
*节 心搏骤停和CPCR 230?
一、心搏骤停的病因 230?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230?
三、复苏的阶段 230?
第二节 基本生命支持 231?
一、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 231?
二、尽早开始高质量的CPR 232?
三、电除颤 234?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235?
一、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人工呼吸支持 235?
二、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 235?
三、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处理 235?
四、心肺复苏期间的监测 236?
五、CPR期间的用药 237?
六、循环支持设备 238?
第四节 复苏后治疗 238?
一、呼吸管理 238?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38?
三、脑复苏 239?
四、心搏骤停后预后评估 241?
五、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 241?
第五节 终止复苏 242
第二十三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节 MODS的历史溯源与流行病学 243?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 243?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ODS 244?
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MODS 244?
三、肠道动力学说与MODS 245?
四、基因多态性与MODS 246?
第三节 MODS的病因和分型 246?
一、MODS的病因 246?
二、MODS的发病过程与分型 246?
第四节 MODS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监测 247?
一、MODS的临床诊断 247?
二、MODS的临床分期与特征 251?
三、MODS的临床评估和监测 252?
第五节 MODS的防治原则 253?
一、MODS的预防 253?
二、MODS的治疗
第二十四章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节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256?
一、危重病人代谢特点 256?
二、营养与免疫 256?
第二节 危重病人营养评估 257?
一、危重病人营养状态评估方法 257?
二、危重病人营养需要量估算 258?
第三节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方案 259?
一、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 259?
二、肠内营养 260?
三、肠外营养 262?
第四节 特殊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263?
一、肝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263?
二、急性肾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264?
三、呼吸衰竭病人营养支持 265
第二十五章 疼痛诊疗
*节 概述 266?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 267?
第三节 常用的镇痛药物 268?
第四节 急性疼痛治疗 272?
一、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 272?
二、分娩镇痛 273?
第五节 慢性疼痛治疗 274?
第六节 癌痛治疗 275
第二十六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节 概论 277?
一、与药物依赖性相关的基本概念 277?
二、药物依赖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77?
三、药物依赖的病因 278?
四、药物依赖性的分类 278?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靶点 278?
一、依赖性药物分类 278?
二、依赖性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 279?
第三节 药物依赖的机制 279?
一、药物依赖相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279?
二、参与药物依赖的神经递质/受体系统 280?
三、药物依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280?
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81?
一、临床表现 281?
二、诊断 282?
第五节 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283?
一、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283?
二、药物依赖病人麻醉处理原则 283?
推荐阅读28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86
本书测试卷?
【免费在线读】
作者: 王卫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本书配套有《儿科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作者: 赵佛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主要内容:*章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章 护理人文基础知识第三章 口腔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第四章 口腔急救护理第五章 口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六章 医院消防安全及危险品管理
作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从医学装备的研发到报废全生命周期进行介绍和解读。介绍全球及我国医学装备配置现状和发展趋势;邀请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权威政策解读;结合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探讨技术进展;充分调研反应行业热点。
作者: 王锦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篇 医患沟通总论?
*章 医患沟通导论2?
*节 医患沟通概述 2?
一、医患沟通的含义 2?
二、医患沟通的背景与意义 3?
三、医患沟通的宗旨与理念 4?
第二节 医患沟通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5?
一、医患沟通的研究对象 5?
二、医患沟通的研究内容 6?
三、医患沟通的任务 6?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学科关系 7?
一、医患沟通学科性质 7?
二、医患沟通与相关学科关系 8?
三、国内外医患沟通学术发展概要 9?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中的医患沟通 12?
一、医学历史中的医患关系教育 12?
二、当代医学教育标准与医患沟通 13?
三、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开展 13?
第五节 国外医患沟通概要 14?
一、国外医患关系概况 15?
二、国外医患沟通概况 15?
三、国外医患纠纷处理 17
第二章 医患沟通基础20?
*节 医学中的人文内涵 20?
一、医学模式及渐变 20?
二、现代医学的含义 22?
三、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 23?
四、循证医学及实现途径 25?
第二节 医患关系与医患需求 26?
一、医患关系及趋势 26?
二、患方的需求 29?
三、医方的需求 31?
第三节 医患沟通伦理学基础 32?
一、伦理学相关知识 32?
二、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33?
三、医患沟通的伦理原则 34?
四、医患沟通案例伦理解析 35?
视频案例 35?
视频2?1 “八毛门事件” 35?
