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的西域
作者: 郭保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本书以古丝绸之路源头长安为出发点,遍览丝路诸多驿站,阅读人文地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以文学的形象,追述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将散轶的断章残简装订成新的史册,开掘山水间的历史意蕴,诠释文明的兴衰,感叹丝路文化的辉煌。作家以磅礴的气势、宏阔的视野、浓郁的感情,以史诗性的笔法,对充满血性和苦难的古丝绸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艺术地再现了一幅魅力无限的画卷。《黄土高原赋》《昨天的地平线》《解读凉州》等,它们的内在基点是对壮美的大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历史人物和古迹遗址的描写,致力探求的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动力和苦难的宗教精神,在辽阔的背景下校点历史和人物,感悟现实。“三关”通过对阳关、玉门关、嘉峪关物象的描写,历史的沧桑感萦于笔端,燃烧了浪漫主义的浓郁情怀。郭保林的文化散文被誉为“诗人、作家的文化大散文”,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他的作品雄浑中不乏细微,苍健中又见婉约,诗意葱笼,文采绚丽,在探幽发微、述往思来中,使读者尽情领略美的意蕴和哲思。
【目录】
西北望长安 / 1
黄土高原赋 / 18
寻觅萧关 / 32
腾格里的另一种解读 / 41
巍巍皋兰 / 53
阳光下的风景 / 69
昨天的地平线 / 77
解读凉州 / 97
走阳关 / 113
玉关情 / 120
夜读嘉峪关 / 128
甘州地理 / 136
在敦煌,我仰望星空 / 149
穿过荒原之夜 / 161
戈壁有我 / 165
凭吊交河故城 / 170
感悟天山 / 180
达坂城的夜晚 / 189
我在草原上追赶落日 / 195
草原,一页绿天 / 199
丹青的沧桑 / 214
西域之恋 / 221
龟兹歌舞之源 / 230
那情调 那色彩 那构图 / 242
咦呵,我的西部(代后记)/ 250
【免费在线读】
西北望长安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童年时代就读过辛稼轩的词,对他那种“栏杆拍遍”、扼腕长叹的悲愤,怎么也激发不出历史的感悟,还责怪一个南宋的臣子管人家大唐的国都长安做什么?后来才渐渐理解了这位“挥手起风雷,落笔著华章”的一代将军词人站在镇江的北固楼上,望着早已沦陷的故都汴京,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怎能不感叹唏嘘啊!而今在金钱喧哗、商海舟乱的年代,想静下心来,发点历史之幽情也是困难的。我几次去古都西安,古城墙的垛堞、大雁塔的古砖、碑林里的拓片,还有大唐的朱雀门街、街面上的莲花砖、金元殿依级而上的巍巍殿基、大汉的灞河桥头、鹳雀台门的金铺玉户、华榱璧珰的未央宫殿,及至秦咸阳的冀阙、阿房宫的廊柱,以及周京丰镐的颓垣……虽然在我心灵里荡起几缕历史的波纹,但很快又消逝了!
然而,在这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我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高楼耸峙、烟波荡漾的故城,读上几句唐诗宋词汉大赋,忽然感到长安是一座多么伟大的古城啊!中国历史若抹去了长安,那简直把一部二十六史删削得瘦骨嶙峋,轻薄得不屑一顾了!
长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坐胎、分娩,怎能不令人感叹这片土地的天高之恩、海阔之德啊!
