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1 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相关结果
魏晋文学史
作者: 徐公持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简介:文学史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建国以来,由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集体编写和专家个人编写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各有特色,其中有些著作还发生过较大影响。但目前尚缺少一部论述较为详尽的多卷本文学史著作。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安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编写十四册《中国文学通史》,以期作为文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本书编写的总要求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古近代文学的基本面貌,要求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其继承和发展关系。
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解志熙著
简介:本书详尽论述了西 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影响,比较 清晰地厘定出一条存在 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传 播与接受的思想艺术脉 落,是一部具有开拓性 的学术专著。
红与黑
作者: 司汤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1-1
简介: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该书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
香港文学史
作者: 刘登翰主编
简介: 内容介绍 《香港文学史》全 面介绍了香港自开埠以 来至1997年回归祖国 这一时期的香港文学概 貌,反映了香港文学的 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 背景,评介了各个阶段 的主要作家和作品,阐 述了香港文学与中国内 地文学的分合关系,以 及香港文学的价值与特 色:既不是西方文化的 照搬,也不是母体文化 的守成,而是在东西两 种文化的交会、融合基 础上的超越,体现了其 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 化的特征。 本书是一部有相 当学术水平的文学史, 对香港文学研究者、爱 好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 生都是一部有价值的专 著。
嵇康集
作者: 鲁迅辑
简介:《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卷)》内容简介:鲁迅先生对我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著作做过很多整理研究工作。他所校勘、辑录、编選的古籍,在他生前刊行过会稽郡故书杂集、小说旧聞钞、唐宋传奇集三种;在一九三八年编印鲁迅全集时,增补嵇康集、古小说鉤沈二种;以后一九五二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又收入小说备校一种。此外还有一些则从来没有出版,如三閒集中鲁迅译著书目曾经著录的谢承后汉书和岭表录异,以及我们近年新从鲁迅遗稿中发现的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范子计然、魏子、任子、虞喜志林、张隐文士传、众家文章记录、沈下贤文集、云谷杂记和百喻经校本等。 鲁迅是伟大的作家、卓越的学者,他一生为我国新文学的建设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古典文史著作的搜集和整理,大抵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数年之间,是他早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鲁迅对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所取得的成续;它们本身,也是有关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典籍。现在,我们特将曾经出版和从未印行的这二十种著作合在一起,编为这部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以供读者選閲、参考。 本编分为四卷,各书凡三八全集曾经收入的,即以全集排印本为掠,从未印行的谢承后汉书等,则根据手稿录出,加以断句、标点。各书都按手稿及原引据书进行了初步的校勘。
中西美学比较论
作者: 邓晓芒,易中天著
简介:本书作者从中西方不 同的文化背景出发,阐释 了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进 程,剖析了中西美学思想 在当代相互靠拢、融合的 发展趋向,并建构了历史 唯物主义的全新美学体系, 显示出对中西方文化、美 学的内在精神及其历史嬗 变的深切体认和精确把握。
船月
作者: 夏辇生著
简介: 这是一部叙述方式独特、传奇 色彩浓烈的小说,但却真实再现了 一段藏匿至深的历史。 白凡金九,是大韩民国的开国 元勋,一生为抗日复国而顽强斗争。 年轻时曾三次入狱,度过近十年的 铁窗生涯;在流亡中国的二十六年 里,更是历尽艰险。特别是在1932 年策划了狙击日本天皇和举世震惊 的上海“虹口炸案”后,被日寇悬 赏六十万大洋疯狂追捕。在我国同 盟会元老褚辅成先生置身家性命于 度外的掩护及救助之下,金九率临 时政府转移浙江,改名换姓隐居嘉 兴,百折不挠地坚持独立运动。其 间,一个船娘本着“好人帮好人” 的情理,在江南河网如织的大运河 上给了他一个漂泊的“家”,而却 不知这个与她先后生活达五年之久 的“男人”究竟是谁! 历史有心,战火无情。作者以 极富浪漫主义的写真笔触,带你走 进一个有缘而又无缘的壮美悲剧……
老舍全集.第十五卷,散文杂文书信
作者: 老舍著
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作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初版于一九八零年,一九八六年修订后用作高校文科教材。选目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文艺论著最主要的篇目。一九八六年修订本收论著五十三篇,一九九九年再次修订,共收入论著五十四篇。各篇文章的排列,按写作或发表时间为序。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
作者: (日)川端康成著;唐月梅,叶渭渠译
简介:1968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时评价他:“作为一位将叙事技巧与画家的眼睛和感觉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家,川端康成在探索爱、美、死亡以及对价值追求等主题的过程中,极其完美地表现出日本的特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文学的集大成者自然受之无愧。本套书由著名日本文学研究专家叶渭渠、唐月梅两先生翻译,精选各个时期的名作,是川端康成作品最好的选本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更多>>
赶集
三家巷
作者: 欧阳山著