第四节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 35?
一、心理学相关知识 35?
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38?
三、医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39?
四、医患沟通案例心理解析 40?
第五节 医患沟通的法律基础 41?
一、医事法概述 41?
二、医事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42?
三、医事法律中医患的权利和义务 44?
四、医患沟通的法律解析 46?
第六节 人际沟通基本原理 48?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48?
二、人际沟通的要素与作用 50?
三、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51?
四、现代人际沟通的特征与方法 52?
视频案例 54?
视频2?2 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54?
第三章 医患沟通原理55?
*节 医患沟通的社会意义 55?
一、提高全民健康效率 55?
二、促进医疗卫生科学决策与管理 55?
三、共建医患和谐社会 56?
第二节 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 56?
一、医学与医患沟通内涵一体 56?
二、医患合作是医学发展的深层动因 56?
三、完善医疗服务过程 57?
四、医患共同决策互惠双赢 58?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功能 59?
一、决定正确诊断 59?
二、提高治疗效果 60?
三、融洽医患关系 60?
四、推进现代医学模式 61?
第四节 医患沟通的双方障碍 61?
一、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62?
二、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相对平衡趋势 63?
三、医患沟通双方障碍分类及表现 64?
第五节 医患沟通的系统构建 66?
一、树立医学与人文融通理念 66?
二、完善医患合作机制与法规 68?
三、改革医学教育内容与方式 69?
第六节 医患沟通的应用方略 69?
一、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70?
二、医患沟通基本策略 71?
三、医患沟通临床模式 72?
四、医患沟通技能要素 76?
五、医患沟通技能增强 77?
视频案例 77?
视频3?1 医生的职业语言 77?
视频3?2 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坏消息 77?
视频3?3 医务人员回避患者难题 77?
视频3?4 实习医生与患者闲聊 77
第四章 医患沟通技能与实施79?
*节 医患沟通的程序 79?
一、医患沟通的阶段划分 79?
二、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 80?
第二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 80?
一、言语沟通技能 80?
二、非言语沟通技能 84?
三、书面沟通技能 86?
四、同理心表达技能 88?
五、情绪管理技能 90?
视频案例 94?
视频4?1 仪表举止 94?
视频4?2 目光与表情 94?
视频4?3 称谓与礼貌用语 94?
视频4?4 倾听 94?
视频4?5 询问病史 95?
视频4?6 体格检查 95?
视频4?7 体态与距离 95?
视频4?8 医患谈话 95?
视频4?9 医生与患者肢体接触 95?
视频4?10 感谢患者 95?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制度与实施途径 95?
一、诊疗全程医患沟通制度 95?
二、面向患方的医学与健康教育 97?
三、网络信息服务与沟通 98?
四、医务志愿者与医务社工服务 100?
五、医方与社会和媒体的沟通 101?
六、医院文化与管理的优化 102?
第四节 医学生的医患沟通 103?
一、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意义 104?
二、医学生医患沟通的优势与不足 104?
三、医学生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05?
视频案例 106?
视频4?11 积极参与医患沟通对医学生成才的意义 106?
视频4?12 医学生医患沟通的优势与劣势 106?
第二篇 医患沟通各论?
第五章 门诊与急诊医患沟通108?
*节 门诊医患沟通 108?
一、门诊患者特征 108?
二、门诊工作特点 109?
三、门诊“一站式”服务与医患沟通 110?
四、门诊常见医患沟通案例分析 111?
视频案例 111?
视频5?1 门诊医患沟通 111?
第二节 急诊医患沟通 111?
一、急诊患者和家属特征 111?
二、急诊工作特点 112?
三、“绿色通道”服务与沟通 112?
四、急诊常见典型医患沟通病案分析 114?
视频案例 114?
视频5?2 急诊医患沟通 114
第六章 内科医患沟通115?
*节 心内科医患沟通 115?
一、患者的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15?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16?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18?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19?
视频案例 120?
视频6?1 与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患者的沟通 120?
视频6?2 与焦虑症状患者的沟通 120?
视频6?3 与胸痛患者的沟通 120?
视频6?4 与依从性差的高血压病患者沟通 120?
视频6?5 与担忧阿司匹林副作用患者的沟通 120?
视频6?6 与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的沟通 120?
第二节 呼吸科医患沟通 121?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21?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22?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24?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25?
视频案例 126?
视频6?7 肺结核诊治中医患沟通 126?