一
不过,我对《西京赋》和《三都赋》中对长安极尽铺排夸饰的赞誉,心存异意,是否有些浮夸?是否存在五光十色的泡沫?我觉得那重重叠叠的宫阙里既有皇权的九五之尊,也有奸佞的险恶;锦帷翠幄里既有贵妇人的妖艳,也有腥风血雨的阴冷;碧砖青瓦朱户簪缨之内弥漫着皇戚贵胄的奢靡,也漫溢着恐怖肃杀的气氛。尽管那里有秦皇汉武唐宗,也曾住过司马相如、太史公、李白、杜甫、白居易、李长吉——代代光照千秋的政治巨人和文化巨匠,然而人事代谢,古今往来,江山胜迹,都成了历史的凭吊,都有一种巨大的悲剧感悟。
长安旧迹很多,细论,宫殿名气似乎*,它不仅仅建筑恢弘壮美,而且会引出许多同人相关的故事,钩史海之沉像是不难。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的《阿房宫赋》怕是中国文人都读过的,现在仍可以在西安城西郊三桥镇之南看到阿房宫的旧址,两千多年前的宏伟富丽辉煌壮观不仅是中国之*,怕是世界与之相媲美的也不多。希腊神庙、泰姬陵、吴哥窟……气势远不如阿房宫磅礴。秦始皇每年征发七十万人修建阿房宫和他的陵墓,以至“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尽天下之财富,垒砌起覆压三百余里的宫殿。这豪华的宫殿演绎了一幕幕悲剧和正剧。某年某月某日秦始皇突然心血来潮,一简御旨传诏天下,于是出现了两千多年之后被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出现了至今在地球人造卫星上能看到的人类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建筑物——万里长城,当然也出现了流传千古的孟姜女的悲剧,出现了车同轨、衡同制的肃穆,也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暴虐。古老的象形文字经李斯那双白皙而绵软的手变成优美的小篆,揭天盖地、浩浩荡荡贯满华夏大地。
历代皇帝一登基首先想到的就是宫殿和坟墓,前者为生,后者为死,实际上*关心的是“住”的问题。
说也怪,浩浩荡荡的二十六史,兴亡荣枯演绎排练的只有两个舞台:一是战场,二是宫殿。战场不必细说,阔野万里,金戈铁马,驰骋杀伐,血肉迸溅,天崩地坼,那雄雄烈烈的场面无论胜与负,生与死都是在阳光下生命与生命的撞击,那是生命力的张扬和升华。而后者宫殿,却是阴谋、陷阱、摇唇鼓舌、播弄是非、奸佞小人施展伎俩的舞台,实在看不出崇高和伟大。但是,这宫殿有时占据导演历史的中心位置,朝代的更替往往是从这里引发的。
就是那个太监赵高在阿房宫里颐指气使,指鹿为马,信口雌黄,杀死扶苏扶胡亥登上龙座;还是那个白白胖胖手无缚鸡之力的*卑鄙无耻的奴才,竟然,手指轻轻一点,隆隆奔驶的秦王朝的列车就脱了轨,一下子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也是这位说话公鸭嗓门的太监,惹得陈胜、吴广爷们儿号令天下,揭竿而起,义旗连天,干戈如林,接着是楚汉相争,血染华夏,尸伏千里,*后这个宫殿连同秦王朝被楚霸王一把火烧成灰烬!
汉刘邦夺得天下,初始,在咸阳残城无所可居,暂栖栎阳。一天刘邦作战归来,见城内大兴土木,宫阙壮甚,大怒,责问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刘邦高兴了,当然也就默许了。其实刘邦也不过装装样子,展示一下创业者的艰苦奋斗的风采,这未央宫并不亚于阿房宫,未央宫周长九千多米,台殿四十三座,占长安总面积七分之一。有史料记载:“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璧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磩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
当时,长安城内宫殿棋布,楼台亭榭林立,除未央宫,还有长乐宫,长乐宫又有十四殿,奢侈豪华,令人咋舌。在长乐宫内就发生过一件震撼千古的悲剧。那是高祖十年,大将军韩信叱咤风云、横扫楚霸王四十万大军,凯旋归来,这时刘家江山已经定鼎,但是刘邦的夫人吕雉以韩信谋反为借口,与萧何设计,将韩信招至长乐宫,在屏风后面设下埋伏,不用吹灰之力,杀掉了这位军功赫赫的大将军。山埋伏、水埋伏,十面埋伏,却躲不过屏风后面的埋伏,韩信终于用生命祭了刘氏江山的祭坛,为古老的汉语留下了“兔死狗烹”的典故。
