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 on the brain:adventures from the pump to the pipeline
作者: 丽莎·玛格内莉(Lisa Margonelli)著;缪静芬译
出版社:先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简介:◎聯合推薦:《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舊金山記事報》、《休士頓記事報》
在節節高升的油價背後,隱藏著什麼真相和虛妄?
作者從加油站出發,沿著輸油管追溯到半個地球以外的油田。從煉油廠、鑽井臺、戰略儲備石油、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市場,到德州、委內瑞拉、查德、伊朗和奈及利亞的油田……在這些一般人到不了的禁區,你將看到石油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美國人每一秒鐘就要用掉一萬加侖的汽油。這些汽油是從哪裡來的呢?二○○三至二○○六年,瑪格內莉踏上十六萬公里的旅程,燒掉了超過一萬公升的汽油,沿著輸油管走遍天涯,途中離奇與驚恐交織。
作者遇到德州鑽井臺上的寂寞工人、一位幾乎在紐約商業交易所生孩子的石油分析師、據說假扮成獅子徘徊在油田區的查德村民、一位講一通手機就能改變全球油價的奈及利亞軍閥,以及夢想建立一座新底特律市的上海官員。作者以第一手的觀察,將龐大的石油經濟巧妙地拼湊在一起,為世人指出一連串的警訊,以及可能的解答。
加油站-需求居高不下:2000年以來,人民抱怨油價上漲,但全美國的汽油消耗量還是持續增加。
煉油廠-分解原油的大怪物:近年來汽油供應吃緊,只要一有煉油廠停工,油價便應聲飆漲。
紐約商業交易所-石油分析師的警訊:人們憑經驗認定石油上漲之後就會下跌,但是這次不會下跌了。
鑽井平臺-鑽探熱的後遺症:德州人把自家後院讓給了嘈雜的鑽井臺。鑽探污染了地下水,煉油廠污染了空氣。
戰略儲備石油-美國人的恐懼:戰略儲備石油共計7億桶,儲存在60座鹽穴中,有專家認為它不但不足以保護美國經濟,還導致油價上漲25%。
委內瑞拉-被石油統治的國家:委內瑞拉是中東以外最大的油藏區。國家領袖期望靠石油擺脫貧窮及美國勢力,正聯合拉丁美洲各國,欲與美國抗衡。
查德-新興產油國的幻滅:石油能救貧?查德自2003年開始輸出石油,但是到了2005年,卻從全球第十貧窮的國家惡化為全球第四。
伊朗-古老產油國的窘境:便宜的汽油使伊朗每年消耗的汽油多過國內煉油廠所能生產。政府必須輸出原油,再付錢從外國煉油廠重新進口汽油。
奈及利亞-盜竊石油與暴力抗爭:盜油集團竊取奈及利亞油田生產的10-35%原油,使尼日三角洲的石油變成金錢和槍炮的永久泉源。
中國-全球需求量飛升:1992年之前,中國還是石油輸出國,但是自2003年起,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石油輸入國。