视频6?8 与呼吸困难患者的沟通 126?
视频6?9 经皮肺穿刺术前的沟通 126?
第三节 消化科医患沟通 126?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26?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27?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29?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31?
视频案例 131?
视频6?10 消化内镜检查前的沟通 131?
第四节 肾内科医患沟通 132?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32?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33?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35?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37?
视频案例 138?
视频6?11 肾穿刺术前的医患沟通 138?
视频6?12 血液透析前的医患沟通 138?
第五节 内分泌科医患沟通 138?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38?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39?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41?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42?
视频案例 143?
视频6?13 静脉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前的沟通 143?
视频6?14 Graves病药物治疗前的沟通 143?
视频6?15 激素替代治疗前的医患沟通 143?
第六节 神经内科医患沟通 143?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43?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44?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45?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46?
视频案例 148?
视频6?16 老年患者焦虑症的沟通 148?
视频6?17 GBS患者入院病情沟通 148?
视频6?18 TIA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沟通 148?
第七章 外科医患沟通149?
*节 外科特征与患方特点 149?
一、外科特征 149?
二、外科患者的特点 150?
第二节 外科医患沟通的方法 150?
一、全面了解患方身心与社会信息 151?
二、手术方案的告知与患方选择 152?
三、术前指导与谈话 153?
四、手术中的沟通 154?
五、手术后的沟通 155?
六、与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155?
七、麻醉科医患沟通 156?
视频案例 157?
视频7?1 手术前医生与患者沟通 157?
视频7?2 医生与危重患者的非语言沟通 157?
视频7?3 麻醉师术前与患者沟通 157?
视频7?4 麻醉师术中与患者沟通 157?
视频7?5 麻醉师术后与患者沟通 157?
第三节 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57?
一、医患医疗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57?
二、以签字代替沟通导致的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58
第八章 妇产科医患沟通159?
*节 妇科医患沟通 159?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59?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60?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61?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62?
视频案例 163?
视频8?1 术前谈话 163?
第二节 产科医患沟通 163?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64?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64?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65?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67?
视频案例 167?
视频8?2 急诊剖宫产 167
第九章 儿科医患沟通168?
*节 患儿疾病特征和身心特点 168?
一、儿科疾病特征 168?
二、患儿及家长身心特点 168?
三、社会因素 170?
视频案例 170?
视频9?1 患儿的身心特点 170?
视频9?2 家长的身心特点 170?
第二节 儿科医患沟通要点 170?
一、与患儿沟通的要点 170?
二、与家长沟通的要点 172?
视频案例 173?
视频9?3 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特点进行沟通 173?
视频9?4 克服患儿恐惧心理 173?
视频9?5 克服患儿恐惧心理的成功沟通 173?
第三节 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74
第十章 全科医学医患沟通175?
*节 我国全科医学概述 175?
一、全科医学医疗服务的特征 175?
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75?
第二节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患沟通 177?
一、城市社区居民患者特点与社会因素 177?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77?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78?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78?
视频案例 179?
视频10?1 耐烦的问诊 179?
视频10?2 不耐烦的问诊 179?
视频10?3 平等耐心地讨论诊断检查 179?
视频10?4 通俗易懂地回答患者问题 179?
第三节 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医室医患沟通 179?
一、农村医患特点与社会因素 179?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80?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80?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81
第十一章 中医医患沟通183?
*节 中医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183?
一、综合性西医医院中医科医患沟通 183?
二、综合性中医医院医患沟通 185?
第二节 中医医患沟通方略 185?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85?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86?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87?
视频案例 187?
视频11?1 问诊信息沟通 187?
第三节 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187?
第十二章 其他临床科室医患沟通189?
*节 肿瘤科医患沟通 189?
一、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征 189?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90?
三、告知恶性肿瘤坏消息的方式 190?
四、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91?
五、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92?
视频案例 193?
视频12?1 晚期癌症患者突发情况沟通(错误) 193?
视频12?2 晚期癌症患者突发情况沟通(正确) 193?
视频12?3 姑息治疗告知(错误) 193?
视频12?4 姑息治疗告知(正确) 193?
视频12?5 肿瘤复发沟通(错误) 193?
视频12?6 肿瘤复发沟通(正确) 193?
第二节 眼科医患沟通 193?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93?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94?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196?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97?
视频案例 198?
视频12?7 医生与白内障患者讨论治疗 198?
视频12?8 医生与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沟通 198?