悲欢离合,生死歌哭,大起大伏的悲剧在宫帷中层出不迭地演出一幕又一幕。大概也是在未央宫吧,这位吕后极其刻毒,刘邦在世时,她就是忌恨高祖宠爱的戚姬,刘邦驾崩,尸骨未寒,当即吩咐宫役,先把戚姬剃光头发,勒令她舂米。然后又卸下她的宫妆,穿一身赭服,接着又挖去戚夫人的两眼,用铁链锁住双脚,把她关进永巷掖庭,砍断四肢,熏聋耳朵,药哑喉咙,变成“人彘”。吕后除掉戚姬,毒死其子赵王如意,吓得惠帝不敢上朝。待惠帝驾崩,吕后便“临朝称制”,史称高后元年(前187)。吕后一上台就对初建的汉王朝大动手术,剪除刘氏根基,重用吕氏家族,有朝一日变刘氏江山为吕氏天下。先是罢了刘邦的忠臣王陵,任陈平为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一口气又分封好些吕氏王侯,并追认她的亡父为宣王,亡兄为悼武王,又封侄儿吕台为吕王,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吕禄为胡陵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甚至连吕后的妹妹,也受封为临光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宫廷政变在未央宫里实现了。但是仇恨和怨愤也种下了,当吕后一死,一场讨伐吕氏政权的斗争在宫廷内外展开了。陈平、周勃都是刘邦时代功盖天下的老臣,他们有位无权,对吕后专擅早已怀恨在心。他们内外联合,来了个血洗未央宫。刘章杀死了相国吕产、长乐宫卫尉吕更始,控制了首都军权,周勃又分头捕杀了吕后的党徒,接着又铲除非刘氏血统的小皇帝,推荐了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继承大统。刘氏王朝又走向正道。吕后与后来的武则天有天壤之别,虽然都有阴险毒辣的手腕,但一个是阴谋家,一个是政治家。武则天的胸怀比吕后宽宏得多,这是后话。
二
至汉武帝时,国力雄厚,汉武帝本有好大喜功之嗜好,他下诏建造建章宫,殿宇台阁林立,宏伟、侈靡程度远远超过未央宫。其宫殿错落参差,气度恢弘,屋瓦鳞鳞,烟波荡漾,一派富丽繁华的气魄。
长安是皇都,一代汉大赋,一部千古绝唱的《史记》,都源于斯,成就于斯。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我青年时代读司马相如的赋,感到这位才华盖世风流倜傥的才子和卓文君相恋私奔的故事,就是一部爱情的经典。他们吹竹弹丝,鼓琴弄瑟,吟诗作赋,红袖添香,秋波云鬓,烹茶兼调素琴,寻求梦境之美,那种古典的浪漫,即使现代派青年也会倾慕。我走进古城那幽幽青砖灰瓦的小巷,仿佛还能听到扫眉才子的温雅谈吐,甜柔歌哭。
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顶一把雨伞,也顶着一天细雨,徜徉在古都的街巷里,雨珠在伞上跳荡,在秦砖汉瓦上跳荡,像卓文君弹奏着一曲凄清的古乐。
司马相如被传入宫,甚感惊讶,见到养狗太监杨得意问:“我在千里之外的蜀郡,皇帝陛下如何得知?”这位太监说:“那是你的《子虚赋》被皇上看到,皇上以为你是前朝人,叹道:‘朕独不能与司马相如生于同时,未见他一面,实是件憾事!’当时我在皇帝身旁,说你是我老乡,现在蜀郡闲度,这样就传诏你进京。”
汉武帝是重文治而不轻武功的,爱才惜才,一见司马相如,便对这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文坛巨子产生好感。二人便谈辞论赋,从《子虚赋》谈到枚乘的《七发》。这次汉武帝召他来写篇《上林赋》,同时被召的还有枚乘的儿子枚皋,文星荟萃,俊采星驰,各展才华。枚皋才华横溢,笔有神助,很快写出了《上林赋》,但汉武帝看了并不满意,由于推敲不严,文中常有累句。而司马相如决心超过枚皋,自然不敢怠慢,日思夜想,广采博引,字斟句酌,惨淡经营,一写就是几个月,连汉武帝也不耐烦了,催之,司马相如才献上《上林赋》。汉武帝看罢甚喜,赋中歌颂了大一统的中央王朝的气魄和声威,渲染了宫廷生活的豪华,迎合了年轻天子的好大喜功、志壮凌云的口味。这篇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包蕴宇宙,总揽人物,辞章华美,文字典雅,成为千古之名篇。
这可谓汉代的“主旋律”。看来主旋律也不能一概排斥,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
汉大赋这种鸿篇巨制的创立,也只有在汉代这样的开放朝代,纵横恣肆地描写山河的壮丽、都邑的繁华、宫室的靡丽、祭祀的庄严、射猎的热烈、饮宴的畅快。汉武帝是个文学爱好者,而且自己也亲自作诗写赋。然而文学史并不买他的账,中国历代皇帝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文学家的也只有曹操父子以及那个李后主。汉武帝想成作家,并未实现理想。江山不幸文人幸。倘若汉武帝真正成为一位作家怕倒是历史的不幸了。
对文人的重视,像汉武帝这样的一代君主是不多的。他设金马门——大概是一座很豪华的宾馆,让文士待诏于此。文士们冥思苦想,日月献纳。据班固记载,到汉成帝时,奏给皇上的赋就有一千多篇,可谓云蒸霞蔚,郁郁葱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壮观的风景。当时在长安城里就住着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倪宽、孔臧、董仲舒、刘德、萧望之等这一作家群体的佼佼者。试想除唐朝,哪个朝代还有如此文坛之辉煌?