简介: 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文革结束前,中国文学的创作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小说空前繁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代风流》与其他小说相比,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史诗般的革命画卷是小说《一代风流》给我的第一点感受。似乎作家欧阳山已立下雄心壮志要写出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一代风流》包括《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和《万年春》五卷,共二百章、一百五十万字。它以宏阔的笔调再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世间上跨越了五四运动后的国民大革命、国内各民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地域上囊括了广州、广东、上海、重庆、延安、华北等广大土地。作品塑造了社会中各个阶级的一系列典型人物,把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描写的有条不紊。可以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审视,《一代风流》都称得上是一部气势蓬勃的鸿篇巨制。
回眸红岩
作者: 立延,亦村著
洛夫精品
作者: 洛夫著
简介: 现代诗人在成熟之前,必然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和学习阶段,古典诗则是探索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古典诗中,究竟什么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追求和实验,下列几点也许可以提供参考: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多半具有浓厚的道家自然主义色彩,故田园诗形成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即便是抒情或言志,也都透过由自然景物所组成的意象来表现。古代诗人大多做过官,罢官后又都归隐自然。他们的诗都能呈现一种澹泊与恬静的境界。这显然是他们在诗中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论诗人或读者,感受到这种和谐之后,心灵便有了皈依,生命便有了安顿,进而对人生也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因而得以化解生之悲苦。 但近代社会由于机械文明的发达,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关系复杂,加以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人与人固然冷漠无情,人与自然更是日趋疏离,因而现代人便陷于一种矛盾,焦虑,迷惘的困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的好处,就是使读者能在自然亲和力的感染下,发现自我的存在。现代诗虽反映了现代人的苦闷和危机,却找不到化解之道。如果现代诗人能从古典诗中找回我们那些失落的东西,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现代诗便会具有哲学的深刻。 二、诗的意象化:中国的诗歌在形式上由四言到五七言绝律,在技巧上由浅白而深致,由直达而折射,由写实而象征,这都是文学演进的必然趋势,最显著的则是由平铺直叙的描写,进化到意象的呈现。所谓意象化,就是诗人把情感深刻地渗入事物之中,再透过鲜活而具体的景象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是情与景的融合,故它是综合的,想象的,感性的,意在言外的,其审美效果就在“言近旨远”。换言之,就是以最精简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而深刻的含意。杜甫精于七律,他的七律都是极其精致的意象化的诗。我认为杜甫之所以能传诵千古,主要靠他经营意象的才识和功力。李商隐师承杜甫,也学到了把感情意象化的本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之妙就在于使激情化为冷隽的意象,使情感有了深度。 现代诗虽尚未达到普遍圆熟的程度,但语言的意象化却是一项明显的成就。不可否认,一开始现代诗人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学到了熔铸意象的方法,却暗含古人经营意象的各种技巧,只是在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还不如律诗,有待诗人进一步的探究。 三、诗的超现实性:诗中最讲究“虚”与“实”的处理,有时“虚”的部分更是诗人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这就是诗的超现实性。古人强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诗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诗太落实,便成了散文,庸俗无趣,太空灵又显得虚幻飘渺,流于晦涩;好诗都能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
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
作者: 沈卫威著
简介: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激进派与保守派像永不重合的白昼与黑夜一样相互对立、争执、讨论不休,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从此作为激进的新文化思潮的反对派的“学衡派”出现在文化的天空上,他们的天空是文化保守主义最后的辉光……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1999
作者:
简介:《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在“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入选图书的概要,主要介绍入选图书的作者简历、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版本情况。本书编撰出版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展示百年文学精华,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整体领略本世纪文学风光的便览。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作者: (德)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著;杨武能译
简介: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她已与维特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此地,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成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骆驼祥子
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者: (德)歌德 著,杨武能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7-1
简介: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是歌德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描绘了维特的爱情悲剧,抒发出一代青年的苦闷。小说面世后即风行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亦带着这本小书。两百余年来,维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代青年。
老张的哲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