第三节 耳鼻咽喉科医患沟通 198?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98?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199?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202?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203?
视频案例 204?
视频12?9 因检查项目局限导致的沟通障碍 204?
第四节 口腔科医患沟通 204?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204?
二、诊前医患沟通 207?
三、诊断中的医患沟通 208?
四、治疗中的医患沟通 210?
五、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213?
视频案例 214?
视频12?10 口腔科医患沟通(错误) 214?
视频12?11 口腔科医患沟通(正确) 214?
第五节 老年医学科医患沟通 215?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215?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216?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219?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220?
视频案例 221?
视频12?12 缺乏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 221?
视频12?13 有恰当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 221?
第六节 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科医患沟通 221?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221?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223?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225?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226?
视频案例 228?
视频12?14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沟通(错误) 228?
视频12?15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沟通(正确) 228?
视频12?16 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错误) 228?
视频12?17 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正确) 228?
视频12?18 向家属采集病史时的沟通 228?
视频12?19 实施保护性约束前的沟通 228?
第七节 康复科医患沟通 228?
一、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228?
二、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230?
三、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231?
四、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232?
第八节 医技科室医患沟通 233?
一、医技科室医患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233?
二、检验科医患沟通 234?
三、医学影像科医患沟通 235?
四、病理科医患沟通 236?
第九节 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药患沟通 238?
一、我国临床药学服务概述 238?
二、药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 239?
三、门诊药患沟通案例解析 241?
四、病房药患沟通案例解析 241?
视频案例 242?
视频12?20 临床药学服务沟通 242
第十三章 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243?
*节 医患纠纷概述 243?
一、医患纠纷的定义 243?
二、医患纠纷的分类 243?
三、医患纠纷的特点 244?
四、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的关系 244?
第二节 医患纠纷的处理程序 245?
一、处理原则 245?
二、处理的主要途径与程序 245?
三、医患纠纷的防范 246?
第三节 医患纠纷处理中的多方沟通 247?
一、沟通原则和途径 247?
二、医患纠纷处理中的沟通 247?
视频案例 249?
视频13?1 医患沟通现场情景 249?
第四节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249?
一、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基本概念 249?
二、第三方调解的特点 249?
三、第三方调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50?
第五节 医患纠纷案例分析 250?
推荐阅读253
附录一 医患沟通教学与学习指南255
附录二 医患沟通通俗形象语言精选259
本书测试卷
【免费在线读】
作者: 李凡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 张星一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旨在精密调控药物药代动力学,是以引进新关键技术、素材和加工技术、分析从全身到细胞内的药物动力学机制、开发药代动力学控制技术为基础展开设计的新的综合性给药方法。本书为DDS入门教材,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了DDS的概念,从器官水平角度入手多方面描述了药物作用的机制,图片细致清晰,实用性强。
作者: 赵亚双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第7版《流行病学》配套教材《流行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出版以来,得到全国各医学院校师生的认可和厚爱,均以其作为教学参考书和备考执业医师、硕士生、博士生的主要参考书。因此,有必要编写第8版《流行病学》配套教材《流行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 该配套教材的编写坚持以总论为主;坚持紧紧围绕"三基"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注重实例与应用的介绍。 本教材突出的特色是绝大多数章节的作者将是第8版《流行病学》教材相应章节的原作者,这为读者深入理解相应部分内容,掌握本章节的主要知识提供便利。
作者: 罗顺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罗顺云教授主编。全书共13章,35万字。本书一改传统翻瓣凿骨法拔除阻生智齿的手术思路,基于作者数十年拔除智齿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涡轮钻法拔除阻生智齿的手术思路,即:以潜钻法先分牙、多分牙,以三角切龈代替翻瓣或小翻瓣,少去骨、不去骨或不首先去骨的地拔除阻生智齿。较之传统方法,不仅降低了术者的操作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拔牙后的创伤及并发症。对相关临床工作者有很大的实际指导意义。书中详细阐述了应用该法拔除各类阻生智齿的具体步骤。本版不仅延续上版特色附大量精美图片,图文并茂,且在上版基础上新增23个高清拔牙手术视频,纸数融合,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形式轻松观看。力求为广大口腔医师提供一册专业权威、内容实用、易读易学的参考书。
作者: 张跃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等院校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含骨伤方向)等本科专业教学使用,体现了严谨、科学、融合、渗透的特点,重点突出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把握好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和毗邻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理解学习本学科与后续学科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