司马相如一篇《长门赋》竟撼动圣心,使汉武帝被废的陈皇后重新受宠。陈皇后住在长门宫,愁闷悲思,孤独凄清,为了重新得到皇上的宠幸,不惜重金赠给当时的文豪司马相如,请他代作骚体赋向皇上表表忠心,司马相如于是才思如涌,写下凄切而悲恸的《长门赋》。汉武帝看罢,大为感动,陈皇后重新回到正宫。其实陈皇后被废的原因,是因为她本人太娇骄,又没有生下儿子,失宠后被废到长门宫,立卫子夫为皇后。
这位陈皇后被打进冷宫,终日郁郁,以泪洗面,天天盼君王到来,却是一场空幻,哀婉跌宕,悲切凄苦,望眼欲穿,多少次独上兰台遥望灯火辉煌的未央宫,更是悲痛欲绝,“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凝神远望已经产生了错觉,错把雷声当成皇帝的御驾来临。走下兰台,回到冷宫,更觉得形单影只,孤独寂苦,看窗外明月高悬,空照孤影,弹琴变调,愁思如云,往事涌来,不禁“涕流离而纵横”。其绝望萎靡可谓令人肝胆碎裂,汉武帝也非铁石心肠,读到此,我想也会目光湿润,心潮难抑吧!《西厢记》里说“文章无用”,谁说文章无用?一篇文章挽救了一个女子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一段佳话。
汉武帝时代长安的繁荣也达到鼎盛时期。古都长安对西方诸国带来巨大的诱惑,豪商富贾不避风寒,跋山涉水来到长安,带来西域各地的葡萄、胡桃、红花、胡麻、蚕豆、大蒜、芫荽、胡萝卜、石榴、黄瓜、苜蓿,还有骏马、香料、宝石、象牙、犀角、玳瑁、火浣布(石棉布)以及珍禽异兽,以至“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鸵鸟)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上林苑还有观象观、虎圈观、犬台宫、葡萄宫、走马观,应该说繁华至极,昌盛至隆。这样的时代,的确是产生汉大赋的时代。
三
腥风血雨送走了南北朝,送走了隋王朝的侈靡,长安在大唐三百年的历史中可谓走进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辉煌的顶巅,成了国际级大都市。
我漫步在西安街头,寻觅旧朝遗迹,让我思索蹁跹的依然是女人和文人。唐朝有两个女人知名度*,一是武则天,二是杨贵妃。
皇城又名子城,在城内东西五街和南北七街交错的街道,整齐地排列着尚书省、门下外省、中书外省、秘书省、御史台、太仆寺、鸿胪寺、鸿胪客馆、太庙、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武卫、左右卫率府等文武官署。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曾在这里办公,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各部委办的衙署。
盛唐时,长安已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商贾如云,店铺相连,有上万家胡人居于城内。长安城酒肆饭铺的胡姬又带来异国情调,使得长安城内充满扑朔迷离的胡风。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长安东西市都有一些资本雄厚的“货赂山积”的富商。据说,有一富豪名邹凤炽,由于背驼,人称邹骆驼。《太平广记》中记载他“尝谒见高宗,请市终南山中树”,说一树若值绢一匹,“山中树虽尽,臣绢不竭”。这富商竟向高宗皇帝夸富,可见邹凤炽家垄断了多少丝绸!
商业的繁荣,使金钱大量集中,出现了专门经营串钱绳索的商店,就在宣平坊贺知章家的对门。贺知章自称为“四明狂客”,曾任礼部侍郎、秘书监等官。这位大诗人很有眼力,且心胸豁达,他重才爱才,是他发现了李白。李白入长安前,知名度就很高,贺读了李白的《乌夜啼》《乌栖曲》大为赞赏,称之为“天上谪仙人也”。于是李谪仙便名冠京城。贺知章又将李白推荐给唐明皇,于是便有了李白为杨贵妃写赞美诗的故事。其实李白这两首诗都是乐府诗中很旧的题材,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可李白别出新意,言简意赅,博得贺知章的赏识。李白来长安的目的是求官,本来机会很好,可是他狂傲不羁,放荡纵横,人家唐明皇让你写几首诗,不过利用你的笔、你的才华,博得杨贵妃的欢愉,你可好,倒端起架子来了,又是让唐明皇的宠臣、一介新贵杨国忠铺纸磨墨,又是让高力士脱靴,那做派比皇上还皇上,这样的人还能做官?李白的文化人格决定了他不是当官的材料,所以在长安混了一些日子,除了喝酒就是吟诗,终日里酩酊放浪,酒助诗兴,诗借酒胆,酒诗相生,诗酒相伴。喝醉了还躺在大街上耍酒疯:“天子呼来不上船!”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歌者,他对帝都长安的壮伟气象曾有热情的礼赞:“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对帝京庄严雄伟、富丽繁华景象的尽兴描绘,实际上也是对蒸蒸日上、人物鼎盛大唐帝国的赞美。街衢巷闾,如画如绘,宫阙楼阁,连片成群,恢弘壮丽,连山上散牧的战马,也是威武强大的象征。李白在《南都行》中还赞美了帝国的商业繁荣、物阜丰茂:“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一派欢乐富足的景象。
恩格斯在评论古希腊建筑时说:“古希腊建筑如灿烂的、阳光普照的白昼。”大唐帝国的宫殿楼堂,气势磅礴、高贵端庄,不是丽日中天,盛世豪华的表征吗?那些宫殿都是木与石的飞歌狂舞,都散发着无言的、黄金般的神秘魅力。
走出东西市场,前路像是还未尽头。我素来喜欢山水园林。盛唐时曲江池是*好的去处,瓦肆勾栏,朱阁绮户,花卉环园,烟水明媚,彩幄翠帱,匝于堤岸,入夏则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唐代很多诗人在这里驰骋笔墨,拈花赋诗,对酒联句,倾尽才华,有白居易的《早春独游曲江》、卢纶的《曲江春望》、秦韬玉的《曲江》、王綮的《曲江赋》。安史之乱后,曲江两岸高台楼阁被毁,曲江池污泥淤积,一片衰败景象,杜甫触景生情,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离乱之后回到长安,来到曲江岸边,触景生情,感慨唏嘘,满腹悲怆。相传后来唐文宗读到这首诗,也颇感悲哀,立即传旨,命人清理曲江污泥,重修紫云阁、落霞亭等建筑物。
唐长安人有浓厚的春游习气,每年三月三游人如织,花繁锦簇的曲江岸,“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王公贵胄嫔妃丽人当然是锦幡彩幢,翠华摇摇。踏青游春,是唐人的风习,即使平民百姓也来游春,农家姑娘也采一朵杏花插在鬓边。“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唐人妇女喜欢采鲜花插在发鬓上,野外的春景阑珊了,而城内却仍然满眼春色。
不过现在的曲江池已是人烟稠密,屋宇拥挤,是一片都市里的村庄。江水,池水早已干涸湮灭。没有了柳丝冉冉青莲碧荷,没有了亭阁香榭风流豪华。那些落仕弟子感怀伤时的悲叹已不再,那些怀才不遇的志士豪俊的诗赋歌吹的浪漫已不再,烟柳画桥的良宵已不再,舞池灯畔的轻歌曼舞已不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鸡鸣狗吠,人声嘈杂的声浪已将历史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